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志东
(天水市麦积区中医医院,甘肃天水 741020)
中风的发病因素较多,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局部脑组织缺血,进而引发患者的脑组织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发生病变,引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中风后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在目前临床中属于中风的常见发病类型,其患病机制较为复杂,大多数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 而在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也有可能出现下肢功能障碍状况。 下肢功能障碍则会引起患者出现肢体痉挛,则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中风患者后续康复训练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临床在对中风后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治疗目标应当使患者的受阻血管尽快恢复通畅,尽可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状况得到控制,进一步恢复患者的神经细胞功能[2]。 该次研究中,探究将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治疗应用于腰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以2013 年9 月—2018 年5 月为研究段,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在数据库中调取中风后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个体资料,68 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分组法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4 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45~68 岁,年龄均值为(62.9±10.2)岁,患者男女比例为 17∶17;实验组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42~75 岁,平均年龄(63.7±11.2)岁,患者男女比例为 16∶18。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认知功能正常,入院时诊断为中风后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在接受体检时, 患者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机体功能完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处理。
排除标准:无法进行后续随访以及后续依从调查的患者;排除治疗时存在相关禁忌患者;排除在3 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或存在精神障碍患者。
该次研究中患者个体资料对比良好,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该次研究可顺利开展,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由宣教后了解该次实验方案,承诺非主观因素不会主动退出,患者资料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给予相应的中风常规治疗方案药物选择,对照组患者选择营养脑神经、抗凝、控制血脂、控制血压等方式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给予患者降压、脱水以及抗感染对症治疗。
对照组针对患者的下肢主要采取揉按法,重视其患侧的按摩, 而患者的病灶部位主要采用滚法来按摩,选择相应的穴位。 背部主要以揉按为主,由上而下,在患者的腰部、臀部就更换为滚法,每天按摩30 min 左右,每天按摩3 次。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偏瘫康复训练,每日训练1 h,单日训练为一次,患者连续治疗4 周。 同时予以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营养支持并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在输液时应当避免在患者患侧机体进行操作。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镇肝熄风汤加减方治疗方案,药方组成如下:怀牛膝、生赭石各30 g,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天冬、玄参各15 g,茵陈、生麦芽各 6 g,甘草 4.5 g。 下肢偏废者可选择桑枝、桂枝各10 g。 若患者头痛较严重,可加川芎、夏枯草12 g 所有药物采用水煎熬后, 早晚服用一次,每日用药一剂,患者连续用药4 周。
显效: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恢复10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以上,但未到90%,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完成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至未到45%,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明显。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gel 指数量表和Fugl-Meyer 量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高。
该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 2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 该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 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治愈率、有效率、满意度)选择χ2值进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其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的73.53%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组别Bartgel 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Fugl-Meyer 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4)实验组(n=34)t 值P 值53.62±7.39 53.24±7.26 0.213 8 0.831 3 56.78±7.69 62.91±7.82 3.259 0 0.001 8 50.36±6.52 50.17±6.43 0.120 9 0.904 1 53.44±6.38 58.69±6.91 3.254 9 0.001 8
颅脑组织如果长期保持缺氧,缺血状态,就会引发患者出现中风后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患者脑组织中的部分神经细胞就可能受到缺血影响,而出现不可逆的致死损伤,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尽可能对患者进行早期血液灌注,则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状况会有所恢复,改善患者脑组织功能,降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3]。
中风后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在我国中医理论中认为属于拘挛范畴。 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迟缓性瘫痪[4]。 随着患者病程进展可见明显下肢功能异常现象,对患者正常行动和康复治疗造成极大的影响[5]。在此阶段内,患者虽然病情稳定,但患者症状难以好转,单靠传统西药或运动训练难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需要配合中医药物以及针刺治疗,才能真正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状况。
中医理论中认为对中风后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进行治疗应当选择益气养血和活血祛瘀方案[6]。 该文中所采用的镇肝熄风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生牡蛎、生龙骨、生赭石为君药,能够起到良好的镇肝潜仰和引血下行之功效;方中龟板、玄参、白芍刚柔并济,为臣药,可平衡阴阳,调节气血。 方中麦芽与甘草,共为佐使。 联合应用则涵养经脉,起到滋阴熄风的功效[7-8]。
综上所述,在对风后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高度的可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