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曾于瑾:“保交链”赋能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0-07-02 05:02曾于瑾
上海保险 2020年6期
关键词:保险行业保险业底层

曾于瑾

保险的“大数法则”与区块链的集体共识具有“基因相似性”,保险“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风险分担机制就是共识机制,因此保险业极有可能成为区块链率先规模化应用的行业之一。上海保险交易所(以下简称“保交所”)作为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级底层技术平台、打造具有广泛场景的跨界区块链应用平台、组织制定引领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赋能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区块链推动保险行业转型发展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交易,具有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保险业务通常参与方众多,需要开放、可信的互联方式连接各参与方,从而提高运营和服务效率,提高普惠和保障能力,进而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块链被称为“信任的机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连接性,能有效解决保险业务中数据的唯一性、连续性和互信问题。因此,保险业极有可能成为区块链率先规模化应用的行业之一,区块链技术是推动保险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

区块链技术主要从两个方面推动保险行业转型发展:一是有效实现行业信息共享,提高运营和服务效率,提高保险风控水平。以保险联合风控为例,在旅行险、意外险、健康险等业务中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能够在保障数据所有权的同时有效防控行业欺诈,降低风险成本。二是促进跨界资源整合,建设保险产业生态链,有利于推动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利用区块链的开放连接性及加密算法,可以打破行业壁垒,通过数据聚合和数据共享的方式,促进保险生态与贸易、运输、健康、医疗、汽车、食品等不同行业生态融合发展,提升保险可获得性及保险保障供给。

但是当前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实现规模化运用,还面临不少挑战和难题:一是尚未形成行业级的规模化应用。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内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保险机构对新兴科技应用持观望态度,虽然行业内区块链应用项目不断涌现,但大多以点状应用为主,不能发挥区块链协同、共享的价值,无法形成行业级应用。二是缺乏区块链应用的行业性规范和标准。机构各自进行探索和建设,区块链保险项目的实现模式和技术架构参差不齐,既造成重复试错、重复投入等问题,也不利于今后行业级融合和互联互通。三是诸多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攻坚破解。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还面临性能、隐私安全等技术挑战,而保险行业本身又具有业务流程复杂、数据繁杂等特点,两个“性格”独特的领域相碰撞,激发出巨大能量的同时,也势必产生摩擦与阵痛,需要整合行业力量攻克一个个难题。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实践

2019年12月,保交所联合工信部信通院组织10家业内外机构共同发布了《区块链保险应用白皮书》

在中国银保监会的领导下,保交所主动抓住金融科技与保险业生产组织方式融合发展的趋势,推出了集合底层技术与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保险区块链平台——“保交链”,并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积极实践,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级底层技术平台

保交所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区块链核心底层技术。2016年6月成立后不久,保交所就组建专业的区块链技术团队,启动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于2017年9月发布“保交链”底层技术平台及白皮书,后续实现多轮技术迭代。目前已完成“保交链”二代底层平台的研发及上线,通过了工信部信通院的测评,获得专利初审及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相关技术已达33项,能够为行业提供通用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平台,有效降低重复研发建设成本,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保交链”底层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高性能,通过高性能的共识算法、高性能的智能合约引擎实现区块链高交易量和低系统延时;二是高可用性,通过动态数据失效恢复机制,实现网络热切换动态灵活增删节点;三是高安全性,每一次通信信道建立就更换一次秘钥实现高通信安全,通过共识算法实现网络BFT容错,通过同态加密与零知识证明等技术实现交易隐私保护;四是可扩展,支持多种智能合约虚拟机,支持多环境灵活部署;五是易使用,具有完善的开发工具及自动化运维监控体系,支持行业开箱即用。

(二)具有广泛场景的跨界应用平台

区块链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应用,检验区块链技术好坏的标准也是应用。“保交链”既可以支持实现行业内整合应用,助力保险行业建立互联互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机制,提升行业风险控制和创新发展能力;还可以支持实现跨行业整合应用,助力保险行业与医疗、养老、贸易、风控等行业建立共享、共联、共同发展机制,提升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价值。目前,“保交链”已服务数十家保险及上下游机构,逐步形成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生态,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一揽子区块链服务。

1.服务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

结合实际业务需要,“保交链”为众多全国性保险机构搭建内部数字化转型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平台,促进机构快速实现区块链技术创新,推动运营、管理和服务效能提升。

2.服务保险行业内部共享、共识机制建设

保交所联合多家保险机构相继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再保险、企业年金转移、保险风控、数字保单托管等多个行业级应用平台,极大地推动了行业信息实践有效共享。

3.服务保险行业跨界资源与信息整合

保交所联合多家行业内外机构推出智能跨境贸易保险、健康医疗、积分等跨界应用平台。实现保险与跨境贸易产业链连接,提高跨境贸易保险可获得性;推动保险与医疗健康互联互通,严格隐私保护,为健康险产品服务供给提供支持;建立保险与其他行业积分可信兑换机制,提高客户触达率,提升保险保障供给。

(三)组织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针对当前区块链应用标准和规范缺失、应用模式分散等问题,保交所积极发挥行业基础设施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发布区块链保险行业应用白皮书,引导区块链与保险业的融合。保交所联合工信部信通院,组织10家业内外机构,共同发布了《区块链保险应用白皮书》,引导区块链与保险业的融合发展,为行业区块链应用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推进多方参与的应用技术标准制定。依托工信部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联合行业专家共同开展“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制定工作,提升行业整合研究、开发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能力。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再集团、太保集团、泰康保险集团等百余家行业机构参与标准制定工作。

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将对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一是有利于业内应用标准的统一,减少不同公司、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技术摩擦,促进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与共识,提升保险行业整体运行效率。二是有利于明确行业应用的主攻方向,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有效解决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难题。三是有利于夯实区块链创新基础,集行业之力推动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的突破,可以为保险业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营造公开、公平、安全、高效的创新环境,为场景应用规模化拓展注入新动能。

三、“保交链”未来发展展望

一般而言,对任何一项新技术,人们都会在短期内高估其影响力,在长期内低估其影响力。尽管当前区块链的建设和发展还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但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对于更好地发挥保险业长期稳健的风险管理和保障作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未来,保交所将继续发挥保险行业基础设施的独特功能和优势,整合行业的力量,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形成行业级规模化区块链应用,联合多方研究力量进一步夯实和提升“保交链”底层技术实力,支持保险行业大规模、高频率的区块链应用,更好地打造保险行业区块链创新平台,促进区块链技术赋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保险行业保险业底层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推进我国保险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基于保险行业上市公司的多案例研究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