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英
摘 要: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和教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奠基人和领路人。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对班主任的工作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必须要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本文针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班主任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促进学生良好、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 学生 班主任工作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既要督促学生学习,又要在生活上照顾和关心学生。所以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成为当前小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然而要想更好的应对当前的问题,教师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实际出发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1]
一、引導学生树立理想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班主任要合理的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介绍当地的重点中学以及国内的一流大学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理想和人生目标。同时在课堂或者集体活动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理想?第三个是怎么做才能够实现理想?让学生主动发言,并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贴在班级的墙上,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2]
二、实行平等教育
班主任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学理论中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都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人格、地位和真实的想法。通过一视同仁才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威信。所以班主任要将所有学生放到同等的位置中进行教育和管理。比如不根据学生成绩的优劣、习惯的好坏去刻意亲近或忽视学生,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出现学生违反纪律时,班主任要就事论事、言辞诚恳,不得区别对待。在处理问题上不能有任何的偏袒,要对事不对人。比如当前很多班主任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犯错处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则是采取相对严厉的批评和处罚,这种现象就无法实现平等教育,更不能有效的开展班主任工作。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班主任要合理的利用言辞引导学生改正措施,实现了师生平等、建立和谐关系的目的。另外班主任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比如课堂学习机会、班级管理工作机会等,班主任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而不是注重培养某一位优等生或者关系较好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相关事情和机会中体会成功,从而获得自信。
三、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工作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同学和教师,所以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素质。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素养,合理利用教学技巧和管理艺术,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其次是要拓宽知识视野,要做到一专多能,既可以辅导学生的学习,又能够指导生活经验。此外还要塑造良好的气质和内涵,通过个人形象影响学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在日常相处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和学习班主任的行为和外在,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衣装、精神状态、谈吐、修养等,要保持幽默和微笑,给学生制造一种友好、愉悦的感受。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有效的开展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在当前很多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不够密切,从而无法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各种特点,也就无法因材施教,对班主任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和谐的关系,共同谋划学生的学习发展道路,以此能够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因此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或是家访,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而家长要谈论和分享家庭教育观念和措施,结合两种教育方式探索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培养方案。比如班主任要与成绩和日常表现都较差的学生的家长进行深度沟通,共同研究合理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要通过班级影响和家庭影响两方面展开有效教育。并且班主任和家长还要交流学生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重点挖掘学生身上的独特潜力,全方位的改正陋习,从而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相比于其他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态,要影响一年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实行平等教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以此有效的开展班主任工作,全面的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丽敏.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学周刊,2019(35):163.
[2]张双来.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9(3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