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瑜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精品资源开发课程的建设是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基础,服务高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为目的,[1,2]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基本要求,[1,2]通过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以信息化的形式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学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3]精品资源开发课程高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自己喜爱的课程。[4]精品资源开发课程网站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其中现场教学视频和网络课件等资源,尤其适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载体,因而,众多高校把精品资源开发课程的建设列入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项目,[5-8]从而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经文献调查,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投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网站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和学生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通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限制性在线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倡导泛在学习,实现优质特色资源共享共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升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在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9]鼓励校企业开展体现科技进步、社会生产与职业需求的微视频等颗粒化资源;其次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最后是通过课程建设带动教学团队建设。教育部出台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10](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课程资源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其中,基本资源的核心应是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既可单独使用,又可配合交互使用的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电子教学课件、教学用视频、测试题、作业、实验实训操作视频等。但是目前的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中绝大部分仍为电子课件(演示文稿资源),动画、微课、实验实训类视频资源以及教学录像资源偏少,且内容单一。通过调查发现,一是由于课程视频资源的制作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难度,普通教师由于技术原因往往无法完成任务,精品的课程视频资源难度更大,只能制作一些电子课件。二是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团队选择第三方公司进行制作资源,但是由于课程的摄录环境和建设经费及周期等限制因素,[9]制作的课程资源仍达不到精品资源开发课程最初制定的全覆盖的目标。课程建设技术保障力量形同虚设也间接导致课程资源建设匮乏。
因此,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教学团队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等进行建设,偏离了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的核心,表现出外界所说的“注重课程申报,忽视课程建设”的局面。课程组忘记了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的“初心”,没有努力去建设精品的课程资源。
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呈现形式为课程网站,《技术要求》虽然针对精品资源共享课,但对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仍然沿用。《技术要求》中基本资源结构图明确规定,基本资源应包含课程概要和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包含模块概要和教学单元。但目前精品资源开发课程网站呈现的形式五花八门。如,原本属于课程概要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导学、课程指标等;属于课程模块概要的学习目标、重难点指导、参与资料等;属于课程教学单元的,且反映教学活动的课前测验、学习指导、电子课件、微课或课程录像、作业(试卷)、实验(实训、实习)资源等这些必需的资源分属在网站的不同版块。如,大多数课程框架有课程首页、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实践教学等规定版块,有的课程还自行构建网站框架。课程资源排列顺序也不尽一致,让人眼花缭乱,造成课程学习者使用极不方便。
《技术要求》对电子资源呈现的格式和技术也做了具体要求,其中,对演示文稿的软件版本、文件格式、模块应用、版式设计、动画方案、导航设计、宏均做了具体要求;对教学录像的格式和技术方面也做了详细规范(见下表),并具体细分到必选项和可选项。但是通过调查,能看到目前精品资源开发课程电子资源呈现的格式和技术很多并不规范。如,规定教学录像“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而通常现场教学录像或由于没有专门的录播教室,或由于随堂直接用手机或平板录像,噪音大,杂音干扰,伴音不清晰,易失真等现象都存在;规范的录像采用MP4格式,且为必选项,而目前通常采用的格式有swf格式,flash格式,avi格式等等。
教学录像的格式和技术规范
近年来,许多高校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应用工作,不惜重金购买了诸如超星尔雅、学堂在线、慕课、蓝墨云、雨课堂等多种网络学习平台,但是这些课程平台往往受制于网速、服务器、手机、客户端等诸多原因,使用的时候打开很慢或根本打不开,导致课程学习平台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率并不高,[11]有的课程学习平台往往只用来点名之用,甚至有很多教师不会使用网络学习平台或客户端,不禁让人叹息。教师在各个学习平台上传课程资源仅限于上课的电子课件且大多重复,各个学习平台表现出千人一面的现象。这对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个极大的浪费,严重降低了精品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共享性,[4]没有起到应有的传播和示范作用。[12]
综上可见,精品资源开发课程的建设要以《技术要求》为蓝本,“儿童文学”课程立项为省、校级精品资源开发课程以来,在加强经费投入和硬件设施的配套,把握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的核心,注重发挥技术人员的保障作用,推动课程网站建设和资源建设,通过将优质课程资源全部上传网站并确保网站平稳运行,开展信息化教学,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儿童文学”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目标
“儿童文学”课程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核心技术模块课程,同时还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基础技术模块必修课程。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作为小学教师、幼儿教师掌握必备的儿童文学知识,理解、掌握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特点,熟悉中外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扩大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面,具有鉴赏、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将来的教学,指导小学生阅读、编创和开展习作教学。实现在线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实现优质特色资源共享共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建设丰富的精品教学资源
