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对脑瘫伴足外翻儿童下肢功能的影响观察

2020-07-02 07:12王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步速矫形鞋垫

王毅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山东济宁 272000)

脑性瘫痪在儿童中发病较高,导致中枢神经姿势和运动发育持续性障碍, 进一步导致四肢活动受限,其症状除了表现为运动障碍,还可伴随交流,认知,感觉的障碍。 踝关节是人体中较为复杂的关节之一[1],在儿童逐渐发育的过程中,畸形症状就越来越重,患儿足部关节疼痛明显, 严重时可以引发患儿的步行障碍,从而给患儿的生活水平及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对于这类患儿,良好的治疗措施才是重中之重,以往通常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2],如推拿,运动训练,足部治疗仪等,但是患儿足部的畸形控制效果较差,此外,也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生物力学矫形鞋垫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仪器,在外科领域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故为了解决此问题,促进诊疗效果的进一步发展[1],笔者特进行该次研究,以2016 年 7 月—2018 年 7 月为研究段, 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患儿同意以及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批准,选取该院就诊诊断为脑瘫合并足外翻的儿童患者30 例。把这30 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两组患儿人数相同,实验组组患儿男7 例,女8 例,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年龄(4.16±0.57)岁。 他们的病程约在 6~18 个月之间,平均病程(9.32±1.26)个月。 对照组患儿男 8 例,女 7 例,年龄在 2~8 岁之间,平均年龄(4.21±0.49)岁。 他们的病程在 7~18 个月之间,平均病程(9.25±1.09)个月。 不同组患儿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构成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在该院就诊经过X 线等检测方法确诊足外翻患儿, 无骨性强直且需要进行康复锻炼。 (2)年龄<12 岁,无严重的认知障碍。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遗传代谢疾病,患儿有癫痫,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 患儿还患有其他外伤性及骨关节性疾病,患儿足下垂明显,患儿不能持续进行治疗,不能定期复诊随访的患儿。

1.2 治疗方法

(1)所有患儿术前进行常规护理,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是否有手术的适应证。 应用膝关节及踝关节运动仪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术后进行康复,角度一次增加,每天治疗3 h;连续治疗3 个月。 此外应用肌力训练、中药治疗,关节松动术等进行综合康复。 ①肌力训练。 阻力依次增加,以患儿有疲劳感为宜,屈曲患侧膝关节、医师在同侧踝关节加阻力;伸展患侧膝关节,每次持续1 min,每次训练做1~5 次。连续治疗3个月[3]。②关节松动术。分离牵引髌骨、是关节向侧方,上下滑动,增加膝关节的有效活动度。 推动力度由低到高依次进行。 ③中药治疗。 患儿定期应用熏蒸床进行治疗,6 次/周,治疗 3 个月。

(2)实验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中联用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在患儿康复训练的训练过程中穿戴,①运动疗法:采用Bobath 疗法,每次进行约 40 min,1 次/d。 ②感觉训练:改善患儿的平衡感觉以及本体复合感觉, 采用推拿及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充分缓解肌肉的痉挛,每次约进行30 min,至患儿下肢力量改善为止。

(3)测量双下肢的长度。 患儿取仰卧位,保证骨盆水平超前的情况下,在两侧外踝处下缘作直线,测量双下肢是否等长。 同样测量胫骨的扭转角度,保持膝关节处于中立位, 应用量角器在跟骨的中点进行测量。测量立姿跟骨休息位(RCSP)以及立姿跟骨的中立位(NCSP)的测量[4],应用量角器测量 RCSP,NCSP,计算踝关节旋转的角度,即NCSP-RCSP。 根据测量好的结果,根据结果设置鞋垫纠正足外翻的角度,患儿开始佩戴时,每天穿戴3 h 左右,依次增加穿戴时程,鞋垫约3 月更换,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CSP、 平衡量表(BBS)评分,采用足印迹技术测量步长与步速。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患儿步长及步速的比较。

经过完善的治疗后,所有患儿治疗后步长及步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步长及步速的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步长及步速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指标 实验组(n=15)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15)治疗前 治疗后步长(cm)步速(m/s)31.92±5.26 0.37±0.022(40.32±6.12)a(0.46±0.034)a 31.21±5.44 0.35±0.016 35.45±4.26 0.41±0.023

2.2 不同组治疗前后跟骨休息位角度变化情况

按规定方法治疗3 个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RCSP 角度都有明显改善,相比之下,实验组治疗后的RCSP 角度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 RCSP 角度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 RCSP 角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指标 治疗前RCSP左侧 右侧治疗后RCSP左侧 右侧实验组(n=15)对照组(n=15)-7.43±0.91-7.39±1.12-7.23±0.86-7.41±1.11(-3.43±0.46)a-3.31±0.41(-3.83±0.41)a-3.63±0.45

2.3 不同组人员治疗前后BBS 评分变化情况

按规定服药3 个月后,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BBS 评分都有明显改善,相比之下,实验组的BBS 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 BB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 BB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15)对照组(n=15)42.3±3.2 42.9±2.2(52.2±4.3)a 53.1±4.2

3 讨论

脑瘫患儿其发病通常由于胎儿或婴幼儿时期在发育的过程中脑部受到非进行性的损伤所引起,脑瘫儿童患者通常伴随着足外翻,多见于四肢瘫或双瘫的患儿,目前研究认为其是由于下肢肌肉的挛缩,肌肉失去中枢神经的控制所导致,在不良的下肢生物力学的情况下,相应的关节及组织相应部位高负荷,同时相应部位也会不适,若不经有效治疗,会引起较为严重的足部疾病,运动的不稳定,以及足部的疼痛,甚至通常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因而需要探讨一种有效而又便利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治疗方式有很多种,终归到底是采用各种康复训练方式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减少下肢相应关节的损伤,改善畸形,如肌力训练,关节治疗仪等[5],但是通常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畸形程度,患儿下肢的平衡能力也得不到改善,有研究者提出可以将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应用到这类疾病的治疗之中, 取得较好的效果,该种鞋垫可以给予患儿感觉刺激[6],包括触压觉和本体运动觉,进一步缓解足部相关组织的负荷,有利于调整患儿的姿势,同时在患儿穿戴生物力学鞋垫之后,长此以往可以改变足弓的形态,对足部的力学进行纠正,改善下肢的负荷和受力状态,促进足部受到的感觉上中枢传导[7],保证整体躯干及四肢的稳定性,有研究者表明,该鞋垫可以使足部屈曲的角度明显减少,改善下肢腓肠肌与胫骨间肌的协调性及下肢力量的分布等,此外,在步行能力方面,由于足部的生物力学受到调整,姿势及运动更加协调,在行走上也受到改善,因此患儿的步行能力可以提高,该种鞋垫配合康复运动疗法,便捷性,安全性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也更高,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所以理论上经过生物力学矫形鞋垫治疗此类患儿会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8]。

该次研究中,干预后,所有患儿RCSP、BBS 评分以及步长与步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此外,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瘫合并足外翻的患儿中,以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效果不一致,其中,经过生物力学矫形鞋垫进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足外翻畸形,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与应用。

猜你喜欢
步速矫形鞋垫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昆明医科大学假肢矫形工程专业通过国际教育标准认证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红色鞋垫铺就小康路
步速与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健康老年人舒适步速测评的Meta分析
我为亲人绣鞋垫
矫形工艺对6N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