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勋,白雪娜,张辉玲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科技论文的质量评价在指导科学决策、评价科研绩效、分配科技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根据来源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来评定论文质量优劣,但影响因子是用于统计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只是一项期刊计量指标,影响因子高并不意味着期刊中所有论文的被引频次都高,也不意味着期刊中所有论文的学术质量都高[1],因此将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单篇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标准颇具争议。而科技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该论文正式发表后在某一时期内被期刊论文引用的累积次数,是一项客观且直观的衡量论文质量的指标,直接体现出学术论文的被认可度和学术贡献[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论文的质量。基金项目经过同行评议、审核,代表一个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基于该项目产出的学术论文大多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3],因此有“基金论文质量高”之说[4-5]。《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也从2008 年版起,引入了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之一。但评价不同期刊的论文,有基金资助的论文质量是否一定高于无基金资助的论文?基金资助级别越高,论文质量是否越好?目前,有关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基金级别的论文质量研究未见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对影响力不同的《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广东农业科学》五刊2007—2017 年刊登的不同基金级别论文(国家级基金论文、其他基金论文、非基金论文)与其被引频次进行分析,基于被引频次分析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基金级别的论文质量,以期为一些单位机构正确衡量、评价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学术贡献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期刊编辑部理性对待不同级别基金论文和非基金论文,为审稿、用稿、组稿工作提供借鉴。
选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 版)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位列前三的《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与位列第九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以及《广东农业科学》为研究对象,前四刊均入选各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广东农业科学》为1992、2008、2011 版中文核心期刊。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五刊的影响力:《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广东农业科学》。以中国知网收录的上述五刊2007—2017 年发表的论文为数据统计源,检索日期为2019 年8 月3 日。
本研究以被引频次作为论文质量指标。通过中国知网出版来源检索功能分别收集整理五刊2007—2017 年的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并对五刊的载文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鉴于2007—2017 年五刊的载文总量太大(《中国农业科学》5 932 篇、《干旱地区农业研究》3 152 篇、《华北农学报》4 171 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 411 篇和《广东农业科学》12 223 篇),分别提取被引频次最高前3%的论文作为统计样本。同时,为了解五刊零被引论文有无基金项目支持及基金级别情况,选取各刊基金论文比均大于90%的2014 年作为统计年。
查阅五刊2007—2017 年被引频次最高前3%的论文以及2014 年零被引论文的全文信息,记录论文题目、作者、被引频次、资助的基金项目类型(如果一篇论文有多个基金项目资助,记录级别最高的基金项目类型),将论文划分为国家级基金论文、其他基金论文、非基金论文3 类,统计3 类论文的占比。从刊物间相同基金级别论文质量、刊物间不同基金级别论文质量、刊物内不同基金级别论文质量3个角度对五刊不同基金级别论文进行质量分析,并分析了五刊2014 年零被引论文的基金级别。采用Excel2007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
2007—2017 年五刊的基金论文比的比较情况如图1 所示。由图1 可知:《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的平均基金论文比均超过90%,分别为95.90%、94.51%、91.22%,《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的平均基金论文比也接近90%,四刊每年的基金论文比均略有波动但较平稳(《中国农业科学》91.92%~98.83%、《干旱地区农业研究》92.91%~97.00%、《华北农学报》82.22%~96.18%、《华南农业大学学报》84.68%~91.97%)。《广东农业科学》的基金论文比快速上升,从2007 年不到50%提升到2017 年的94.57%,2007—2017 年平均基金论文比为73.80%,其中2014 年的基金论文比高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以外的三刊,2015、2017 年的基金论文比均高于《中国农业科学》以外的三刊,2016 年的基金论文比(97.11%)更是高于其他四刊。从五刊每年的基金论文比来看,短期的基金论文比与期刊影响力没有必然联系,但从2007—2017 年跨度11 年的平均基金论文比可以反映出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
