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情绪状况和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2020-07-03 08:38:28肖海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肌张力初产妇盆底

肖海瑜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妊娠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产妇产后易合并一些并发症,如常见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情绪等,尤其是初产妇,由于为首次生产,所以在产后心理情绪调节上缺乏有效的方法技巧,且产后易造成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1-2]。为了改善初产妇产后心理情绪及盆底功能状态,促进初产妇产后康复,便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鉴于此,该课题将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初产妇一共200例纳入研究,主要是对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法的使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一共纳入初产妇200例,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逐一排除在外。进一步以随机盲选法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当中观察组100例患者,年龄跨度为21~32岁,年龄均值为(25.6±1.1)岁;孕周为 38~42 周,平均孕周为(40.5±0.3)周。 对照组 100 例,年龄跨度为 22~30 岁,年龄均值为(25.7±1.0)岁;孕周为 38~42 周,平均孕周为(40.6±0.2)周。 两组均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具备比较的价值。

1.2 方法

此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照妇产科常规护理流程为依据,严格执行。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心理康复护理。产后对产妇构建“1对1”的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加强和产妇的沟通交流,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采取音乐疏导法缓解产妇的焦虑、抑郁等常见负性心理,并多鼓励、关心产妇,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疑问,消除产妇心理疑惑。

(2)子宫复旧按摩康复护理。对产妇进行按摩之前,指导叮嘱其将膀胱排空,取平卧位,身体维持放松状态,在子宫按摩区域将凡士林均匀涂抹,然后对产妇进行宫底按摩,按摩操作者手掌置于孕妇宫底部位,然后朝顺时针方向环形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按摩,然后以点穴按摩法,对关元、三阴交穴进行按摩,按摩力道均匀、柔和、规范,确保患者耐受[3-4]。

(3)盆底康复训练康复护理。指导并协助产妇行平卧位,双下肢屈曲,然后进行盆底肌练习,指导产妇主动收缩尿道及肛门,收缩时间维持超过10 s,以盆底肌上提感觉为宜,放松身心,30次/组,3组/d。

(4)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耐心对产妇普及产后负性心理情绪对产后康复的影响,并耐心对产妇讲解盆底肌功能障碍相关知识,进一步普及心理康复及盆底肌康复训练知识,提升产妇认知水平,进而提高产妇在护理期间的依从性及配合度。

1.3 评价标准

(1)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初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心理症状评分;评分越低,表示初产妇的心理症状越轻。

(2)护理后,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进行评估,0级-V级,级别越高,代表初产妇的盆底肌张力越强;进一步计算盆底肌张力III级及以上所占比重(%)[5-6]。

1.4 统计方法

此次采取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涉及的计量资料用(±s)代表,然后采取t进行验证;涉及的计数资料用[n(%)]代表,然后采取χ2检验进行验证;经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在SAS、SDS评分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则均显著要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45.6±2.3 45.4±2.5 1.293>0.05 12.8±1.3 29.7±1.2 11.278<0.05 43.2±2.1 43.5±2.0 1.367>0.05 13.4±1.0 27.8±1.4 10.259<0.05

2.2 两组产后盆底肌张力情况对比

观 察 组 100 例 ,O 级 0 例 (0.00%)、I级 0 例(0.00%)、II级 2 例(2.00%)、III级 20 例(20.00%)、IV级 42 例(42.00%)、V 级(36.00%),III级及以上比重为98.00%; 对照组 100例,O 级 0 例 (0.00%)、I级 3 例(3.00%)、II级 19 例(19.00%)、III级 40 例(40.00%)、IV 级 22 例(22.00%)、V 级 16 例(16.00%),III级及以上比重为78.00%。由数据可知,观察组产后盆底肌张力III级及以上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5,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针对初产妇产后负性心理情绪,如常见的焦虑、抑郁等;同时,针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需配合有效的康复干预护理方法[7-8]。

该次提到的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对孕妇实施心理康复方面的护理干预,对孕妇进行子宫复旧按摩护理干预,对孕妇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孕妇进行认知护理干预。该次研究观察组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法,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后盆底肌张力III级及以上占比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数据说明,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法的应用,可改善初产妇产后情绪状况,使初产妇的盆底功能得到有效康复;所以,值得采纳及应用。

猜你喜欢
肌张力初产妇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44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