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2020-07-04 06:31赵辉王宇飞周立李盛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髓内下肢骨折

赵辉,王宇飞,周立,李盛杰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下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属于骨折, 目前的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有两种,即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和带锁髓内钉治疗[1]。 因此,为了解两种方法的实际临床疗效, 并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该文2017 年1月—2019 年7 月间对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该院收治的92 例下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46 例。 对照组女21 例,男25例;年龄21~60 岁间,平均(31.07±6.23)岁;由于机器导致受伤的有4 例, 由于意外摔倒导致受伤的有5例,由于高处坠落导致受伤的有11 例,由于车祸导致受伤的有26 例。实验组女22 例,男24 例;年龄22~62岁间,平均年龄(31.13±6.19)岁;由于机器导致受伤的有3 例,由于意外摔倒导致受伤的有7 例,由于高处坠落导致受伤的有9 例, 由于车祸导致受伤的有27例。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患者需保持仰卧位,实施麻醉后,在其患侧做切口,再一层层剥开皮肤、皮下组织等,完全暴露病变部位;将其骨不连骨膜剥离,再据患者实情,将动力加压钢板放于其病变部位,并选用适合患者的皮质骨螺钉,进行加压螺旋;放好引流管后,缝合好伤口[2]。

观察组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 患者需保持仰卧位,实施麻醉后,一层层剥离患者的骨折部位后,再剥离其骨不连骨膜,并将其修复好,使横断面、截面呈梯形状;用骨刀将硬化的骨折切除,且在扩髓器下实施扩髓;入针时要在转子定点部位,在骨不连端部位放置髂骨骨条;复位好之后,再用固定髓内钉固定,最后缝合好切口[3]。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愈合不良、关节僵硬以及再骨折等并发症的情况。 (2)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 (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良好、一般和差3 种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愈合不良、关节僵硬以及再骨折等并发症的概率是17.39%, 远比实验组的2.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2.2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情况

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要比实验组多, 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要比实验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情况(±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情况(±s)

组别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手术时间(min)术后引流量(mL)对照组(n=46)实验组(n=46)t 值P 值468.13±133.42 347.78±130.14 4.379 5 0.000 0 29.12±3.75 22.15±3.98 8.644 8 0.000 0 160.24±36.43 138.07±35.59 2.952 4 0.004 0 180.10±39.96 88.64±22.78 13.485 9 0.000 0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76.09,和实验组的95.6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由于意外事故所引起的下肢骨折只增不减。 尽管大部分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经治疗之后能有效治愈,但仍会因为一些原因而发生其他情况,如患者的骨折端因为没有完全愈合而出现骨不连。 有研究显示,常采取植入物内固定的方式治疗骨不连,其中,带锁髓内钉、动力加压钢板是常用植入物材料[4]。 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操作简便,需要的工具、设备较少,在临床中运用广泛,但此法的术中出血量较多、骨折愈合时间偏长,会影响临床疗效;而带锁髓内钉治疗固定效果好,能有效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还能减轻对患者软组织的伤害,临床疗效良好。 李黎明等学者[5]探讨了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4.74%,优于对照组的78.95%;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该文基本一致。该文研究显示,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愈合不良、关节僵硬以及再骨折等并发症的概率是17.39%,远比实验组的2.17%高; 而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76.09%, 和实验组的95.6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要比实验组多,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要比实验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来说, 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且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更易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相对于实施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对下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临床效果更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髓内下肢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