统计样本中,《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广东农业科学》分别有178、95、125、42、367 篇(见表1),共计807 篇论文。各刊统计样本的被引频次范围如下:《中国农业科学》92~707 次;《干旱地区农业研究》49~247 次;《华北农学报》41~132 次;《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8~94 次;《广东农业科学》23~187 次。由表1 可知,统计样本均以基金论文为主,其中,影响力位居前列的《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以国家级基金论文为主,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均大于50%,而影响力稍低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广东农业科学》以其他基金论文为主,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均低于50%。可见,五刊的国家级基金论文比大小与期刊影响力大小吻合:期刊影响力越大,能吸引到国家级基金论文越多。
2.3.1 刊物间相同基金级别论文质量
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论文和期刊的质量。由表1 可知,统计样本的篇均被引量、国家级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其他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均按期刊影响力大小递减,反映了不同影响力期刊相同基金级别的论文篇均被引量与期刊影响力相关;五刊间相同基金级别的论文质量存在差别,说明了期刊影响力大,能吸引到相同基金级别更高水平和质量的论文。整体来看,期刊影响力越大,论文质量越好,论文被引频次越高。篇均被引量直接反映了期刊的办刊质量与影响力。
2.3.2 刊物间不同基金级别论文质量
由表1 可知,统计样本中《中国农业科学》的国家级基金论文、其他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均大大超过其他四刊不同基金级别论文的篇均被引量,甚至其非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152 次)也远远大于其他四刊的国家级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34~74次),表明了《中国农业科学》的载文质量总体较四刊好得多;《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的国家级基金论文、其他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也大大超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广东农业科学》不同基金级别论文的篇均被引量,甚至前者的非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52~67 次)也远远大于后者的国家级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34~49 次)。可见,不同刊物间不能单从基金论文级别角度评价论文质量。
从各刊统计样本的被引频次范围来看,也不能单从期刊级别、影响力角度评价论文质量,比如对《广东农业科学》被引频次最高(187 次)的论文,不能因为论文刊发在级别(非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力较低的期刊而否定这篇文章的质量、认为该文不如其他四刊刊发的论文。可见,结合论文被引频次才能科学客观评价论文质量。
2.3.3 刊物内不同基金级别论文质量
由表1 可知,统计样本中《中国农业科学》国家级基金论文与非国家级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量相当(高达约153 次),非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量虽稍低于基金论文,但篇均被引量也高达127 次;而其他四刊中国家级基金论文、其他基金论文、非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量也相当,《干旱地区农业研究》52~80 次、《华北农学报》62~67 次、《华南农业大学学报》43~49 次(无非基金论文)、《广东农业科学》34~39 次,而且《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和《广东农业科学》的其他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还稍高于国家级基金论文。
2007—2017 年五刊被引频次Top10 论文如表2所示。由表2 可见,五刊被引频次Top10 论文不乏没有基金项目支撑的论文:《华北农学报》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就没有基金项目支撑;在《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被引频次Top10 论文中,国家级基金论文与其他基金论文各5 篇,占比各半;在《广东农业科学》被引频次Top10 论文中,非基金论文1 篇、其他基金论文6 篇,占比为70%。可见,同一刊物不同基金级别论文的篇均被引量分析结果同样说明了论文质量与基金级别并非完全相关,不能单从基金论文级别角度评价论文质量。
表2 2007—2017 年五刊被引频次Top10 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
表2 (续)
为了全面了解不同基金级别论文的质量,本研究从零被引角度对五刊2014 年零被引论文的基金级别进行分析,结果查阅到五刊共有236 篇零被引论文(以下简称“样本零被引论文”),其中《中国农业科学》16 篇、《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3 篇、《华北农学报》30 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5 篇、《广东农业科学》162 篇,分别占相应期刊全年载文量的3.08%、4.59%、8.90%、10.95%、13.05%。可见,期刊影响力越大,零被引论文率越低。由表3 可知,样本零被引论文90%以上均为基金论文,《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的零被引论文甚至以国家级基金论文为主,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论文质量与基金级别并非完全相关。而从另一侧面可以发现,五刊编辑部均对非基金论文审查严格,刊发的非基金论文质量总体较好;而对于基金论文尤其是国家级基金论文,可能因论文有“基金光环”而降低了录用门槛。
