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霞
(白城市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将麻醉学、疼痛控制和术式等新技术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改进相结合,即在围术期应用一系列的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缓解手术应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因疾病本身或并发症造成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康复速度。 对于符合指征的普外科胃肠道疾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围术期应用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开展护理工作,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为此,笔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间该院治疗98 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和快速外科理念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活动。 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择并按护理方式不同将该院治疗的98 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象,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2例, 女性 17 例; 年龄在 18~66 岁之间, 中位年龄 41岁;阑尾切除术15 例,胃全切/半切术12 例,疝修补术11 例,其他 11 例;腔镜手术 28 例,开腹手术 21 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5 例,女性 14 例;年龄在19~68 岁之间,中位年龄43 岁;阑尾切除术14 例,胃全切/半切术 13 例, 疝修补术 12 例, 其他 10 例; 腔镜手术 26例,开腹手术23 例。 两组性别比例、年龄中位数、手术类型和方式构成比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措施。
具体措施为:(1)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一般认为只要是手术的疾病其病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会产生恐惧、焦虑甚或抑郁等负性心态。 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护士在术前应根据心理护理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其病情实际情况及手术治疗的目的和必要性, 介绍手术先进性和医生医术的高超性,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与疾病治疗相关的各种问题,消除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护士在患者术后醒来后要告知手术成功,以良好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使之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配合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活动。 (2)疼痛护理干预。 疼痛是术后常见病症,疼痛程度与患者对术后疼痛认知水平和术后行为有关。 为降低疼痛程度,应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手术治疗需求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护士要耐心为患者讲述疼痛概念,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护士要告知患者导致疼痛发生的因素,避免因心理因素所知疼痛的发生,降低其他因素所致疼痛的程度。 (3)舒适护理干预。 在治疗期间,患者的舒适度越高心情更好,进而促进健康,反之影响健康。 所以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为避免医院感染要定期清洁消毒病房。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描述,用 t 检验比较;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用绝对数和相对数[n(%)]描述,应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中,排气时间为(80.59±6.64)h,下床活动时间为(89.51±6.18)h,排便时间为(98.49±7.35)h,住院时间为(9.20±1.63)d;观察组患者中,排气时间为(69.10±6.39)h,下床活动时间为(74.90±6.23)h,排便时间为(78.61±6.97)h,住院时间为(5.90±1.56)d,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指标观测值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指标观测值的比较()
组别 排气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排便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 值80.59±6.64 69.10±6.39 8.73 89.51±6.18 74.90±6.23 11.65 98.49±7.35 78.61±6.97 13.74 9.20±1.63 5.90±1.56 10.24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排气、下床活动、排便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10 例, 发生率为20.41%; 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3 例, 发生率为6.1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
快速康复外科是在欧美国家兴起并极力推崇的一种新理念,指围手术期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进一步优化最新麻醉和微创技术护理[1]以及术后镇痛护理、早期肠内营养、早期下床活动和积极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有效减少和降低患者心理和身体遭受的创伤应激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实现快速康复,使之回归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围术期护理,注重心理护理,术前可不予肠道准备和严格禁食,不主张超前镇痛,围术期麻醉方式应多样化,术中不主张引流管和尿管的常规放置(必须放置应尽早拔除),围术期避免过量补液,围微创术期应保持体温,提倡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和下床活动。
术前准备。 (1)术前教育。 为提高心理接受能力,详细讲解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快速康复可能出现以异常改变和解决方法;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2)术前禁食水要求。 无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术前6 h 和2 h 分别不得食用固体和清流质食物。 为降低无糖尿病史患者饥饿、口渴、焦虑情绪及术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发生率,推荐术前 2 h 饮用 400 mL 12.50%含糖饮料。 (3)术前可不予常规肠道准备,反之患者机体术前处于脱水状态,可致肠管水肿,增加了因麻醉所致低血压的机会,术后肠麻痹发生率增加,且不能降低术后腹腔感染和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缓康复。 (4)皮肤准备。 应于术日当天完成,离手术时间越短切口感染率的发生率越低。 术前不必常规剃毛,有效清洁是术前皮肤准备的关键。(5)预防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应在术前晚服用低分子量肝素, 并在住院期间持续使用。 (6)预防性用药。 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抗菌药物应于术前30 min 预防性使用,术后用药时间不能过长。 为保证休息质量,可在术前夜给予高度紧张患者地西泮等药物。(7)超前镇痛。术前用镇痛剂预防心因性疼痛,减少术后药物用量,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护理满意度。
术后护理。(1)镇痛。围术期镇痛是早期康复训练的前提,可有效降低手术应激反应程度。 应采取联合应用自控镇痛、围术期使用局麻药或不同镇痛药的多样化麻醉方式止痛, 降低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程度。护士应根据面部表情的异常变化和语言描述或相关量表科学合理地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患者实际采用非药物(为先)或合理应用药物(也可术后应用镇痛泵48 h)减轻疼痛,以改善焦虑心态,保证早期活动和进食。 (2)饮食护理。 术后应早期经口进食进饮,即术后 2 h 进水,6 h 进流食, 可减轻胃部不适, 促进肠蠕动,恢复肠道功能,促进切口愈合。 (3)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与康复训练。 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尽早出院。 (4)尽早拔管。 不推荐常规使用引流管,必须使用时最好在24 h 内拔除;术前不需放置尿管,必须放置时应于手术结束时拔除[2],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机会。 其他导管应选择性地使用,不应作为常规使用。
周冬梅等[3]将100 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 结果表明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QLS 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胃肠手术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于明晖[4]利用双盲法将92 例胃肠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恢复、喉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其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选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尽早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肖容等[5]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0 例胃肠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分别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案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肛门排气、创口愈合、流食恢复、下床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胃肠疾病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对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该研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选择2018 年1月—2019 年6 月间该院治疗的98 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 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排气、下床活动、排便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肠道手术护理能缩短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