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李 丽 蒋力生
1.各家观点
张家山三四七号汉墓整理小组(简称“整理小组”)据《说文解字》“约,缠束也”,《方言》“墮,坏也”,提出“约隋”之“隋”当通“墮”[1]117。高大伦先生认为隋当读为本字,据《广韵·果韵》“隋,裂肉也”,进一步解释句意为“肠道因缠束而出现断裂”[2]。
我们认为整理小组、高先生之说均可商榷。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弹塑性硬化的两折线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弹性模量Es=2.0×105 MPa、屈服强度fy、强化段应变长度Δεy及极限强度fu根据材性试验确定,泊松比为0.3。
叚,在此处当通“瘕”。瘕,见于《说文解字·疒部》,曰:“瘕,女病也。”仅言其为女病,未言具体为何种病症。在医籍中,有指妇女腹中结块病者。如《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载:“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灵枢·水胀第五十七》载:“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13]亦泛指一般腹中结块病。如《玉篇·疒部》载:“瘕,腹中病。”[14]《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载:“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13]《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疝瘕候”载:“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其病虽有结瘕,而虚假可推移,故谓之疝瘕也。由寒邪与脏腑相搏所成。其病,腹内急痛,腰背相引痛,亦引小腹痛。”[15]
3.“约隋”表示大肠失去了蠕动能力
又,员,上古音亦在匣纽文部,为方圆字之本字,亦被借用来表物数之义。如《说文解字·员部》载:“员,物数也。”引申指官员或人员的数额,如《周礼·夏官·庾人》载:“正校人员选。”郑玄注曰:“正员选者,选择可备员者平之。”[11]由人数义又引申有众义。《墨子·号令》载:“必重发侯,为养其亲若妻子,为异舍,无与员同所。”孙诒让《墨子间诂》引《广雅·释诂三》曰:“员,众也。”[21]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载:“员,众人。”[22]
按,云、员古音相近,而皆有众多义,二者当为同源词。则匣纽谆部字或多有“众、多”之义。“”从云得声,其义亦可能与“多”相关。
首先来看“铅”。在《神农本草经》中有“铅丹”“粉锡”两药,谓铅丹“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谓粉锡“治伏尸,毒螫,杀三虫”[23]293。《名医别录》谓:铅丹“除毒热脐挛,金疮溢血”[24]109,粉锡“去鳖瘕,治恶疮”[24]215。后世亦有用铅丹或粉锡外敷来治疗疮病者。如《本草纲目》“金石部·粉锡”下引《备急方》用粉锡外涂治疗“干湿癣疮”[25]337,又“铅丹”下引《孙氏集效方》用铅丹合黄柏研细,外敷治疗“远近臁疮”[25]340。由于缺文较多,简文中之“铅”所指为二者中哪一个,尚不能确定。
接下来看“兰”,在简文中或指泽兰。《神农本草经》谓其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23]171。《本草纲目》卷十“草部·泽兰”引《集简方》用泽兰捣烂外敷来治疗“疮肿初起”[25]629。
按:据《说文解字》、段注、《尔雅》《本草纲目》可知,椿即今之香椿,樗即今之臭椿,栲即樗之生山中者。《说文解字》“”与“栲”上古均为溪纽幽部字,二者音同,为改换形符的异体字。后在此义上栲行而废。《说文解字》之“樗”有异体字“檴”,读若华。而《说文解字》“山”,《尔雅》《毛诗》均作“山樗”。樗、檴、上古音均在匣纽鱼部,读音相同。但《说文解字》又有“木”,故“”或为“樗”改换形符的异体字,同时又为一种木名,与“山樗”无关,并不一定是讹字。
又按,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铅丹、粉锡、泽兰、椿樗,都可以外用治疗疮痈肿毒之类的外科疾病。而部分疮痈类病症的发病部位面积较大,呈现成片出现甚至病发全身的特征,在出土医籍与传世医籍中均有相关记载,举例如下。
传世医籍,如《诸病源候论》中有相关病候[15]。卷九“时气病诸候·时气疱疮候”载:“重者周帀遍身,其状如火疮。”卷三十一“丹毒病诸候·石火丹候”载:“石火丹者,丹发通身。”卷三十二“痈疽病诸候·疽候”载:“若发尻尾,名曰兑疽。若不急治,便通洞一身。”卷三十三“痈疽病诸候·行疽候”载:“行疽候者,发疮小者如豆,大者如钱,往来帀身,及生面上,谓之行疽。”“水疽候”载:“其肿状如物裹水,多发于手足……亦有发身体数处而壮热。”卷三十五“疮病诸候·头面身体诸疮候”载:“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白头疮候”载:“白头疮者,由体虚带风热,遍身生疮。” “雁疮候”载:“雁疮者,其状生于体上,如湿癣、疬疡,多着四肢,乃遍身。”“逸风疮候”载:“逸风疮,生则遍体。”“漆疮候”载“其有重者,遍身作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