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效果比较分析

2020-07-04 06:31薛鹏翔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腓骨钢板出血量

薛鹏翔

(甘肃省渭源县人民医院,甘肃渭源 748200)

胫腓骨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骨折,亦是下肢骨折中比较容易累及的部位,其中下段归属于四方形和三角形骨干移行区域,比较细弱,很容易出现骨折。临床常以双切口手术对该病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式虽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进,但是创伤性比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恢复。 若使用单侧切口手术,可使患者骨折软组织损害得以减轻,以免出现皮桥,亦可防止皮肤坏死的出现[1-2]。 该研究中,笔者选取该院2017 年1 月—2019年1 月就诊的58 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作为该次调查分析的样本,旨在探究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效果,具体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治疗的58 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作为该次调查分析的样本,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小腿内外侧双切口行切开复位钢内固定术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验组则采用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每组样本数均为29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9 例,女性患者为10 例;患者年龄最小的25 岁,年龄最大的64 岁,平均年龄为(44.1±8.1)岁;病程最长的患者为23 h,病程最短的患者为1 h,平均病程为(8.9±3.6)h;此中,右下肢患者有13 例,左下肢患者有16 例;实验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2 例,男性患者为17 例;患者的年龄为24~68 岁,平均年龄为(45.9±8.7)岁;病程最长的患者为24 h,病程最短的患者为1.5 h,平均病程为(8.9±3.7)h;此中,右下肢患者有15 例,左下肢患者有14例。 将选取的58 例样本的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予以计算,结果发现组间差异较小,符合正太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该次研究前提。

1.2 方法

对照组在该次调查研究中使用小腿内外侧双切口行切开复位钢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经患者的患侧小腿内侧与胫腓骨内缘平行方向,选取纵向切口(以骨折断为中心),对其远端进行适当延伸处理,将其皮肤及皮下组织牵开,将骨折断端充分暴露, 之后对其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处理,之后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处理。 在患者的腓骨头和外踝的连线位置,选取第二个切口(以骨折端为中心),依照顺序进行切开及复位之后,选取适宜钢板进行固定处理。 最后对其进行止血,同时将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处理。 实验组则使用单侧切口进行手术治疗,麻醉方式和对照组相同, 经患者的小腿前外侧使用单“S”型切口,之后对其进行切开复位处理(以腓骨骨折部位为中心),待对复位部位满意之后,将适宜型号的钢板进行留置,之后固定。 牵开内侧切口皮肤,将其胫骨骨折断端暴露,进行复位,并选取适宜钢板留置固定,最后进行止血操作,对其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处理[3-4]。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形成骨痂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 (版本:SPSS 25.0) 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字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形成骨痂时间

实验组29 例患者的手术时间、 切口愈合时间及骨痂形成时间均较短,而对照组29 例患者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19.87±15.98)mL,而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53.67±21.47)mL,术中出血量为对照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形成骨痂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形成骨痂时间对比(±s)

组别平均术中出血量(mL)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形成骨痂时间(月)平均切口愈合时间(d)实验组(n=29)对照组(n=29)t 值P 值119.87±15.98 153.67±21.47 6.800 8 0.000 0 59.56±10.23 76.36±15.53 4.864 9 0.000 0 3.08±1.51 6.41±1.92 7.341 4 0.000 0 14.08±6.31 21.29±9.87 3.314 4 0.001 6

2.2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28 例患者中,出现延迟愈合0 例,骨钢板外露0 例, 切口感染1 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44%(1/29),对照组28 例患者中,出现延迟愈合3 例,骨钢板外露2 例, 切口感染3 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7.59%(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

3 讨论

胫腓骨双骨折临床治疗的常规方式为小腿内外侧双切口行切开复位钢内固定术,此种手术方式虽可使其骨折部位固定的比较牢靠,然而,其手术的创伤性较大,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亦较长,因而,致使其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切口感染、坏死或皮瓣出现的风险指数不低,使其预后恢复受到严重影响。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革新,内固定术的逐步进展,单侧切口直视状态下的复位内固定术逐步被使用在临床的治疗中。 该种手术方式不但能够及时获取患者胫腓骨骨折的状况,而且还可在直视的状况下,获取比较好的复位效果,能够在一个切口之内,对患者的胫骨和腓骨进行固定,其操作比较便利,切口比较小,创伤性不大,术中出血量较少,同时其手术时间较短,使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5-7]。 该次研究中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形成骨痂时间等均较优, 而对照组较差;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果再次证实了此治疗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和腿内外侧双切口行切开复位钢内固定术相比,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创伤性不大,预后较快,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时间均较短, 且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较少,应被积极使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腓骨钢板出血量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