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金课”打造途径探微

2020-07-04 03:34张雨清李彤彤莫金铃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金课思政课途径

张雨清 李彤彤 莫金铃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打造“金课”、消灭“水课”,正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建设高校思政课“金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各个高校和思政课教师的心声,更是新时代下大学生成才成人的迫切需求。在“金课”的标准下,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好一支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完善课程体系与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进考核方式等是打造高效思政课“金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金课 高校 思政课 途径

自2018年6月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来,“金课”一词开始进入高校的视野,逐步掀起了建设“金课”的浪潮。打造高校思政“金课”,不仅是为了响应习总书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号召,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建设,更是为了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使当代大学生从思政课中终身受益。

今年,我国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部署下,共克时艰、抗击疫情。在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思政课的建设更不能停。推动疫情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贯彻落实各项防疫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的关键。疫情期间,全国大学生网络连线,共同上了一堂疫情防控的思政大课,用疫情“活”素材打造了一堂生动有趣又极具时效性的思政课,创新了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各个高校纷纷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研究互联网平台,设计网上思政“金课”,让思政课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发挥“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

一.“金课”的基本特征

打造思政课“金课”,首先要研究“金课”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并与“水课”的特点相比较,发现打造“金课”的关键所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曾在“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中指出,“金课”应具有“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这便是“金课”的主要特征。“金课”的这“两性一度”,缺一不可。它的提出,是针对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和育人的全方位,是全面立德树人目标的体现。

(一)“金课”具备高阶性

与“金课”的高阶性相对的,是“水课”的低阶性,主要体现为:内容较“水”,对学生要求教低,忽略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金课”的高阶性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上精心挑选,对于教学对象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层面,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素质的锻炼,让学生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而不单单是具备某项技能的某种人。

(二)“金课”蕴含创新性

针对“水课”的陈旧性,即课程内容陈旧、过时这一特征,“金课”应当具有创新性。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去除糟粕、与时俱进,在内容上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灵活运用现实素材,具有前沿性,尤其注重意识形态的灌输,用新时代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引领学生,坚定学生的思想信念。其次是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要转变以教材为本或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创新性授课模式。

(三)“金课”富有挑战度

很多“水课”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容易拿高分。甚至不需要认真听课、没有按时出勤,也能轻松“混”得高分。这也是部分同学选择“水课”的原因之一,抱着功利性的心理,以获取高分为最终目的,忽略学习过程,并不是真正为了学习知识、得到锻炼。因此,“金课”需要富有挑战度,要在课程内容上和考核方式上设置适当的难度,对学生和教师同时提出高要求、严标准,提升课程质量。

二.建设高校思政课“金课”的重要性

当前,“水课”乱象在部分高校的一些课程中屡屡可见。长期如此,对学生、高校和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易形成消极的教育现象和风气。在我国思政课的建设中,更要避免“水课”现象。高校努力打造思政课“金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对于自身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建设也有所裨益。

打造思政“金课”,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其最终还是为了培养人。大学生是新时代青年的主力军,是我国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技术手段的革新,当代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多,各种不良思想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不利于思政课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宣讲,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社会正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康社会的建成已近在眼前。在这种关键时刻,更需要人才的培养与输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落在实处的实践。高校思政课“金课”的建设便是这样一种落在实处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育人的有效途径,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终身受益的课程。

同时,打造思政“金课”也是高校建设“双一流”的现实需要。建设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都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作为支撑。思想政理论课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课程,起着关键作用。建设高校思政课“金课”,对于其他学科的建设也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的导向性,也为高校的一流建设提供思路。

三.建设高校思政课“金课”的具体途径

(一)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形成全社会协同配合的教育环境

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中,首先要坚持的就是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一方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和管理权,发挥党的制度优势,紧抓高校思政课这一主要阵地,加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坚持用正确的思想铸魂育人,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在思想上体现党的领导。

教育不仅仅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业,更是关乎人民的生存大计。打造思政“金课”,需要党的领导,更需要全社会的协同配合。高校、家庭、社会应当齐心协力,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高校应当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各项部署工作,提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思政课的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与此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活动。大学生长期居住和生活在校园中,校园文化对他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信仰,是“无形”的思政课。思政“金课”的建设,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烘托与熏陶。家庭是学生的重要启蒙之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踏入社会之前,长期的家庭教育及家长的示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家长应注重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關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思想动态,并与高校保持一定的联系,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等反映学生的身心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高校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社会整体要大力营造努力学习思政课、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积极相应党的号召,主动关心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让思政课走进社会、走入社区,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给大学生带来生动的思政课,形成全社会协同配合的良好教育环境。

