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古诗词之美的四个“回归”

2020-07-04 03:28徐树忠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涵泳回归古诗词教学

徐树忠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涵泳;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5-0068-0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生活教育理念下初中生语文实践的行动研究”(C-c/2013/02/047)的研究成果。

1.回归创作背景,涵泳情感之美。

古诗词不仅记载了作者的人生阅历,而且记载了人生感悟,所以古诗词具有一定的情感性特点,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时代的鲜明印记,另一方面又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和主观情感。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结合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来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杨万里的七言律诗《过扬子江》时,“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前三联还稍微好理解一点,最困难的要算尾联“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的理解。因此要想真正让学生理解这首诗,就必须先让其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教学中,教师首先跟学生一起了解杨万里的生平际遇和诗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光宗年间,此时正处于与大金国时战时和的历史微妙阶段,外交关系非常复杂。每年春节大金国要派一个贺正旦使来给南宋皇帝贺新年,实际是借机来探听南宋虚实。写诗的那一年,杨万里正好任南宋的“接伴使”,顾名思义,“接伴使”就是负责接待外国使节的官员,也就有了在扬子江边的镇江金山“吞海亭”烹茶相见这一重要的外交事件。

学生掌握了这些背景材料再去理解这首诗,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多了。

2.回归语言情境,涵泳语言之美。

古诗词的特点就是含蓄、凝练、深刻、跳跃,其语言的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意蕴丰富。教学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就必须回归古诗词的语言情境,并将古诗词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情境化,从而使学生融入其中,找到古诗词语言与自然、文化、生活的意境交汇点,巧妙地揭开语言的神秘面纱,充分感受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例如,教学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句中的“亡赖”(亡通“无”),教材解释为可爱、顽皮的意思。对此,很多学生不知所以然,仅仅死记而已。教学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回归语言具体情境,也许就会豁然开朗。

创作这一作品时,作者住在江西上饶,这一带的方言就是吴音,词中“无赖”就是吴方言中“可爱、顽皮”的意思。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方言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之后教师再列举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其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的“无赖”同样也有可爱、可喜的意思,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了。古诗词所表现出的生活化语言的创造性特点,是需要师生回到语言具体而又真实的情境之中去涵泳的,这样才能领略到它的语言之美。

3.回归生活情理,涵泳文化之美。

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和反映,与那个时代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就应该回归生活实际,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来理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浸润在古代文化之中,而且还能实现古今对话,心灵相通。

例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教学时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就是要清楚“迟日”的意思,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归生活常识。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梳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常识和生活经验,知道随着春天的到来,夜晚时间渐短,白天时间渐长,认识到白天变长的时候,就是美丽春天到来的时候。诗人很自然地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沟通起来,有意识地生成了一种特殊的美感。这样的教学回归了生活常识,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古诗词中蕴涵的文化之美。

4.回归人性本真,涵泳人性之美。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精神、情感、心态的积淀和折射,古诗词通过语言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安顿自己灵魂的方式,让我们去享受诗意的生活。我们完全可以透过古诗词的语言、意境、手法,结合古诗词作者的思想情感、时代背景、人生经历等,走进作者,体会“诗心”,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展现人性之美。

例如,陶渊明是一位平实质朴之中见深微高远的人,他的“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等诗句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鸟”,虽然都是大自然中存在的,但又不是大自然中具体明确的“鸟”,常常是事物的概念而非实体。还有陶渊明诗中诸如孤云、松树、菊花等意象,也都是意念中的,是诗人精神体认之后的概念,这是陶渊明诗最大、最明显的特点。

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陶渊明的作品集中呈现,展开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对他诗中所表现的“物象”进行分析、鉴赏。通过分析鉴赏,学生理解了陶渊明所描写的物象都是与他的人格品性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物象若是大自然中实有的,他就将自己心灵意念与之结合在一起。如果这个意念并不是大自然中实有的物象,而是他自己意念的具体化,那他就把自己心中的意念用一个外表的形象表现出来。陶渊明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写诗的,是“以心托物”、融入生命血脉的。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师带领學生回归人性本真,深入了解陶渊明,领悟到他的人性之美。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涵泳回归古诗词教学
陆九渊“涵泳”法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涵泳”不作此“涵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