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元时代智库理事长 程 芳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深与疫情之下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高度关注,康养产业在未来三十年将迎来巨大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康养产业内细分产品极多,康养产业群的具体落地形式也各有千秋,但总体上按照所在区位可分为三类:市内的养老社区、城郊的康养小镇与乡村田园综合体。它们依据自身的功能,分别落地在城、郊、村三大不同的区位,将康养产业与当地环境、资源禀赋深度融合,为区域带来高质量的全面发展。
对于家中有失能与半失能老人的家庭,夫妻二人拥有一两个需要贴身抚养的幼龄儿童,缺少赡养老人的时间与精力。此类家庭并非个案,将会是我国未来城镇化与老龄化双提高后的普遍现象。因此,为不断老化的城镇人口配套相应的养老设施就成为各地方政府改善民生的重大课题。
在养老需求激增的背景下,由政府机构建设运营的普惠性质养老设施一直饱受诟病。这类养老设施往往存在内部硬件质量不佳、服务人员素质水平低等问题,甚至部分养老机构出现了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的恶性事件。针对这一问题,今年6月1日,《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仅仅有“黑名单”出清劣质机构还不够,引入社会资本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成为补足我国养老产业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养产业融合了医疗与养老功能的养老院、养老中心、养老社区,这些也成为了社会化养老的主要落地形式。
该类养老服务机构坐落市区,不仅交通便利、医疗资源丰厚,还能通过市场化的工薪体系吸引并培育城市中的高素质、高水平康养产业人才,不断更新运营团队的血液,形成良性自我迭代与快速发展。
伴随着我国国内疫情逐渐好转,人们开始追求更加绿色健康的生活。康养产业因此在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处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整合康养产业的康养小镇成为一大落地形式。
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康养小镇已成为全国各地乡镇打造特色小镇的主要选择。兼顾医疗与养老两大功能的康养小镇优势明显,其独特的“城乡分界带”区位优势,坐拥交通便利与风景优美两大特点,使得在满足当地医疗和养老需求的同时,还能吸引外地的游客、居民前来观光、置业。
在具体落地时,康养小镇依据各地禀赋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自然资源型康养小镇、产业资源型康养小镇和文化资源型康养小镇等几种不同类型。
自然资源型康养小镇:该类小镇是以森林、温泉、海洋为主题的康养小镇,其中以森林为主的最多,发展也最成熟。近日出台了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这类康养小镇多立足于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通过林业与其他资源联动,推动林业、旅游以及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激发林业生产力,发挥林业在弘扬生态文明、改善民生中的巨大潜力。
产业资源型康养小镇:该类小镇是以中医药小镇为代表的,通过引入或改造当地已有的康养资源,配以进一步的服务业资源,搭建一个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平台。这类小镇往往已经配备康养产业链的大部分上下游企业,能够实现完整的成品闭环。浙江磐安的中医药小镇就是从一个中医药种植的普通小镇发展为全国知名的中医药康养小镇。
文化资源型康养小镇:该类小镇多围绕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利用当地传统道观、寺庙的宗教资源,通过整合小镇的文化禀赋来打造。该类小镇往往以文旅为核心,因此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要求极高,是一种全国范围内较少见的康养小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诠释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田园综合体是在环保理念及保护美丽乡村的前提下诞生的康养产业落地形式,力求通过将文旅、养生、养老等元素融入第一产业,从更高的维度去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增收。
田园综合体往往发源于发达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优越的地域。它的发展主要来自“原住民”与“新住民”对更高品质幸福生活的追求。
对于当地农村居民,传统农业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大量农业用地荒弃。同时留守儿童抚育问题、鳏寡孤独供养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乡村农业转型迫在眉睫。
近年来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体量不断增大,工业化现代化取代人文艺术与自然景观。人们情感需求与精神需求无法从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得到满足,于是在节假日,很多市民选择郊野出游度假。
结合上述这二者的需求,田园综合体便应运而生。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田园综合体是结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以及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在老龄化与城镇化大潮下,无论是城镇、城郊还是乡村,将遍布康养产业的身影。在未来,养老社区、康养小镇和田园综合体会演变为蓬勃增长态势,在全国各地落地聚合康养产业、构建常态化的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