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7-02 07:12栾正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后遗症肢体脑梗死

栾正剑

(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白埠卫生院,山东平度 266725)

脑梗死是一种危急、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组织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往往会长期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其身心痛苦。 后遗症的缓解与改善,能够加快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实施康复治疗,减轻后遗症对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损害[1]。 该研究通过对2018 年4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72 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恢复情况的观察, 探讨康复治疗的具体措施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对象为该院期间收治的72 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 行分组对照研究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19∶17,年龄范围为59~86 岁,平均年龄(66.73±5.92)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21∶15, 年龄范围为 61~85 岁, 平均年龄(66.43±5.84)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作为治疗药物。 阿司匹林片 (国药准字H5102 2604)50~150 mg/次,+辛伐他汀片(国药准字 H20058 534)20 mg/次,口服用药 1 次/d)。

观察组中,在口服阿司匹林50~150 mg+辛伐他汀20 mg(1 次/d)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措施如下。

(1)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观察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 针对上肢屈曲、肘屈曲,以及下肢过伸等异常姿势,通过良肢位摆放进纠正,用于稳定关节、减轻痉挛,进而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 然后在医师的帮助下,定时进行翻身(向患侧、向健侧)。 同时按摩肢体,辅助患者做屈伸、抬举等动作。鼓励患者尝试主动运动,指导其进行桥式运动(姿势为仰卧,双腿屈曲,做伸髋、抬臀动作)、抱膝以及双手交叉握拳等活动,活动髋、膝、踝等关节。 以坐起训练为基础, 逐渐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和坐位移动训练,尝试着床与轮椅之间的相互转移。 然后扶床站立、靠墙站立,进行站立平衡训练。 在患者能够平稳站立后,再进行步行训练, 根据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训练强度。 训练期间,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患者能够尝试简单、易行的生活活动,用于锻炼其自理能力。 在穿衣、洗漱、进食等生活活动中,可以摆脱对护理人员及其家人的依赖。 另外,在肢体运动训练期间,应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下展开训练,避免出现意外伤害。

(2)语言功能训练: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应该根据康复医师的指导,练习伸舌、鼓腮、吹气、吸气等动作,练习发音。 医师能够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可以借助肢体动作、表情、书面文字或图片等多种途径进行说明, 便于医师理解患者的实际感受,便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在语言功能训练中,需要从口型训练开始,尝试简单词句的发音,逐渐增加训练难度。 与此同时,医师能够积极鼓励患者,增加对于康复的信心。

(3)中医康复治疗:在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将中医方法应用其中。 针刺内关(提插捻转)、委中(提插)人中(雀啄)、三阴交(提插)、极泉(提插),得气后,留针 30 min。 取黄芪、桑枝、鸡血藤、当归、川芎、红花等中药材,加水煎煮,取汁,温度降低至40℃,对患肢进行熏蒸。

1.3 统计方法

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n(%)]进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由 t值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中,康复效果优良的患者比例(34/36)高于对照组(27/36),而发生并发症(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的患者比例(2/36)低于对照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n(%)]

2.2 两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

评价两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观察组中,患者的 Fugl-Meyer 评分、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而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评价[(),分]

表2 两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评价[(),分]

组别Fugl-Meyer 评分ADL 评分 SAS 评分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67.74±3.14 58.09±3.67 5.283<0.05 69.37±4.06 60.22±5.13 5.571<0.05 36.74±3.76 49.36±4.11 5.232<0.05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进程较为缓慢,主要受到后遗症的影响。 脑梗死患者的局部脑组织长期处于缺氧、缺血的状态,往往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而脑神经具有支配人体肢体运动、 感觉以及语言功能的重要作用,一旦受到损伤,容易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并会形成自理缺陷,无法正常参与日常生活生活活动[2]。康复治疗的有效开展,其目的为了有效改善肢体运动障碍、 语言沟通障碍以及恢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持续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型后遗症的特点,早期开展康复训练[3]。

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开展,开始以良肢位摆放和被动训练为主,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其自主运动功能。 系统化的开展主动康复训练,阶段性的进行坐位训练、转移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和行走训练,帮助患者逐渐克服障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4]。 随着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鼓励其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当中,提高其自理能力。 针对其失语症状, 则需要进行语言功能训练, 通过伸舌、鼓腮、吹气、吸气等方式,促进唇肌功能的恢复,进而练习发音。 医师和患者家属都应该积极与患者沟通,多进行交谈,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逐渐改善其语言功能。 随着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的恢复,组织多种类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增加人际交往,肢体运动、语言功能也可以从中得到良好的锻炼, 同时还能够帮助其放松心情、减轻压力[5]。

另外,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期间,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在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针灸、中药熏蒸治疗。 针灸在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醒脑开窍、疏通经络的功效,有助于修复神经功能损伤。 中药熏蒸则具有温经通脉、活血化瘀之功。 与此同时,中药熏蒸所产生的物理温热作用,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清除和局部渗出物的吸收, 能够有效减轻肢体的疼痛、肿胀症,避免形成痉挛[6]。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接受康复治疗后, 在观察组中,94.44%的患者的康复效果优良,5.56%的患者出现并发症。 接受常规治疗后,在对照组中,75.00%的患者的康复效果优良,22.22%的患者出现并发症。 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好,进而凸显了康复治疗在促进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优势作用。 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ADL 评分分别为(67.74±3.14)分和(69.37±4.06)分,高于对照组,而 SAS 评分为(36.74±3.76)分,低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康复治疗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的有效开展,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身心状态。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围绕着功能康复、并发症防治展开,通过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配合以针灸、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能够有效解除各类型功能障碍,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后遗症肢体脑梗死
春天的“后遗症”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肢体写作漫谈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