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2020-07-03 06:41四川省高县县委书记
经济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县域党组织群众

文/四川省高县县委书记 李 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高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委、宜宾市委关于基层治理的部署要求,围绕建设“高兴之县”总体定位,立足县域基层治理实际,确立了“以‘心连’党建为核心引领,突出城市和农村两个领域,统筹改革、发展、治理三位一体推进,深化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协同”的“1234”基层治理工作思路,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加强基层治理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持续深化以“党心示范引领、民心紧随相融、党心连民心、心心相连”为核心要义的“心连”党建行动,加快构建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高县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助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基层治理推动“高兴之县”建设

高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经济发展为根本,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推动“高兴之县”建设实现新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以改革为抓手,激发基层发展潜能动力。全面推进镇村(社区)建制调整改革。坚定把镇村(社区)建制调整改革作为重构县域基层治理版图、推动乡村全域振兴、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科学调整优化镇村发展布局,将原有的19个镇优化为13个镇、285个建制村优化为195个。加快构建“一主三副”县域城镇发展格局,“一主”即做大县城主城区,推动庆符镇、文江镇同城化发展,确保到2021年实现县城常住人口达20万、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三副”即高质量推进县域东部沙河镇、县域北部来复镇和县域南部罗场镇3个县域经济副中心镇建设。同时,大力推进“党员+能人(农民工)+村干部”递进培养,选拔90名优秀农民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不断调优配强村“两委”干部,进一步夯实村级基层治理底部基础。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所在。高县坚持从制度保障、规则约束和实践统筹着手,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开发利用等方式,进一步盘活集体土地林地、闲置房、山坪塘等集体资产,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积极性,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全县农户承包地权属调查完成100%,完善承包合同比例达100%,颁发权证比例达99.7%,全县土地流转突破10万亩。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试点,构建“政府+银行+保险”的风险共担模式,全县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138家。

加快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高县坚持自主经营、市场导向、民主决策、示范带动,不断深化“公司+村集体+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健全股份联结、租赁联结、订单联结、劳务联结等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全覆盖组建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注册70家村级集体经济公司,探索入股分红、开发利用、土地经营、兴办实体、服务创收等集体经济形式,以乡村集体经济利益为基础助力乡村社会治理。据2019年统计,全县195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10万元的村162个,10万元-50万元的村22个,50万元-100万元的村9个,100万元-500万元的村2个。

二是坚持以发展为根本,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抓牢脱贫攻坚机遇,推动乡村面貌“大改观”。高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重点改善农村交通、住房、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2016年-2019年全县共投入脱贫攻坚资金38.5亿元,其中县本级投入20.5亿元、占比53.25%,全县50个贫困村如期退出、5万贫困人员如期脱贫,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全省、全市贫困县脱贫攻坚成效综合考核评价中获“好”,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退出省级贫困县序列。实施“三年交通大会战”,“十三五”期间全县公路建设投入22亿元,实现100%镇通油路、100%建制村通水泥(油)路、100%建制村通客运,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共投入资金8.96亿元,易地扶贫搬迁5177户14669人,危房改造4209户,实现农村住房安全全覆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三年大会战”,新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25万人,巩固提升12万人饮水条件。

发展壮大茶桑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发展壮大产业,才是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的根本保障,才能实现以发展促治理、以治理强发展的良性互动。高县持续巩固发展32.7万亩茶园、22.7万亩桑园两大助农增收的传统优势产业,深化“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培育发展省级以上茶叶、蚕桑龙头企业4家、市级3家、专业合作社34个,带动全县4.6万余户群众发展茶叶、2.9万余户群众发展蚕桑。2019年,茶桑产业分别实现人均收入11450元、3200元。茶叶、茧丝绸产量从2015年的1.06万吨、0.73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2.51万吨、0.9万吨。茶叶、蚕桑综合产值从2015年的18.38亿元、22.6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5.1亿元、38.1亿元。