表3 2014 年五刊零被引论文的基金级别情况
本研究对影响力不同的《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广东农业科学》五刊近11 年(2007—2017年)刊登的不同基金级别论文与其被引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金论文比与期刊影响力没有必然联系,基金论文质量不一定优于非基金论文,基金论文质量与资助的基金级别也没有必然联系。
从本研究五刊每年的基金论文比来看,基金论文比与期刊影响力没有必然联系,基金论文比高并不一定期刊影响力高,这与林丽芳[6]、王谦等[7]的观点一致。要提高期刊影响力,单纯靠刊发有基金项目支撑的论文并不一定能实现预期目的。以《广东农业科学》为例,其基金论文比近年快速提高,2016 年突破97%,甚至超过了其他四刊,但其影响力与其他四刊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分析可能原因是部分基金论文质量较差,甚至一些所挂的基金项目根本与该论文不相关[8-9],导致虽然基金论文比提高,但因基金论文质量、被引存在差异而导致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差异。从本研究还可以看出,国家级基金论文比与期刊质量及影响力密切相关,能否吸引高质量的国家级基金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因此,笔者认为国家级基金论文比可作为评价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有效指标。
长期以来,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普遍认为“基金论文质量高”,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将课题产生优质成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画上等号[10]。就《中国农业科学》而言,其非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均大大超过其他四刊包括国家级基金在内的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量,此外,本研究分别从五刊的篇均被引量来看,刊内基金论文和非基金论文区别不大,篇均被引量相当,这与周丽萍等[11]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论文只要学术质量高,即使没有资助基金仍然可以得到较高的关注与引用。而从五刊被引频次Top10 论文来看,不乏没有基金项目支撑的论文,从五刊2014 年的零被引论文来看,90%以上均为基金论文,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基金论文质量不一定优于非基金论文。
本研究五刊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期刊中国家级基金论文与其他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量相当,而且《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和《广东农业科学》的国家级基金论文篇均被引量还稍低于其他基金论文,可见,并非基金资助级别越高,基金论文质量越好。此外,2014 年《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的零被引论文甚至以国家级基金论文为主,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基金论文质量与基金级别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单从基金论文级别角度选用稿件或评价论文质量。已有研究发现,科技论文存在不实标注基金项目的现象,这些假基金论文质量较低,会降低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和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9]。
基于本研究结果,科技期刊编辑部可自我检视,走出以往工作中“重基金论文比、轻内容质量”的误区,本着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篇来稿[12];审选稿件不能趋附基金论文,要理性对待基金论文比,防止“挂名搭车”的劣质基金论文,更要防止作者为了增加录用几率而加插不相关甚至虚假的基金项目[8-9];建议重视基金论文的筛查,必要时可向作者核查合同书以确保基金项目的真实性及其与论文核心研究内容相符。此外,科技期刊编辑部不应盲目追捧基金论文比,但可从基金为切入点,紧跟国家前沿科技导向、追踪行业研究热点,坚持积极组约优质稿件,审稿上严格把关,用稿遵循“质量为王”的原则。期刊发展最终靠内容制胜,稿件质量才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不管论文是否有基金项目支撑,也不管支撑论文的基金项目级别,学术期刊办刊人在处理来稿时应以稿件学术质量为依据来决定稿件的取舍[12],争取优秀的作者资源和稿件资源始终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关键[13]。
此外,对于一些单位机构而言,正确评价论文质量,不应唯核心期刊论、唯资助的基金级别论,应结合论文被引频次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王永超等[14]提出了结合被引用总次数、下载总次数的作者影响因子,以改变目前普遍“以刊代文”的学术评价模式。此外,还要加强同行专家对论文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社会价值方面实际贡献的定性评价[15]。而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评价,基金论文比不是评价期刊质量的有效指标[3,16],但本研究结果表明:期刊影响力越大,能吸引到国家级基金论文越多;期刊影响力越大,零被引论文率越低;篇均被引量直接反映了期刊的办刊质量与影响力。因此,建议补充国家级基金论文比、篇均被引量、零被引论文率作为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