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张久鑫,张山山,王大龙,王永慧,殷翠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济南 250000)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中十分严重的一种,在威胁患者健康的同时, 未采取有效治疗方式的前提下,还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多数情况下,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活动结束之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肌体功能障碍的问题, 为了有效提升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延续性干预手段的应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以往,医护人员多采用常规手段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但是效果十分有限。 该院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尝试采用康复器械对脑卒中后患者的肌张力进行改善,以2018 年6月—2019 年5 月为研究段,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随机选择该院接诊的脑卒中患者90 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5 例患者,男性25 例,女性20 例,患者年龄36~71 岁,平均年龄(52.3±3.5)岁,对照组45 例患者,男性23 例,女性22例。 患者年龄34~73 岁,平均年龄(53.6±3.2)岁。 该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中, 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从整体来看,两组患者在病情严重程度上以及基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临床对比价值[1]。
对照组脑卒中后患者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肢体体位摆放、转移锻炼、平衡锻炼、步态锻炼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加速康复器械进行锻炼,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专业的康复医疗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专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理疗师等,借助信息技术,为患者建立个性化的康复档案,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能够实现高质量的互动,患者在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医护人员需要第一时间给予必要的帮助[2]。 针对部分需要回家参与康复训练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给予必要的指导。 其次,从康复器械选择的训练的角度来讲,一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加大对于器械选择问题的关注力度,通常情况下,对于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来说,矫形器是最常见的选择,对于环节运动障碍的患者来说,环节运动装置是最常见的选择,但是,实际选择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具体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要注意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必要的干预,脑卒中后患者的体位会对肢体功能的恢复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患者在使用康复器械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重视。 最后,要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关注,由于康复器械都有其特定的使用方法,因此,很多患者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紧张心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情绪,这时就需要心理咨询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康复问题,提升康复效果。
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肌张力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该院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对国际上流行的Asworth 和Fuei-Meyer 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张力进行评价。 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应用Asworth 量表,评价过程中,患者的肌张力越高,评分越低;而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应用Fuei-Meyer 进行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越强,量表评分越高[3]。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整体的情况来看,接受康复训练之前,两组患者的Asworth 整体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 接受护理之后, 观察组患者的Asworth 整体评分情况要远低于对照组的整体评分情况,说明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康复训练之后,肌张力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平均评分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前后的Asworth 评分情况[(±s),分]
表1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前后的Asworth 评分情况[(±s),分]
组别接受康复训练前 接受康复训练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1.72±0.21 1.69±0.19 6.1931 1 0.065 0.56±0.18 1.59±0.23 5.9681 1 0.011
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来看,接受康复训练之前,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评分无明显差异,接受康复训练之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从上肢的运动能力来看,还是从下肢的运动能力来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分析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的Fuei-Meyer 评分情况[(±s),分]
表2 分析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的Fuei-Meyer 评分情况[(±s),分]
组别上肢接受康复训练前接受康复训练后下肢接受康复训练前接受康复训练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16.7±5.3 17.2±5.4 5.692 2 0.067 48.5±11.8 23.2±11.2 6.799 1 0.015 12.7±3.9 13.2±3.3 5.894 1 0.057 31.5±5.7 17.8±5.1 6.893 1 0.025
以往, 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群体中以中老年人为主,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脑卒中问题有向年轻人蔓延的趋势,很多脑卒中患者康复后都会丧失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由于患者的部分肢体功能缺失,因此,很难独立完成穿衣、起床、自行吃饭、如厕、洗漱、走动等活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临床研究显示,根据实际情况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使他们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家属的生活压力以及心理压力,同时,也能有效降低患者自身疾病复发的概率。 以往,在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采用的都是常规的康复训练方式,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样的康复训练方式压力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发生意外问题的概率较高,康复效果十分有限。 针对这种情况,该院医护人员经过研究,尝试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康复器械对患者进行训练,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与此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康复器器械,减轻患者康复压力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康复的效益。
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两名患者在正式接受康复训练之前,肌张力评分和肢体运动情况评分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接受康复训练之后,虽然两组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能力都有所提升,观察组患者的提升幅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在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相比于常规的康复训练方式,康复器械训练方式就有更好的效果,更有利于患者肌肉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5]。
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基础之上加入康复器械训练方式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肌张力,提升脑卒中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同时,减轻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使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大幅度降低,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和单纯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受到了患者的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