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餐式网络文化现象浅谈高校网络思政建设

2020-07-04 12:34曹杰
新媒体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

曹杰

摘  要  随着新媒体传播平台飞速发展,很多网络热点经蔓延迅速升级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在高校,诸如大学版《南山南》《成都》等网络热点,经过改编传唱,已然唤起师生、校友的情感共振和母校文化認同。这种快餐式的基于网络文化现象产生的文化脉冲,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全新视角和创新实践。

关键词  快餐式;网络文化;文化脉冲;思政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08-0074-03

快餐式网络文化正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和态势被碎片化地推向时代浪潮,其中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理应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政的重要给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此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更应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借助网络热点和网络文化现象,不断推动网络思政和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创新。

1  网络热点缘何升级为文化现象

1)高校改编《南山南》《成都》脉络分析。目前全国已有至少80所高校加入创作高校版《南山南》的行列。这场让全国高校总动员的《南山南》改编接力,缘起于2015年11月6日下午,南京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一条消息:“你在北京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京的艳阳里四季如春”,并@北大和清华。5个小时后,北大官博发布:“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会记住这跨越南北的美丽。”上海交大官博紧跟节奏,发布“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高校版《南山南》便有了雏形。包括浙大、华科、南开大学、川大、河海大学等官博以《南山南》歌词或改编歌词进行互动。与此相类似,《成都》一经引爆网络热点,立即引起高校接力改编。

2)乡土民谣与大学的天然合璧。在20世纪80年代,民谣主要受众是高校青年学生和知识精英,作为一种青春、情感文化,走进大学校园。一直以来,大学校园是民谣生长的土壤,民谣对青年学子有天然的亲和力。民谣的质朴和草根情结以及淡淡的忧郁特质,从一开始就能触及人们内心最柔软的所在。籍此,《南山南》《成都》等民谣,伴随着热点发酵迅速蔓延至大学校园,大学之间争相接力改编,从本质上,是对青春情怀的纪念和母校文化的心理认同。

3)全媒体时代多元复合传播。同样一首歌曲,在传统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和深入人心需要的时间截然不同。《南山南》《成都》等“网红”现象之所以能被快速传唱,甚至改编接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全媒体浪潮的助推。这种传播是多元的、复合式的。快餐式网络热点处于传播阵的核心,几经聚变、裂变形成一种强大文化脉冲,不断刺激囿于常规的生活体验,从而呈现时尚立体代入感和久违于心民谣情结的强烈契合。这种观感和体验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即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草根、情怀、空灵与回归等诸多情感因素,在复合的媒介生态中,得到全方位、滚动式传播,最终将“网红”文化热点,以一种较为便捷的路径转变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被全媒体复合传播后的网络热点,当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其便具有文化符号的身份和文化现象的意义。

4)迎合映衬喧嚣中的网民心理。不是所有的快餐式网络文化现象都能像《南山南》《成都》一样迅速走红,这与特定时期,或特定时段的网民心理有很大的关系。从传播规律来看,《南山南》《成都》等网络文化现象,恰恰契合了多数网民的心理特点。或言之,这些快餐式网络文化现象,通过旋律给网民们以莫大的精神抚慰和心理疏导。《南山南》《成都》被广泛传唱和接力改编,是网民个性心理在虚拟网络世界和真实内心世界相互激荡的一种自我表达,亦在悠扬旋律和飞速生活节奏交融中为网民群体描绘了一张带有浓郁时代气息的心理图谱。

2  快餐式网络文化现象特质

1)社会存在的文化印记。每一种文化现象背后,究其本质必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一方面,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联,《南山南》《成都》式网络文化现象,以民谣乐曲为载体,根植于生活,取材于现实,反映社会不特定阶层和群体的某种情感表达。另一方面,特定文化本质与种属社会意识高度耦合,使《南山南》《成都》等网络热点,天然具有文化的特质与功能,恰恰反映了对当今社会喧嚣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反作用。《南山南》式网络文化现象,不仅仅是某种音乐题材的一时爆红,更是特定社会背景在意识和文化层面的现实观照。

2)“网红”时代的文化清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迭代升级,“网红”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消费的群体。时下的“网红”环境充斥着诸多不良文化槽点,与风清气正的清朗网络空间相比,这些不良元素汇积而成一种文化负能。与之相反,《南山南》《成都》等网络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极具正能量的文化脉冲,在网络空间形成一股“文化清流”。它不仅带来清新的艺术格调,更是精神文化,通过一段段民谣传唱,唤醒人们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恰恰切中了社会公众的文化脉搏。

3)作为符号的文化快餐。无论是《南山南》,还是《成都》,包括之后亦会出现的类似文化现象,究其本质,它们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或文化元素而呈现。《南山南》的热度持续了3~4个月,影响较大,各个行业争相改编传唱;《成都》的热度持续时间更短——3个星期。以上海交大版《南山南》和《成都》为例,传播热度均持续了7天。类似网络文化现象,如“友谊的小船”“蓝瘦香菇”“小目标”等,热度均未超出1个月,甚至短则一周。

4)平凡质朴的文化情愫。《南山南》《成都》等网络文化现象在价值选择上定位于表达生活。歌手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用自己内心传递一种能够引起强烈共鸣的情感——发自肺腑、讲述平凡故事、直抒生活境遇。这些情感往往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让生活在各处、又有不同阅历的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跨越时空建构起一种回归平凡质朴的浓厚的文化情愫。此类文化表现形式集通俗性与文艺性于一体,集传播力与影响力于一身,平凡而不落俗套,悠然清新而不饰以娇柔。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完善路径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校园文化、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互动探析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及行为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新时期网络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