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2020-07-02 07:12李文娟周晓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二聚体血浆下肢

李文娟,周晓利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山东日照 2768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为中风、脑血管意外,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其致病因素包括血管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等[1-3]。 脑卒中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全脑症状、昏迷、神经功能受损等。 部分脑卒中患者遗留后遗症,且需要长期卧床。 下肢静脉血栓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下肢血流缓慢,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淤积于下肢静脉形成血栓,导致疼痛、功能障碍,如果血栓脱落易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 该研究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其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以2017 年3 月—2019 年3月为研究段,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8 例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 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均意识清楚,均自愿参与该研究,排除肺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肿瘤、精神疾病等。 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4 例。 干预组男27 例,女 17 例;年龄 51~76 岁,平均年龄(58.70±6.19)岁;伴高血压35 例,糖尿病 19 例,高血脂 17 例;其中吸烟 14 例,饮酒 24例。 对照组男29 例,女 15 例;年龄 53~74 岁,平均年龄(57.14±5.72)岁;伴高血压 32例,糖尿病21 例,高血脂18 例;其中吸烟12 例,饮酒22 例。 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医院伦理委员会对该研究进行审核并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日常护理: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酒等;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度相对恒定;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并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每2 h 给患者变换体位并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尿失禁或尿潴留患者要保持其尿管通畅,及时更换尿袋、消毒会阴部。 饮食护理:饮食适当添加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选择清淡低脂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 如番茄、芹菜、木耳、海带等均有利于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保证饮水量[5]。

1.2.2 干预组 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 密切观察患肢的血供、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颜色、弹性等;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其常见并发症;静脉输注时尽量避免在同一肢体上重复穿刺, 熟练操作避免内膜损伤,选择大静脉进行穿刺,用静脉套管针,尽量减少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从而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对患者下肢进行推拿促进血液循环;可使用医用弹力袜,指导其进行力所能及的康复训练,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维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 抬高下肢20°~30°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另外护士可协助患者尽早床上活动患肢,以增加肌肉收缩力,促进其尽早下床活动,进一步促进静脉回流。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1.3.1 护理满意度 分别于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让患者对护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满意度。 90~100 分为满意,75~89 分为比较满意,<75 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3.2 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 分别于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 离心分离血浆,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

1.3.3 住院时间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 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血浆D-二聚体水平、住院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 检验;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对护理满意28 例,比较满意10 例,不满意6 例,护理满意度为86.36%;干预组对护理满意37例,比较满意7 例,护理满意度100.00%。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5)。

2.2 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

入院时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血浆 D-二聚体水平比较[(),μg/L]

表1 两组血浆 D-二聚体水平比较[(),μg/L]

组别 入院时 出院时t 值P 值干预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2081±715 2005±694 0.507>0.05 443±105 721±110 12.087<0.05 15.028 12.113<0.05<0.05

2.3 两组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住院时间为(11.97±3.46)d,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1 例(2.27%);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24±3.37)d,发生下肢静脉血栓7 例(15.91%)。 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3、χ2=7.60,P<0.05)。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轻者导致色素沉着、皮肤肿胀及溃疡等,甚者易并发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下肢静脉血栓大部分发生于偏瘫肢体,可能因为患者长期制动,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且血液呈高凝状态。 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老年人等均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如护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应早期采取康复护理措施,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7]。

早期康复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早期康复锻炼可改善血液回流,且可促进患者肌力恢复。 该研究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 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肢情况,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静脉输注时尽量避免内膜损伤,对患者下肢进行推拿,用医用弹力袜,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以增加肌肉收缩力,促进静脉回流[8-9]。 出院时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达100.00%, 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8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血浆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是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其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D-二聚体水平升高说明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是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关键指标之一[10]。该研究出院时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 且出院时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 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进一步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且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预防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一步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 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二聚体血浆下肢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