课程建设团队始终把建设丰富的精品教学资源作为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建设核心任务。按照《技术要求》,注重设计清晰的框架和规范的格式,分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在有限的课时内,以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必备的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最经典的文体知识以及教学应用(编创、阅读指导、习作教学)来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课时设计上强调理论内容以“适用、能用、够用、会用”为度,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共设计了儿童文学基本理论认知与实践、儿童文学的韵文体认知与实践、儿童文学的幻想体认知与实践、儿童文学的叙事文体认知与实践、儿童文学的其他文体认知与实践、儿童文学的教学应用等六个学习模块,课程按照精品资源开放建设规定要求建设了申报表、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库、实验实训指导、指定及参考教材、教学录像、同行专家及学生评价等必备的基本资源,且基本教学资源完整齐全,标准统一。
拓展资源主要有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资源库、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资源、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教学案例资源、儿童文学素材资源库、儿童文学试题库、经典的知名大学的儿童文学公开课教学视频,还有些重要参考资料如:网络链接,纸质资料目录和电子版参考书籍。这些拓展资源作为具有交互性质的辅助资源,对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起着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在线学习者增加了课外学习的资源和阅读的资源,在线学习者可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实现进一步编创,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随着我校对信息化教学的高度重视,学校建设了录播教室,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维保,为了更好展示建设的教学资源和方便后期维护,课程网站挂靠在学校网站的服务器上,学校加强网络服务器、网络带宽、软件、人员配备等软硬件条件建设,保证课程网站访问的及时响应,方便及时上传和更新课程资源。在学校补齐硬件短板的前提下,我校一大批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包括“儿童文学”在视频录像资源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视频制作水平稳步提高。
在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实际建设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充分发挥技术保障人员的“传、帮、带”作用,邀请他们协助做好视频资源的制作工作,不断扩大制作视频资源的人员队伍。“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团队成员全程参与课程视频资源的制作过程,课程建设团队一方面学习使用录播教室,一方面学习使用视频软件,如喀秋莎,录屏大师,不断加强对微课、短视频等教学视频资源制件技术,学会摄像器材的使用、维护以及注意事项等,学习和策划整个教学视频资源的制作、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等全过程。课程建设团队进行分工协作,有专人负责现场摄像和设备维护,完成教学视频拍摄,有专人负责视频的后期编辑与制作,为视频添加字幕、录音、特效、背景音乐等,通过逐步积累经验,课程建设团队逐步熟悉视频制作技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为后续资源的制作和更新上传提供了人力保障。
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限制性在线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倡导泛在学习。“儿童文学”课程网站与学校的超星尔雅网络学习平台互为一体,将泛在环境与新型教学新模式对分课堂相结合,即将传统课堂的讲授法和现今信息技术优势的合作学习法进行了整合,并在两者之间加入知识内化吸收环节:课程线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根据选定教材凝练紧凑地做引导性的、框架式的讲授,特别是在章节之间的关联、在课程中的地位等方面,对学习目标、章节内容进行指导。课程线上教学富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动静结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艺术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线下学习互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同时课程线上线下之间有个学生自主学习、吸收内化的过程,并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集中体现在了课程作业设计中的“亮考帮”。“亮”即“亮闪闪”,请学生写出经教师讲授及自主学习后自己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内容; “考”即“考考你”,请学生把自己弄明白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小组讨论时考考其他成员;“帮”即“帮帮我”,请学生把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以问题形式提出来,请小组其它成员帮助我解答。作业则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促进内部知识结构外化并转变成显性思维。而精品共享资源充分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适合在线学习者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团队建立通过儿童文学微信群、QQ 群等方式,建立起师生间交流平台,学生通过微信群、QQ 群提问,教师进行答疑。实现了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和网络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当前信息化教学时代背景下,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技能。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学习,儿童文学课程团队教师均学会了用手机端进行开班开课、签到、点名等,及时分享相关资源、运用教学数据进行分析等,熟练使用手机客户端开展教学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问题。课程团队教师还可以登陆学习平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提醒和督促;学习者也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情况进行调整。通过精品资源开发课程平台的使用和实践,课程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教学资源丰富、呈现形式多样、广泛的自主学习功能以及紧密的师生互动”[13]是精品资源开发课程的本质属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推进信息化教学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势必要建设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同时,精品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反过来,在课程平台使用过程中必将进一步促进课程资源的建设,真正实现建设和共享“两不误,两促进”,从而实现辅助信息化教学,助力师生“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