(二)以“六要”为标准,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思政课教师尤其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要让学生的成长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打造高效思政课“金课”,首先要建立好一支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政课教学搭建起坚实的后盾。当前,党和国家将思政课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形势下,高校要更加注重思政课教师的角色,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增强话语权,在全校营造“办好思政课”的氛围,避免出现只重专业课而忽视思政课的现象。同时,思政课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建设,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标准,致力于成为新时代下具备高素质的优秀思政课教师。

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保证的是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一方面体现为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拥有主动担当、甘于奉献的政治品格,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和锻炼一定的政治能力,鉴别不同的政治立场,防范不利思想的侵害。另一方面,要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拥护党的领导,不断学习新思想,并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思政课并不仅仅是一门政治性的课程,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哲学、心理等,领域广泛,这便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全面,也要精通。要具备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社会资源引进思政课堂,让思政课具有深度和广度。例如在抗疫期间,很多高校和教师将抗击疫情战争中的典型事例、正面榜样融入进了思政课堂中,用鲜活的素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课堂参与度,让网络思政课“活”起来。最后,思政课教师还应当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在改进授课方式和创新授课渠道上下功夫,在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中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并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搭建起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师生互动平台,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三)完善课程体系与内容

1.完善课程体系

思政课“金课”的打造离不开课程与学科本身的建设。从课程体系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当前,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这五门课程,总体上来说较为完备,但还要考虑到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优化的问题,让思政课程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和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各方面需求。

2.优化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来看,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这对于大部分非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理解程度上较难。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在遵循学科知识逻辑的基础上,关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逻辑,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结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要将政治性的内容摆在第一位,加强思想引领,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要转换话语体系,把难以理解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转换为大学生容易认同和接受的形式,增强育人的实效性。同时,思政课的内容还应当注重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和心理辅导,信仰是人生的支柱,起到了主心骨和方向标的作用,信仰教育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而在思政课中注入心理教育,有利于提前预防、了解与疏通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总之,思政课的课程内容除了具备政治性、思想性,还应当具备时代性、实用性,注入新思想,贯彻新理念,让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感受时代的魅力,并能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思政课的实效性。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

1.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建设高校思政课“金课”的必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要阵地,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专注于授课、讲解,而学生只是单纯地听讲。在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较低,也不是真正参与进了课堂,教师也只是授课的“工具”,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思政课堂中,一方面要坚持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引路人的重要角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导向。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研究和实践的能力,转变教学模式。其次,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与媒介,依靠“互联网+”背景下催生出的新型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方式,打造思政线下“金课”,让学生即使离开线上课堂,也可以通过线下平台进行学习。

2.完善评价机制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还应当包括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还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打造高校思政课“金课”,要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完善的评价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一方面要改进思政课的考核方式。要摒弃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将测验与实践考查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采取多维度的评估方式,让教师自评、互评,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更多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并将评估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与完善,让评估有据、有效。

四.建设高校思政课“金课”的注意点

建设高校思政课“金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并且做到关注实际、关注过程和关注人本身。

(一)关注实际

建设思政“金课”,固然需要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指导思想,但更需要实际的调查与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应当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情况作出调研,了解高校思政课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关注到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造,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空谈。要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积极的实践,解决高校思政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关注过程

高校思政课“金课”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实践活动。要针对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过程进行探索,应当避免出现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思政课“金课”建设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好思政课的重大作用。

(三)关注人

在建设高校思政课“金课”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思政学科与课程,也要关注到人本身。关注到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角色与地位,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燕,李晓锋.高校思政“金课”建设:困境、标准与路径[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4):75-82.

[2]谢首军,陈庆庆.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标准与类型[J].中国大学教学,2019(02):42-46.

[3]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4]陆国栋.治理“水课” 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09):23-25.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2019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299026Z)

(作者介绍:张雨清,李彤彤,莫金铃,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金课思政课途径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