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表现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在这一系列演变过程中,文学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社会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折射,足以成为观照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一面明镜。然而为何从英美文学中能够窥探西方现代进程呢?究其根源,英美两国国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文化上的输出也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国家,英美文学的繁盛足以代表了整个西方文学。而且英美文学既是英语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在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外国文学,英美经典文学辨识度高,也更易于我们国内读者接受和探讨。
作为高级实用英语系列教材和高校人文通识课教材,《英美文学与西方现代化进程》一书由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成坚和孙颖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教材总体是以英美文学为视角,通过英美经典文本,一方面探讨西方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回溯和再现其过往历史,看清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过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另一方面通过经典文学中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例子,能更方便和有效地吸引我们思考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与此同时,将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较,来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历史经验,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教材大体分为八个部分,除去序言和结尾外,共有六章。
1.本书立题新颖,独树一帜,能够增强英美文学知识的历史丰富性。
传统的英美文学课本注重单纯讲述文学发展历史,文学发展流派和经典文学文本的阅读,不乏单一性。而本书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国文学书,目的既不是向大家纯粹传播系统的文学史知识,帮助大家掌握基本文学术语和文学流派,也不是单纯带领大家深入经典文学名著,细细欣赏文学经典中的语言之妙和结构之美。而是以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作为历史文献,来回溯14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于文学史的视角之上来理解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又带领大家站在西方现代化视野之下来重温英美经典文学。英美文学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们作为一个个案例用来展现和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风貌。通过英美文学和西方现代化历史交融学习,不仅能够增强读者英美文学知识的历史厚重感,了解西方现代化进程以来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等,还能让人从西方现代化的变迁中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文学思想。
2.本书编排合理,选材得当,利于读者系统地学习现代化进程中的英美文学知识。
本书撷取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六套关键词:理性与科技、生態环境、消费主义、物化社会、科技与伦理、工业化与城镇化趋势,以此关键词各成一章,共分为六章,每一章都采取固定的模式进行编排:一开始是时代关键词的提出,然后引入文本阅读,接着进行读与思和拓展阅读,再结合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反观与借鉴,推出课后思考题,最后根据本章内容推荐书目供读者后续了解。比如第一章理性与科技,重点论述三个核心概念:文艺复兴、科技革命、启蒙运动。通过这三个核心概念的阐述,强调十四世纪以来,欧洲两个重要的社会思潮,引发西方人观念的革命性改变,人的目光开始从神转向人本身,开始注重以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认识和探索自然和宇宙的奥妙。文本选择上,以16世纪莎士比亚戏剧名篇《哈姆莱特》和18世纪笛福的代表作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以及18世纪诗人蒲柏的诗歌《牛顿墓志铭》作为经典文学案例进行分析,从哈姆莱特到鲁滨孙的人物刻画,再到对伟人牛顿的歌颂,这三个文本将作为三个例证生动展现自文艺复兴以来到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导时代精神,高扬理性,倡导科技。
3.本书深化对比,引人反思,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本书虽然描述的是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但是从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人与自然的对立、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失衡、物化社会对人性的扭曲等等无疑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折射。本书通过阅读英美文学原典,使得读者了解和把握西方现代化思潮的同时,还能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扩展读者的跨文化视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只有当我们以全球化的视野、以比较的方法反观我们自身时,我们方能不妄自菲薄,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阶段,以他国的历史经验为鉴,以“后发”的优势造就超越。
《英美文学与西方现代化进程》这本书以晓畅平滑的语言从英美文学视角上论述西方现代化进程,是一部文学史结合现代历史的人文通识经典,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让读者不仅能感受英美文学的经典魅力还能增长人文知识,在对比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升思辨能力,增强爱国情怀。
(作者介绍:汪雅雪,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