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秀
(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ICU,山东临沂 276199)
重症监护病房是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主要场所,而对于各种危重症患者来说,尤其是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其抢救时间和抢救效率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抢救结果,故而护理人员需要争分夺秒以提高抢救效率[1]。另外,ICU 机械通气患者在接受镇静镇痛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意外拔管的状况, 所以同时需要进行约束制动,由于在受到约束后,患者的各项活动会受到限制,长时间制动以及卧床不起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不可活动的状况,引发患者出现肌肉萎缩以及功能失调等并发症。 据相关报告显示[2],重症监护病房内应用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的效果良好,为分析ICU 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的效果,该次研究将笔者外科ICU 中 2017 年1 月—2019 年 6 月间收治的60 例机械通气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成果总结如下。
该次研究收治的ICU 机械通气患者个体资料60例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双色球随机均分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 例。 对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为(14:16=46.67%:53.33%),年龄 36~73 岁,平均年龄(55.1±2.6)岁,实验组中男女性别比为(16:14=53.33%:46.67%),年龄 38~76 岁,平均年龄(56.1±3.1)岁之间。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具有正常认知功能和机体功能;所有患者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由医务人员确认;患者入院后确认不存在生命危险可耐受此次实验。
排除标准:患者处于妊娠期内;患者存在其他禁忌证或实验禁忌因素;患者缺乏正常认知功能;患者无法接受后续随访调查不具有随访耐受性。
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在纳入实验前,均由ICU 医务人员进行资料统计,确认患者不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患者的个体状况良好,具有随访耐受性, 患者的相关资料录入Excel 表格统计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措施,包含监测生命体征和无菌吸痰、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转、协助医生进行医治等。 实验组患者则实施重症监护病房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医师以及护理人员需要在医院内部成立完善的抢救应急小组,根据护理人员职称和工作能力将其进行分层管理,在进行值班安排时,尽可能对人员进行合理调控,做好合理搭配。 而在对患者进行操作前医师以及护理人员需要接受完善的岗前培训,由护士长或高年资医师作为监督人员,设置相应的培训科目或培训题目, 对所有接受护理的人员进行全面培训,通过考核后即可上岗作为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的具体工作人员。
在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应当与相关辅助科室进行联系,告知患者的病情,使辅助科室在开展治疗期间,能够对护理工作进行辅助操作,做好相应的药物和物品准备,使急救操作能顺利完成。 在接到患者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全身激励和关节松动知识技能培训,了解患者的评估方式, 做好情境模拟训练的方式,这样能够使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抢救方案对患者应用呼吸机。
ICU 病房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后, 需要明确患者的生命体征,如瞳孔状态以及意识状态的,确保患者气管插管和引流管的基础设备安全。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相应的抢救监测治疗,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或注射给药,准备好各项治疗液体或急救器材,保证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在开展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时,医生以及理疗师需要对患者进行总体评估确认,机械通气患者的个性化早期康复训练模式, 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24 h后即可开启康复训练。 责任护士需根据医嘱每日进行相应的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 每日在上午查房时,医护人员需要再次对患者的气道和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医务操作可耐受程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变化,对康复护理计划的措施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患者完成治疗并达到脱机标准。 若患者在脱机时出现明显困难或出现脱机失败现象,则需对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康复护理程序。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分析两组护理方案的有效性。 显效:患者在呼吸机应用完成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患者未见感染或其他并发症,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有效:患者呼吸机应用完成后,偶感疼痛,但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患者未见感染或其他并发症,恢复状况良好;无效: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期间出现感染或相关并发症,或患者在呼吸机应用完成后出现不良反应。
该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 22.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校正。 该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 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治愈率、有效率、满意度)选择χ2值进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 护理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ICU 内机械通气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危重, 并且患者需要24 h 接受全天候护理监测服务,故而需要接受较为多次的抢救和治疗[2]。 在这种状况下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对于患者来说极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以人为本,对患者的身心需求进行预测,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干预, 这样能够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能够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应用时间, 使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得到提高,由于ICU 内重症患者长期接受机械通气,导致出现呼吸机依赖状况,引发不良循环,患者需要接受专门护理,以保证患者的康复[3]。
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在应用时对风险因素进行预见并积极预防,坚持在操作时遵循各种无菌原则,并且做好重症监护室内的基础准备,就对于患者的治疗来说有积极意义[4]。 而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时,针对不能自主运动的患者,需要每日打破患者的镇静状态,给予患者被动肢体的全身活动和肢体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ICU 病房内的居住时间缩短,尽可能降低机械通气对患者呼吸道功能造成的影响[5]。 该次研究所应用的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患者的肺泡复张,使患者肺泡换气和痰液清除起到良好的作用,有利于将患者肺部内的分泌物引流出来,使患者的呼吸肌群得到全面训练[6]。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呼吸机的应用方式以及各项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 所以应当建立完善的呼吸机阶段训练小组,小组内成员需要全面培训,并通过相关考核后方可上岗,这样才能保证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有效性[7-8]。
综上所述,将重症监护病房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措施应用于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效果明显更优,不仅护理满意度更高,抢救成功率也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