全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让美丽乡村“靓起来”。依托“原山原水原生态”自然生态本底优势和“原乡原味原生活”人文生活本色禀赋,高县坚定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目标,以打造“南丝路·新坐标”——全国茶桑旅融合发展示范县为重点,编制《高县全域生态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布局休闲农业与休闲度假、美食文化康养、硕勋故里红色旅游、秦五尺道与南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体验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茶桑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已创建省级生态镇12个、国家森林乡村2个,建成省级森林康养基地9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以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围绕“农业+休闲旅游”,大力发展农家乐、茶香乐、渔家乐、民宿田园综合体,建成星级农家乐47家(五星级休闲农庄2个)、民宿田园综合体20家。目前,全县已创建4A 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2019年全县旅游收入实现38.7亿元、增长25.1%。

大力扶持农民工就业创业,让群众生活“好起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谐的根本保障。高县出台《高县关于贯彻落实<宜宾市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克时艰20条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农8条”“茶5条”实施意见,制定《农民工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地区建立高县籍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和流动党员支部,疫情期间组织浙江柯桥、嘉兴往返高县专车36次,帮助1205名农民工返乡返岗。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政策宣讲、摸底调查,累计走访慰问农民工6.2万余人,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49.61万元。同时,依托工业园区及闲置土地、厂房、校舍、楼宇、商业街等资源,创建小微企业科技孵化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6家平台,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工商注册等“一站式”服务,疫情期间7万余名农民工实现就业创业。

三是坚持以治理为手段,推动共融共建共治共享。发挥网格化优势,实现小单元“微治理”。高县构建以村(居)民组、小区、楼宇等为单元的网格治理体系,通过划分自治“小单元”、创新作战“小单元”、构建党建“小单元”实现基层“微治理”。划分自治“小单元”,构建全县13个镇195个村1672个村民组、31个社区254个居民组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无盲区。创新作战“小单元”,推行城镇社区“街长+网格长+小区长+楼长”的“四长”联防、农村地区“山湾联防”“十户联防”模式,科学设置7800余个农村治理单元和560余个城镇治理单元,实现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不漏一人、不漏一户。构建党建“小单元”,推进住宅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充分发挥党建“小单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临时党组织73个、党员“先锋突击队、服务队”344支。

发挥信息化优势,实现全覆盖“智治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智慧+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机制。成立高县城乡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与省电信公司合作实施县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项目,升级“高县·心连网”APP,整合雪亮工程、公安天网、数字化城管等视频资源1700余路,搭建“1114”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全科网格作战体系,实现全域可视、全域可控、全域可调。将多元政务服务融入“智治理”,进一步拓宽政务服务功能,新增8大类102项便民服务,实现“一站式”行政审批及APP缴纳水、电、气等费用,健全“九个一”县域社会治理共融共建共治共享支撑体系,逐步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发挥“四治协同”优势,实现全社会“善治理”。高县坚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体作用。以自治激发群众活力,组建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创新建立“四治”协同积分管理制度,深化“一约五会”自治机制和“五个一”联系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机制,形成“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格局。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创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创建为省级法治示范县和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近三年高县信访维稳考核均位于全市前三位,2019年高县社会满意度测评在省级、市级测评中均位居全市区县第一名。以德治引导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设立孝道红黑榜,深入开展“忠孝文化”推广、“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等活动,大力推进文明镇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以智治提升治理效能,着眼提高“数智化”、精细化水平,从分散的“数据大”走向集中的“大数据”,将群防群治体现在大数据支撑上,为民众提供更便捷、精准和人性化的服务。

强化党建引领是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

基层治理必须毫不动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县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注重理顺党组织与其他各类组织的关系,在农村重点加强村党组织对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在城市重点理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机制。党组织始终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群众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实践启示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是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基层党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让基层党组织更好地领好队、担重任、唱主角,确保基层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基层治理必须把改革、发展、治理一体化推进。改革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有效治理是实现善治良序的必然选择。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高县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处理好科学发展与有效治理的关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村建制调整作为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的重大改革,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实践启示我们,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治理与改革、发展相结合,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基层治理痛点堵点难点,着力破除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以基层之治破解发展之困,推动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基层治理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和力量源泉。高县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始终注重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治理体系,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度,实现活力和秩序相统一,建设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实践启示我们,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扩宽群众参与渠道,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基层治理由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的转变,打造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猜你喜欢
县域党组织群众
清华党组织公开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