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研究热点分析

2020-07-04 02:25张兆芹刘紫馨
中小学德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究热点校本课程爱国主义

张兆芹 刘紫馨

摘要 以“爱国主义”并“校本课程”为检索词,分析中国知网关于核心素养与爱国主义研究等相关期刊论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发现这一主题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德育课程建设、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校园文化以及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建设课程等方向,进一步用多维尺度分析法寻找热点之间的关联性,由此深入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为中小学校在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发适合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体验性校本课程,有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核心素养;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研究热点

爱国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古老的、深层次的信念与情感,是支撑一个民族与国家兴盛发展的重要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教育是向学生倡导民族奋发精神,激发学生斗志,促进民族富强进步的一种教育力量。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1]校本课程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学校的发展,还将引对学生的能力和品格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爱国主义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进行了诸多实践。本文总结分析近年来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规律与热点趋势,希望为中小学校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设计提供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为把握爱国主义体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国内研究现状,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上,以“爱国主义”并“校本课程”为检索词进行全文精确检索,2010至2019年共有1612篇期刊论文。将期刊论文的题名、文献来源、发表年度和关键词共4项数据下载至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这一主题的研究规律与热点趋势。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工具

本研究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利用数据统计工具EXCEL2010与SPSS18.0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文献计量法、共词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其中,共词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字或者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2];聚类法采用聚类树的方式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关联性统计,将有密切关系的词归为一类,从而发现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将多维空间的研究对象简化到低维空间进行定位、分析和归类,同时又保留对象之间原始关系的数据分析方法[4]。

二、研究数据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检索到相关期刊论文1612篇。其中,2010年至2019年数量递增,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5年到2019年论文发表量增速较快,且2019年论文产出量最多。说明2015年之后为显著发展期,学者们对这一主题有较高的关注度。

(一)高频关键词共词分析

通过收集期刊论文的关键词,由excel2010中的VLOOKUP函数计算可得其中的高频关键词(即在论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本文最终选取词频为9(含)以上33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相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前10个热点词为:学校、校本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校园文化、核心素养、德育工作、中小学、立德树人。这表明,爱国主义体验课程与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联系紧密,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反映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简单地分析高频关键词无法找到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发现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和相异矩阵。通过SPSS软件对高频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后,生成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相似矩阵是无向对称关系矩阵,其对角线上的数值代表该关键词的词频[3]。同时,借助EXCEL2010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

在相似矩阵与相异矩阵的研究基础之上,我们利用SPSS统计工具中的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绘制高频关键词树状图(图1)与知识图谱(图2)。由此,分析这一主题研究前沿问题与热点。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热点在于以下方面:

一是关于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包含高频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活动”“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我国多年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但实效性不高,原因在于教育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文化传输与历史知识灌溉,忽视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有学者认为学校德育必须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理念来引领学校文化发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德育课程应该以认知教学为基础,重点采取体验式、感悟式的实践教学,注重对社会生活中真实案例的剖析,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普遍化[4];有学者认为德育课程不仅是德育目标内容的知识体系,同时还是德育实践活动体系,德育课程回归生活对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5]。因此,学校德育课程的建设、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的德育特色等是当前研究的前沿方向。

二是关于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研究。包含高频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办学理念”“主题教育活动”。

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学校办学体系与课堂教学,意味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明确学校办学的主流方向,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文化主旋律。这要求学校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革命精神;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价值,将红色资源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精神滲透到课堂与校园,还要打造自身的文化特色,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相关研究主要有张泰城的《论红色资源的课程教学》、邹小宜的《红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湘西地区为例》、徐魁峰的《开展红色体验教学 提升思政课程魅力——以百色起义红色资源为例》等。

二是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系统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灵需求,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让生命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浸染,从而不断夯实学生健全的人格。要着力建设生态德育,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如组织各学科教师梳理本学科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学习专题课与体验课,通过系统地知识学习、文化熏陶,注重学生的直观体验,将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隐性课程注重知情意行的整体性教学,以文化主题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志愿服务活动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会利用学校校史馆、图书馆、教学楼等场所,利用校园标语、校园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开展爱国主义社团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氛围等。

“实施路径”多种多样且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始终保持好奇心,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情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健康的身心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主题活动的道德凝聚;阅读体悟的道德积淀;节日文化的道德濡染;劳动教育的道德内化;通过特色班队活动,促进班队团体的道德自主和家庭社区的道德协同。

三是建立立体的分层分类、层层递进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学生德育发展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德育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在目标设计上分层级,可将爱国主义基本知识的学习作为第一层目标,将学生爱国情怀与爱国意识的培养作为第二层目标,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作为第三层目标,既重视知识的学习又结合技能的学习。分类上可以是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安全教育、生活智慧教育、学校特色德育等。整体规划各学段育人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然后再层层解读,层层开发落实,建立立体的分层分类、层层递进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德育好课程,形成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有序衔接、特色鲜明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人民日报[N].1994-9-6(3).

[2]张洁,王红.基于词频分析和可视化共词网络图的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热点对比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2):76-83.

[3]王米雪,张立国.我国智慧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基于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3):41-48.

[4]易连云,毋改霞.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初论[J].中国德育,2014(13):21-24.

[5]詹万生.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3(1):48-52.

[6]申红燕.研学旅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路徑[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10):71-73.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研究热点校本课程爱国主义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