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功能训练对重症康复期患者下肢平衡及步行功能改善效果评估

2020-07-02 07:12李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步行下肢重症

李玲

(兰州市第五医院内四病区,甘肃兰州 730080)

重症康复期患者伴随下肢肌肉力量和步行功能下降,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打击,不利于疾病康复。 步行活动作为帮助患者改善胃肠道功能及肢体功能的重要措施,需采取可靠操作措施改善患者步行功能[1]。常规康复治疗虽然注重患者下肢力量训练,帮助患者增强肢体功能,但改善效果有限,而为确保下肢步行能力良好, 需以良好的步态平衡和姿势控制维持,因此需重视平衡功能训练[2]。 为此,该次研究对平衡功能训练对重症康复期患者下肢平衡及步行功能改善效果进行了探讨, 以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为研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共86 例, 均选择该院于收治的重症康复期患者, 依据随机分组法分组各43 例, 均ICU 住院>8 d,合并机械通气延长、器官切开、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之一,康复期运动功能分级量表(FAC)≥2级[3]。 对照组男 24 例,女 19 例,年龄在 22~5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5±2.05)岁,ICU 时间 12~25 d,平均时间(18.45±2.45)d;观察组男 25 例,女 18 例,年龄在24~5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08±2.14)岁,ICU 时间12~25 d,平均时间(18.29±2.33)d;排除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不具备步行能力患者。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康复治疗,包含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抗凝治疗等,并给予卧床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1 h/d,3 次/周。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平衡功能训练,包含:(1)平衡仪模拟训练,采用平衡仪协助平衡训练, 康复治疗师帮助患者站立在平衡仪上,患者在平衡仪仪器指导下完成接球、 躲球及传球等训练,从容易、中等及非常难逐步开展,依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难度。 (2)平衡板摆动训练,采用平衡板协助平衡训练,指导患者双脚站立在平衡板上,前后站立或左右站立,由康复治疗师协助开展,保证安全。 (3)“一字”步行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平地行走训练,包含前后跨步、侧方跨步及交叉跨步训练,逐步站立在固定宽度的模板上训练。 3 次/周,1 h/次。

1.3 观察指标

采用博格平衡功能量表(BBS)评价,0~56 分;采用FAC 分级评价,0~5 级; 采用起身步行能力测试(TUGT)评价,测试坐位起身至3 d 外最快移动速度的时间, 测试3 次, 取平均时间; 采用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在搀扶或独立下行走 45 s,测试 3 次,取最短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为(),采用 t 检验,对于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平衡能力评价

分析表1 可知,干预前,两组患者BBS 评分、FAC分级较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12 d 后,观察组患者 BBS 评分、FAC 分级明显提升,且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步行功能评价

分析表2 可知,干预前,两组患者 TUGT、MWS 较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6、12 d 后,观察组患者TUGT、MWS 明显提升,且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下肢平衡能力评价()

表1 两组下肢平衡能力评价()

组别BBS(分)干预前 干预6 d 干预12 d FAC(级)干预前 干预6 d 干预12 d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38.95±3.05 38.89±3.12 0.09>0.05 45.85±3.48 40.26±3.18 7.77<0.05 51.95±3.86 45.05±3.48 8.70<0.05 2.11±0.42 2.06±0.40 0.56>0.05 3.25±0.45 2.72±0.44 5.52<0.05 4.51±0.51 3.16±0.54 11.91<0.05

表1 两组步行功能评价()

表1 两组步行功能评价()

组别TUGT干预前 干预6 d 干预12 d MWS干预前 干预6 d 干预12 d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24.18±3.15 24.26±3.07 0.11>0.05 17.11±3.02 20.47±3.22 4.99<0.05 11.26±2.48 16.32±2.97 8.57<0.05 76.15±4.82 76.41±4.96 0.24>0.05 70.08±4.34 74.46±4.12 4.79<0.05 58.91±5.11 64.05±4.83 4.79<0.05

3 讨论

重症康复期患者主要是指重症患者度过进行危险性或,病情趋向稳定,但仍需重症监护的阶段,但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器官功能损害,营养支持不足,需长期卧床休息,稳定病情,而长期卧床下活动量不足,易引发并发症[4]。 为促使患者尽快康复,需重视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如体位指导、床上抬臀训练、卧床坐起及平衡训练等, 训练应由康复治疗师协助展开,同时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扶床站立训练、步态及迈步训练等,利于增强肢体肌力[5-6]。 由于重症康复期患者可能伴随正常中心转移、 控制错误认知情况,导致平衡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恢复正常步行能力,因此还需重视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平衡机制[7]。 平衡功能训练借助平衡仪器展开,可有效锻炼患者平衡能力,而且可增强双侧肢体肌力及负重能力, 改善膝关节及髋关节的屈伸控制重心转移,减轻平衡障碍。 需注意,训练需控制时间及强度,避免出现头晕、冷汗等情况,尤其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等,否则强度过大会重心感知失调或力量控制不佳而出现意外情况,加重病情[8]。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 两组患者 BBS 评分、FAC 分级较低,TUGT、MWS较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6 d、12 d后,观察组患者BBS 评分、FAC 分级明显提升,且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UGT、MWS 明显提升,且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强平衡功能训练可帮助患者改善重心感知失调或力量控制不佳情况,有效恢复平衡能力,减轻肢体平衡障碍,并增强肢体肌力,能够支撑身体恢复正常行走能力,康复训练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平衡功能训练对重症康复期患者下肢平衡及步行功能改善效果较好, 训练中循序渐进,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开展, 确保减轻平衡功能障碍,提高步行能力,康复治疗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步行下肢重症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魔方小区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步行回家
从步行到奔跑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