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洪昌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 255432)
颈椎病、肩周炎为中老年常见疾病,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及生活压力的增大,颈椎病、肩周炎呈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越来越高[1]。 颈椎病是因颈椎长时间劳累受损,引发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使颈椎出现退行性病理变化所致,患者可出现颈背疼痛、上肢酸麻无力,甚至伴头晕、恶心呕吐等[2];而肩周炎多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所致,患者多可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3]。 颈椎病、肩周炎常可同时发病,且互相影响,加重患者病痛,且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加之该症易复发,患者需反复治疗,因此探索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就尤其重要。 本研究以该院 2018 年7 月—2019 年 6 月收治的 76 例颈椎病并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分组对照研究,探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并肩周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76 例颈椎病并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颈椎病并肩周炎,且均知晓并同意参与该研究,排除药物过敏、恶性肿瘤、孕产妇、伴发严重脏器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脊椎严重病变、精神异常等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 例。 其中,实验组男 20 例,女 18 例,年龄 35~70 岁,平均年龄(46.44±7.71)岁;病程 1~4 年,平均病程(1.66±0.62)年;发作情况:急性期17 例,慢性期21 例。 对照组男21 例,女 17 例,年龄 36~71 岁,平均年龄(46.51±7.74)岁;病程 1~3 年,平均病程(1.68±0.64)年;发作情况:急性期16 例,慢性期22 例。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及发作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加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并联合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具体为:捏拿患者臂膀三角肌及颈肩部斜方肌, 颈椎病主要采取抗衡功及米字功;针对肩周炎,前后晃患者手臂,左右晃患者肩部,再予以搭肩内收、后伸摸背、爬墙上举、抱头外展等训练,1次/d,30 min/次,连续治疗 2 周。
1.2.2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联合针灸推拿治疗。 (1)针灸:行平补平泻法,选用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尺寸:0.3 mm×40 mm,针灸前应先完成取穴,颈椎病取穴颈部夹脊穴、风池穴、百会穴、肩井穴、阿是穴等,肩周炎取穴肩前穴、肩髃穴、肩贞穴等。 针灸时,先以75%酒精消毒穴位再行进针,一般应于得气后行半小时留针处理,每穴位每隔10 min 行针30 s,每日针灸 1 次,连续 6 d 后休息 1 d,共治疗 2 周。(2)推拿:予以颈肩部、上肢肌肉揉、滚、拿、捏等推拿,并予以患者患肢上举、外展、内收、后伸等运动,并逐渐加大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日推拿1 次,每次30 min,连续6 d后休息1 d,共治疗2 周。
1.3.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颈椎疼痛评分、肩关节疼痛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评分。其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颈椎疼痛程度、 肩关节疼痛程度,VAS 评分范围0~10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轻。 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定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包括肩关节屈曲、内旋、外旋、外展及后伸)情况,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越好。
1.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具体分为:(1)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除,关节活动度良好;(2)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3)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关节活动度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治疗总有效例数为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及肩关节活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及肩关节活动评分比较[(),分]
组别颈椎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肩关节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肩关节Neer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38)对照组(n=38)t 值P 值5.20±0.71 5.20±0.73 0.000 1.000 3.11±0.65 4.54±0.83 8.362 0.000 5.60±1.28 5.48±1.79 0.336 0.738 1.29±0.40 2.58±0.30 15.904 0.000 40.72±5.60 41.64±4.32 0.802 0.425 90.68±3.44 82.65±2.53 11.592 0.000
1.3.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与治疗措施相关的不良反应。
该研究数据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椎VAS 评分、肩关节VAS 评分及肩关节Neer 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VAS 评分、肩关节VAS评分均较该组治疗前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肩关节 Neer 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颈椎VAS 评分、肩关节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 Nee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 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颈椎病可导致患者颈肩部不适,肩周炎可导致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因此需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尽快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恢复关节功能[4]。 目前临床多通过药物联合康复训练来改善病情, 但因颈椎病、肩周炎均具有较高复发率,因此效果有限。 中医认为,颈椎病、肩周炎属“颈肩痛”“痹症”等范畴,颈椎病、肩周炎多因患者感染风寒、过度疲劳致使气血运行受阻引发疼痛,长此以往,加重肌肉疲劳感,从而使颈背部肌肉、肩部肌肉形成慢性损伤,随着风寒湿邪的侵入,导致痹痛,致使经脉受阻而发病,故外感风邪、气血瘀滞、经脉痹阻等为颈椎病、肩周炎致病机制[5]。因此,祖国医学认为,在治疗颈椎病并肩周炎时除了采取西药缓解患者疼痛外,还应以活血止痛、消肿止痛、疏通经络为治疗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中药的政策支持,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得以广泛开展,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 肩周炎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发挥出明显优势。 针灸系中医传统技术,可通过针刺穴位有效疏通瘀阻,运行气血,发挥疏通经络及缓解痉挛之效[6]。 推拿是基于中医理论及生物力学、现代解剖理论的一种中医治疗技术,通过刺激相应腧穴来影响脏腑及局部器官,发挥疏通经络、益气养血之效,从而缓解颈肩部痉挛、消除疼痛。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推拿治疗可通过不同程度作用力影响外周神经元的节律性运动,达到恢复肌肉功能的目的[7]。 该研究中,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颈椎VAS、肩关节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肩关节Nee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表明该治疗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并肩周炎患者,可有效缓解颈椎及肩关节疼痛, 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