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
内容摘要:多文本阅读是最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要求,给语文阅读教学开辟了一种新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有积极作用,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从多文本阅读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开展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期给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阅读教学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文本阅读 方式 开展方法
多文本阅读是多种文本阅读教学的简称,其打破了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基础,选择多个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围绕一个议题进行阅读和讨论。这种阅读方式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他们的阅读更加深入。同时,在多文本阅读中,学生会进行多方面的语言实践,不仅有自己的阅读见解,也会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方式。
一.多文本阅读的概念
多文本阅读是近两年得出的阅读教学理论,是广大语文研究者和教育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开展多文本阅读,通常以教材中的某篇文章为基础,由教师选择一组或几篇与其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议题或主题而展开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深入的自主阅读活动。
二.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的作用
1.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快他们的阅读速度
由于多文本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而几篇或一组文章进行阅读,使阅读教学由课内引向了课外,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一堂课中阅读一组文章,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量,使他们积累了更多的语文知识,既包括词语方面,也有语法知识,以及文学常识。此外,由于多文本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展开的阅读,学生有明确的阅读方向,因此,他们的阅读速度也会逐步加快,并吸收更多的知识。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分析文本内容,找出关键词句,最后总结出文章主旨和情感表达。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阅读热情和学习兴趣,阅读学习的效率不理想。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指引下,主动对文本进行阅读、分析,并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他们始终处于主體地位,而且能够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更深刻的感悟,这些阅读体会能带给学生成就感,能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由于学生会阅读一组或者几篇文章,而且基本是课外内容,其中不乏一些有着深刻内涵或者蕴藏着哲理和思想的文章,了解和分析这些内容能在无形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措施
1.确定阅读议题,精心选择多文本阅读的素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多文本阅读的关键一步是确定阅读议题,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方向,才能围绕议题来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这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确定议题,通常来说,多文本阅读的主题有三种确立方式,即根据作者来确定议题、根据体裁来确定议题、根据文章主题的同一性来确定议题。
首先,根据作者来确定多文本阅读的议题。作者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虽然作者在不同阶段的生活阅历不同、情感经历不同,但同一位作者创作的文章会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因此可以将同一位作者创作的不同作品整合起来开展多文本阅读,这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总结作者的创作风格是有帮助的。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多篇鲁迅的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等,在教学《社戏》时,可以让学生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文章,还可以结合小学教材,从《呐喊》中选择《故乡》,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小时候的生活,也可以在共读中体会鲁迅的语言风格,善用的写作手法,并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体会、解读鲁迅的其它作品。
其次,根据体裁来确定议题。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体裁为线索,将相同体裁的文章整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同一种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手法。按照文章体裁来划分,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的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记叙文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要素;议论文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组成。掌握了不同体裁的文章的特点,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有就方向、有重点了。也可以有意通过不同体裁去比较同一主题的表达不同,进而更好的理解体裁的作用。
再次,根据文章主题的同一性来确定议题。主题相同的文章,因其观察角度、描写事物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将主题相同的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多文本阅读,能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同一个主题。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春》《济南的冬天》描写季节的文章,教师可以再引入《夏》《故都的秋》等文章,开展一次多文本阅读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个典型景物或一群景物描写中,体会各个季节的特色。也可以通过朱自清、老舍、汪曾祺,甚至是古代描写“春”这一主题的诗文进行“春之赏”的多文本阅读,并通过这些文本所使用写景手法,抒情手法,主题立意等不同的比较,互为补充、互相印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2.强化阅读深度,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是有规律可循的,每册教材包括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所选的文章或是按照类型、或是按照主题组合在一起的,而且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这样的编排特点,给开展多文本阅读创造了天然的条件,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依据,选择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文本,进行多文本阅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深度,使学生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例如,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一文,这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的方式,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形式奇特、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系统学习说明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入《桥之美》《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强化学生的阅读深度,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丰富感知和学习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为下一步更好的学习其它说明文和难度更大的事理说明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