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梦瑶,蒋 理,衣鲁江
(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江苏南京 210029)
电解质紊乱是急诊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其中以低钠血症发生率最高,占所有电解质紊乱的44%[1]。临床上将血钠<135 mmol/L定义为低钠血症,其中130~<135 mmol/L为轻度,125~<130 mmol/L为中度,<125 mmol/L为重度[2]。多项研究证实,即使轻度低钠血症也与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3-5];因此,控制低钠血症的发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国外有研究显示,气候对老年人群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影响较大[6],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探讨南京地区气象参数对急诊高龄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低钠血症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急诊科就诊的66 8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 668例,女32 159例;平均年龄(56.2±19.3)岁。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患者及近期有手术史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高龄组(≥80岁)8 573例,其中男4 426例、女4 147例,平均年龄(84.6±3.9)岁;老年组(61~<80岁)22 064例,其中男11 756、女10 308例,平均年龄(69.3±5.5)岁;中青年组(18~<61岁)36 190例,其中男18 486例、女17 704例,平均年龄(41.5±12.3)岁。各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采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留取患者静脉血标本3.5 mL,采集后及时送检,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强生5600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血钠水平。
1.2.2气象参数 收集来自南京市气象局气象观测站的相关气象参数,包括2015—2017年南京市月平均气温,2017年日平均气温、日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等长序列数据。
表1 CIHB分级标准
2.1各组低钠血症发生率与血钠水平比较 66 827例患者的总低钠血症发生率为19.5%,其中高龄组低钠血症发生率为30.1%,明显高于老年组(22.2%)和中青年组(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血钠水平为(137.0±6.0)mmol /L,老年组为(138.0±5.3)mmol/L,中青年组为(138.3±4.9)mmol/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各组月平均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 2015-2017年,高龄组1-12月的月平均低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1-12月的月平均低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各年龄组月平均低钠血症发生率最高均出现在8月,最低均出现在5月。见表2、图1。
2.3各组不同季节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 2015-2017年,高龄组春、夏、秋、冬四季的低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春、夏、秋、冬四季的低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各年龄组低钠血症发生率的高峰均出现在夏季,发生率最低均出现在春季。见表3、图2。
2.4气温与高龄组低钠血症发生率的关系 以2015-2017年月平均气温为横坐标,高龄组月平均低钠血症发生率为纵坐标绘制气温与低钠血症发生率的关系曲线。结果显示,气温与高龄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关系曲线呈U型,随着气温的升高,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R=0.758,P<0.05)。见图3。
表2 各组月平均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 (%)
注:与高龄组比较,*P<0.05;与老年组比较,#P<0.05。
图1 各组月平均低钠血症发生率变化趋势
表3 各组不同季节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
注:与高龄组比较,*P<0.05;与老年组比较,#P<0.05。
图2 各组不同季节低钠血症发生率变化趋势
图3 气温与高龄组低钠血症发生率的关系曲线
2.5各组不同CIHB分级下低钠血症发生率 计算2017年南京市每日的CIHB,按CIHB分级标准进行分级(2017年南京市未出现+4、-4级的极端情况)。统计2017年不同CIHB分级下各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高龄组低钠血症发生率最低出现在-1级,最高出现在+2级;老年组低钠血症发生率最低出现在-1级,最高出现在+3级;中青年组低钠血症发生率最低出现在-2级,最高出现在+3级。高龄组不同CIHB分级下的低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与中青年组(P<0.05)。高龄组不同CIHB分级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
图4 各组不同CIHB分级下低钠血症发生率变化趋势
中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群正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9]。随着多器官功能的老化,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龄人群更容易遭受病痛的折磨。低钠血症被认为与多种疾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合并低钠血症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和转移癌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钠水平正常患者[5,10-12];血钠水平降低对肝脏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严重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13-16];此外,低钠血症对大脑功能和神经功能也有明显影响[17]。因此,降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将有助于改善高龄患者的生存率。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气温可能是影响低钠血症发生率的因素之一[6]。气温及其他气候条件对血钠代谢的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探讨了南京地区气象参数对低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年龄组低钠血症发生率的高峰均出现在夏季,且以8月的发生率最高。此外,高龄组月平均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及春、夏、秋、冬四季的低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与中青年组(P<0.05)。推测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如下: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水分的摄入和钠的丢失较其他季节要高,而高龄组患者较其他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下降,水、钠调节能力受损更明显,从而导致该年龄段患者更易发生低钠血症。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气温与低钠血症发生率的相关性,发现高龄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与气温的关系曲线呈U型,随着气温的升高,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提示高温与严寒都会使高龄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升高,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6]。深入研究发现,国外相关研究的气候背景是地中海气候下的温度变化,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潮湿;而南京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湿度超过70%,夏季闷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冬季人体水分蒸发量要高于地中海气候,这可能是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同时也提示温度对低钠血症的影响可能存在地区差异。
考虑到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仅是温度,湿度、风速也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引入了CIHB,综合分析了气象参数对机体钠代谢的影响,发现高龄组不同CIHB分级下的低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与中青年组(P<0.05),且高龄组不同CIHB分级之间的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龄患者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这也提示对于高龄患者,不能以常用的舒适度来评价其所处环境,应建立适用于此类人群的评价体系。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高龄组患者CIHB +3级时的低钠血症发生率略低于+2级,推测除了可能存在抽样误差外,还与酷热环境下高龄人群户外活动减少、空调等防暑降温方式的使用有效降低了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有关。
综上所述,气候对急诊高龄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很大,高温和严寒都会增加高龄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应通过改善高龄人群的生活环境,提高其舒适度,从而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对于医院而言,也应创造舒适的就诊环境,以降低就诊患者院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