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枫
(兰陵县矿坑镇卫生院,山东临沂 277719)
部分研究显示,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群比较常见疾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 在医疗技术持续发展下,脑梗塞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有75%脑卒中会伴有残疾,使患者和家庭、社会承受较大负担。 对于传统康复疗法来讲,很难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同时还会加大患者心理压力,普遍认为无法康复,从而导致其康复依从性不断下降,最终影响患者康复效果[1]。 为了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该文选取2017 年10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90 例患者为对象,主要研究针灸与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效果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详细如下。
以收治的90 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为对象, 随机分成甲组与乙组(n=45)。 甲组21 例女性,24 例男性,年龄为48~77 岁期间, 中间年龄62.5 岁,26 例左侧偏瘫,19 例右侧偏瘫;乙组20 例女性,25 例男性,年龄为50~79 岁期间, 中间年龄64.5 岁,27 例左侧偏瘫,18 例右侧偏瘫。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无出现严重的关节病变。 对比患者资料可知,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首先采取药物治疗方法,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首先以促进患者功能康复为主,具体方法包括:(1)如果患者处在软瘫期间,需要引导患者展开床上抗痉挛的体位指导,同时定期转换体位。 帮助患者进行床上康复训练时,对于健康侧肢锻炼,应该将主观能动锻炼作为重点,患侧肢体展伸屈肘训练和伸展运动等,需要以被动训练为主[2]。 (2)如果患者处在痉挛期间, 需要展开诱发分离训练,有效控制肌肉痉挛情况,同时进行按摩,尽量缓解肌肉和关节部位痉挛情况。 (3)如果患者处在恢复期间,应该指导患者展开步行训练和三级坐位等一系列主动运动,同时对运动训练强度进行控制。 整个康复训练期间,可以围绕生活能力锻炼进行,例如:自己穿衣或吃饭等, 护理人员主要发挥健康教育和指导的作用,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方法, 对其注意事项进行明确,只有患者坚持做好康复训练, 定期进行功能复查,才能为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使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3]。
乙组患者是以康复训练为前提,向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包括:(1)软瘫期间患者,将患侧肢体学位针灸治疗作为重点,可以选取手三里穴,极泉穴与曲池穴等[4]。 (2)痉挛期间患者,需要选取阳池穴与阳溪穴、偏厉穴(用手腕与手指进行伸展)、阴包穴(以髋屈曲)等,对其展开针灸治疗。 (3)恢复期间患者,需要取昆仑穴与曲池穴等予以针灸治疗。 应该特别注意进针速度的控制,应快速进针,在软瘫期选择疏波,其频率维持每分钟5 次;痉挛期选择密波,频率为每分钟100 次, 具体刺激强度需要根据患者耐受度确定,留针时间30 min,1 次/d, 每周6 次治疗, 持续进行4周治疗[5]。
(1)对于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分别选择FMA(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高运动功能强)和SSS(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高代表神志清醒)进行评分。(2) 对患者治疗前后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别选择Barthel 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患者可以生活自理)和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高生活质量高)。
选择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评分指标均选择(±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如果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治疗前2 组SSS 评分和FMA 评分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各评分均优于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SSS 评分和FMA 评分[(±s),分]
表1 患者SSS 评分和FMA 评分[(±s),分]
组别FMA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S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n=45)乙组(n=45)t 值P 值37.9±6.1 38.8±5.5 0.735 0 0.464 3 57.2±4.6 68.7±4.3 12.251 3 0.000 0 30.6±2.7 30.3±3.2 0.480 6 0.632 0 45.1±2.6 55.4±2.3 19.904 4 0.000 0
治疗前2 组GQOLI-74 与B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各评分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GQOLI-74 与BI 评分[(±s),分]
表2 患者GQOLI-74 与BI 评分[(±s),分]
组别GQOLI-74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B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n=45)乙组(n=45)t 值P 值43.1±13.2 40.2±12.1 1.086 3 0.280 3 52.2±16.8 68.6±18.7 4.376 3 18.7±6.1 19.6±5.5 0.735 0 0.464 3 37.2±6.6 58.3±8.7 12.961 6
在临床中,脑梗塞又称作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心脑血管病,主要因为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从而发生缺血和缺氧等, 会直接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结合调查数据显示,脑卒中发病率超过80%。 在脑梗死患者中,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等均呈现较高发病率,常见病因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均与其发病率存在直接联系,最终导致患者发病率持续上升。 所以,脑梗塞临床典型特征包括:语言障碍和偏瘫等, 除了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之外,还会增加患者家庭心理、心理负担,使其呈现较高致残率和病亡率,直接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6]。
在中医学中,脑梗塞是中风范畴,结合患者症状表现发现, 多数患者会发生肢体障碍和语言障碍等,主要是因为心肝肾平衡失调所导致, 致使患者体内气、血和风等相互作用,最终发生脉络阻滞和肢体障碍[7]。 以针灸方式治疗,具有疏络经脉和缓解痉挛等功效,利用这些作用使患者脏器维持阴阳平衡,同时发挥调理脏腑功效,可以改善患者各功能,例如:语言功能或神志功能等。 在向患者展开针灸治疗后,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利用脑电图进行检查,可以发现其存在特殊电活动[8]。 所以,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患者肌张力状况也会随之得到改善,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该文研究中,乙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时,主要是以分期治疗为主,例如:软瘫期患者选择与其相配穴位与腧穴,可以刺激大脑,使各功能重组,促进躯干功能恢复;恢复期患者选取患者阴阳经穴,具有疏通气血功效等。 根据研究数据可知,选择辩证分期和针灸治疗方法可以实现各穴位刺激,确保患者中枢神经恢复,乙组SSS 评分和FMA 评分、GQOLI-74 与BI 评分均优于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针灸与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在提升患者生活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运动障碍,确保患者尽早回归家庭,进而更好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 在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选择针灸与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不仅可以加快患者功能恢复速度,而且还能提升生活质量,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在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