杨辉
【摘要】评价初中生学业水平,传统方式是依据期中、期末成绩。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平时成绩考虑其中,重新赋予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权重,得到一种新的学业水平评价方案:5.7%作业+1.3%课堂表现+1.6%+29.7%期中成绩+61.7%期末成绩。
【关键词】学业水平 平时成绩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243-01
1.背景
现阶段,“分数至上”是评价初中生学业水平的主要方式。两场考试(期中、期末)成为了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金标准”。湖北荆州成丰学校曾将期中考场布置在小树林里,并宣成桌子间距大,可以防止抄袭[1]。以此,“分数至上”论被推上风口浪尖。为了打破唯分数论对初中生学业评价的固化模式,综合素质评价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融合,以期客观、全面地评价其学业水平[2]。但是,未建立完整的指标整合体系、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技术支撑不到位等问题使得综合素质评价后继乏力[3]。
在美国的中学生评价体系中,更注重学生的发展,不做横向比较。学生的整体综合性是主要考核标准,如学科成绩、社会实践、推荐信、爱好特长等[4]。英国的评价体系,则更多地偏向过程性,将初始成绩作为起点,特定年份或者课程阶段为终点,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5]。
如何取长补短,做到中西方学业评估的融合,对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迫在眉睫。大学的课程考核中,包括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期中,平时成绩的占比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平时成绩的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性[6]。将平时成绩考核“下沉”到初中,作为考核初中生的学业水平的一部分,在现阶段的学校中使用不多。但是,如何设置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的权重分配则变得至关重要。
2.层次分析法在初中阶段学业水平评估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首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7](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它将与结果有关的元素拆分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定理分析。
2.1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建立
初中阶段学业水平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客观衡量学生的综合水平,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里,我们选取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3个一级评价指标,5个二级指标,构造了如图1所示的指标体系。
2.2确定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
根据AHP法,建立了指标体系之后,两两比较同一层次指标因素的影响程度,采用1-9标度法,如表1所示,进而确定出判断矩阵A、B1。
经计算,各指标权重分别为:WA=(0.086,0.297,0.617)T,WB1=(0.659,0.156,0.185)T。
最大特征值:
根據表2,一致性指标显示,得到CA=?姿A-n/(n-1)Rn=(3.14-3)/(3-1)×0.52=0.0364,CB1=?姿B1-n/(n-1)Rn=(3.03-3)/(3-1)×0.52=0.0078。因为CA、CB1<0.1, A、B1具有满意一致性,则以上计算的权重值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学业水平评价方案为:5.7%作业+1.3%课堂表现+1.6%+29.7%期中成绩+61.7%期末成绩。
2.3 案例研究
选取A、B两位同学的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在此学术评价标准下,来评价其学业水平。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发现,根据原标准的评判标准,忽略掉平时成绩产生的影响,期中和期末各站50%的权重,则A、B两位同学最后的表现一样,无法做出区分。而如果根据新标准,重新赋值期中、期末的权重占比,同时考虑平时成绩带来的影响,从而可以发现,A同学的整体表现要优于B同学。
结论
在评价初中生,学业水平的过程中,根据层次分析法,将平时成绩考虑其中,对平时、期中、期末成绩重新赋予权重,得到一种新的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这种方案,可以更加科学的衡量学生的整体表现。同时,让学生们明白平时表现的重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但是,也需要看到层次分析法在比较指标之间重要性的主观性带来影响,这会极大地影响各项的权重占比,从而对学术评价体系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半山.“树林考试”是分数至上论的极端表现[J].甘肃教育, 2014(12):14-15.
[2]许丹丹.综合素质评价背景下的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研究[D]. 2016.
[3]马跃.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5(6):18-23.
[4]刘军.管窥美国中学生的评价方式[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2):78-79.
[5]陈剑光,牛月蕾,徐丹.英国中小学教育增值评价改革及启示——基于兰开夏郡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的实验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3):22-26.
[6]李国强, 许钒. 大学课程成绩评定体系中平时成绩评定权重浅析[J]. 吉林教育, 2016(13).
[7]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7):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