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庆双
摘要科学教育所具有的“真、善、美”价值是科学学科德育的应有之义与独特价值。依托科学基本观念(知识类、方法类、情意类)的三个来源,统整三维课程目标,从而提炼科学学科德育目标体系;以此为统领设计教学流程,通过目标制定、驱动性问题设置、活动情境创设和反思评价等关键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落实科学学科德育价值。
关键 词初中科学;学科德育;观念建构;学科德育目标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科学观念”作为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强调科学教育不再是让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去记忆和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而是掌握从科学的视角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思想方法,发展个体主动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处理所面临的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1]这要求我们深化对科学观念内涵及科学教育价值的理解,创新科学教育。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学科德育研究,尝试统整科学基本观念与三维目标,设计学科德育目标体系,进而以此为统领,设计教学流程和关键环节,力求彰显科学学科教学应有的育人价值,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观念建构:实现科学学科德育价值的有效路径
实践中,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目标割裂,德育目标缺乏有效支撑;学科德育方式单一,缺乏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的设计等,是许多学科教学的普遍困境。这也造成了科学教育人文价值的失落,遮蔽了其求真、崇善、寓美的育人价值。在此,“观念建构”成为实现科学学科德育,引领师生达致求真、崇善、寓美生活的有效路径。
这里的观念,即“科学基本观念”。其基本载体或来源是“科学”,指向基础教育领域,即科学教育,具体到初中阶段,即科学课程这一学科。因此,把握“科学基本观念”首先必须立足于对“学科观念”的理解。学科观念,指个体对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概括反映;其具体化反映即学科方法,对学科方法起着指导作用。我们通常将学科观念与学科方法统称为“学科思想方法”。[1]具体到科学而言,科学观念即指存在于某一自然研究领域的某种形而上的信念,主要表现为其所在领域的一套远比具体理论深刻得多的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信念。[2]
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教育部自2013年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个和关键能力,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3]。这为我们认识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提炼科学基本观念,进而展开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科学学科德育提供了指引。我们梳理了初中《科学》教材(浙教版)内容,以科学基本观念归纳整理相关内容,尝试分析其学科德育价值(见表1,节选)。
如表1所示,科学学科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科学的总体认识,具体将表现为主动运用科学思想方法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态度或思维习惯等。其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对科学学科具体性知识的反思和概括,从而形成相关知识类的科学观念,如力的观点、运动的观点、能量的观点等;二是对科学探究过程、学习方法的反思,从而形成方法类的科学观念,如类比方法、等效方法、模型思想;三是对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的认识和反思,从而形成情意类的科学观念,如科学价值观等。这三方面观念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构成“科学基本观念”这一有机整体,实现科学教育求真、崇善、寓美的独特育人价值。
二、系统设计:基于观念建构的科学学科德育目标体系与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设计了基于观念建构的科学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和关键环节,希望建立起科学基本观念与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引。借此让学生经历正确价值观指导下的“过程与方法”,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彰显科学学科德育应有的“真”“善”“美”价值。
1.基于观念建构的学科德育目标体系设计
依托学生科学基本观念(知识类、方法类、情意类)的三个来源,结合科学课程特点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们力求将科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等相融合,并反映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互动与关联;将初中科学观念分为情意类、方法类和知识类三种基本观念,以三维目标为中介进行统整,提炼了初中科学学科德育目标(见图1)。
相对于“知识本位”的教学,基于“观念建构”的科学德育目标体系旨在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增进其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建立“以观念建构为价值取向的教学”的原因所在。科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不仅能让学生洞悉科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高屋建瓴地统摄和整合科学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从科学视角去观察、分析和处理与科学相关的生活事件和社会事件,获得客观、正面、积极的认识,进而将科学知识、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实现学以致用,真正形成正確的科学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基于观念建构的学科德育教学流程与关键环节设计
英国道德教育专家泰勒曾指出,“价值观教育得以实现的形式方面,比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本身更为重要,事情怎么说的、做的,要比说了、做了一些什么更有影响力。”[4]学科德育目标的达成也是如此。基于观念建构的科学学科德育更需加强实施流程的设计。立足上述学科德育目标体系,我们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和关键环节(见图2)。
在学科德育目标体系统领下,科学教学要以学科思想和方法主线构建教学内容,将分散的学科知识点统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其关键环节包括:
一是制定引领教学的德育目标。教师须立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分析、提炼学习内容所蕴含的科学基本观念,从而建立起观念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联结,以此统领教学方向,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情感体验指明方向;二是设置建构观念的驱动性问题。要将对具体事实和核心概念的理解转化为高水平的问题,以此架设科学知识学习与价值理解之间的桥梁,从而使知识获得与问题解决及观念的建构形成统一体;三是创设建构观念的活动情境。以此为主线开发学科德育资源,展开基于学习情境的探究活动,有效促进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实现学科德育目标;四是开展反思评价。通过反思评价的反馈与调控,引导学生自觉反思与迁移应用,实现学科德育价值的自主建构。
科学教学中“观念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得以熏陶与养成的过程。与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活动相比,将科学基本观念作为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在科学观念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与科学责任感,既能实现科学教育改革的愿景,也能更好地落实学科的育人价值。
学科德育的魅力,既存在于学科本身,更存在于教学行为。基于观念建构的科学学科德育,有待教师从德育资源开发、内容整合、教学策略等方面不断创新,并对诸多环节中的自我表现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期更好地实现其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毕华林,万延岚.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4(4):78-79.
[2]蔡铁权,郑瑶.科学观念及其科学教育价值[J].教育科学研究,2019(10):5-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4]莫尼卡·泰勒,杨韶刚,万明.价值观教育与教育中的价值观(下)[J].教育研究,2003(7):58-66.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