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能力在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04 02:27马义全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5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中分析

马义全

【内容摘要】初中物理课程作为初中阶段学科体系内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学生发散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同时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分析研究中,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探索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旨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对学生严谨科学精神及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有效  分析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辐射性思维,是指思维从一个单一的目标出发,沿着多种不同的途径探索多种答案,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征。具体到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而将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反过来,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一、构建和谐的发散思维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积极把控和调整活动的各环节,对学生活动和思维状态进行有效调节。如在教学重力过程中,精心设计实验步骤,耐心讲好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实验方法、减少误差方法等知识点,才能保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去。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认真总结和记录,让学生自主归纳本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而指导学生学习和设计实验活动有的放矢。

物理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亲切的眼神、和谐可亲的态度,贴心的话语,无不在心理上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求知欲望,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初中物理课堂之中,进而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发散思维氛围。

二、提升学生物理发散思维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物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即所学物理知识能夠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如在教学“惯性”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乘车遇到刹车时的现象,进而发散生成“惯性”的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以此发散到运动和力的关系、如何减小或增大惯性、乘车时系安全带的重要性等,将物理知识与安全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对物理知识理解更加容易,加之学生之间将自身感受进行沟通,这样对重力方面知识理解也能够更加深入。

三、发挥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对物理实验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如学生玩溜溜球时受到启发,从而开展有弹力参与做功的物体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实验活动,并为其设置完整的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铁架台,将溜溜球的一端固顶在对应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重物上;(2)将这个重物以垂直悬挂到对应的铁架台上,使物理垂落到橡皮筋位置将重物进行下降。这一实验步骤可以有效的了解物体在支架上的状态,并将其对应位置设以支架作为参照物,从而做好物体的下落记录工作;(3)将物体上升到原有位置,再对物体的整个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如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重物的橡皮筋可以以上升的形式反弹,那么重物就很有可能接近起始位置。等到重物下降到对应的位置时,那么橡皮筋就会以一个紧绷的状态与瞬间的速度进行上调。在重物运行过程中,橡皮筋恰巧恢复的反弹上升就会形成对应的机械能守恒。由此看来,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亲历感知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加深和简化了对物理知识理解。

四、充分发挥现代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科抽象的抽象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限,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正好能够有效填补物理知识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问题。

首先,多媒体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一种新型发散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物理发散思维兴趣;其次,多媒体设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将物理知识通过声音与画面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的物理现象表现的更加直观,学生思维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结合思维导图形成对知识系统的扩展。

如在物体相对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通过简单描述进行讲解,学生在理解上就存在一定难度,而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为学生构建物体相对运动发散思维氛围,学生就能够有效对该部分知识点进行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体系内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散思维环境,拓宽教学手段。

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填补传统教学模式内所存在的不足,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推广。

五、尊重学生的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与基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知识接受能力与兴趣也存在一定差异,在物理课程学习的思维状态上也存在差别。根据这种情况,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实施因材施教。如学习重力知识是,对学困生设计问题时,应当多设计基础性问题,以阐述重力的特点及定义等为主,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困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升问题的难度,以此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优秀学生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问题,如提出如何将重力知识与物体运行之间相结合类似问题,以此拓宽这部分学生的知识面。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都应该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高度关注,进而制定出针对有效解决措施,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有效提高物流教学质量。

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巧用矿泉水做物理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便利资源作为实践活动的材料。如用废旧矿泉水瓶演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取一矿泉水瓶,在其侧壁钻三个上下位置不同的小孔,用橡皮塞塞住,给瓶里充满水,将瓶放在足够高的桌面上,然后把橡皮塞同时拔出,通过实验探究可发现,从不同的孔向外喷水的水平射程不同,从而演示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

还可以演示“惯性现象”、演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些简便的实验让学生增加对物理知识的感知,进而发散了学生就地取材和资源的广泛利用的思维。

七、通过开放性的物理习题,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巩固练习和拓展训练尽可能的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多角度途径的思维方式。如由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多个知识点关联的问题,一个问题引发多种思考等。如学习电学之后,要求学生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种阻力特性及相关电路元件,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仪器电路图。再如学生可以为酒精探测器设计电路图,为油箱内的燃料量测量装置设计电路,为压力传感器设计电路等等。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一个反思、讨论、研究和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接受良好的发散思维训练。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多途径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柯璋.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5 (32):141.

[2] 沙文霞.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15 (21):98-99.

[3] 冯楠、王林. 运用演示实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2):27-28.

[4] 郭丽艳. 初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融入教学方式[J]. 亚太教育,2016(21):66-68.

[5] 安霄. 初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动与能动探讨[J]. 学周刊,2013(16):56-57.

[6] 朱明喜. 探究性发散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34.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西关中学)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初中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