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人生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当今社会许多家长过于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德育培养,导致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少年。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家长利用生活细节渗透感恩,利用节日风俗渗透孝道,利用古籍经典渗透友善,通过文化艺术渗透爱国。
关键词:家庭教育;传统文化;家长;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0-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94
当前我国许多家长过分关注自家孩子的成绩,重智育,轻德育,很多孩子不懂得孝順父母,以礼待人。造成这些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缺失,这就需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指导,教师需引导家长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一、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重成绩轻品德
当前很多教师和父母过度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忽略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得许多走向社会岗位的人德才不相匹配。这种教育重点偏颇,不能正确拿捏教育尺度的家庭,导致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功利化、世俗化。另外,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忽略了孩子的生存与交往问题,致使孩子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没有公德心。孩子要想成为社会上的栋梁之材,就必须拥有坚强的意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独立健全的人格,以及在社会生存的独立品质。
(二)肆意放任,拔苗助长
目前,很多家庭都出现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致使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都尽可能地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各个都以小公主、小皇帝自居,养成虚荣任性的性格。这种被家长过于溺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一些性格缺陷,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以及反社会反人类的极端行为。
还有一部分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喜欢用自己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通过拔苗助长的方式,不顾自家孩子学习能力以及智力水平,每天领着孩子奔波在各个补习班之间,不但花费大量的金钱,还浪费孩子宝贵的童年时光,然而孩子学到最后,学校考试成绩依旧不理想。这种泛泛而学的思想,不仅让孩子与名校无缘,还阻碍孩子一心一意学习一技之长。即便是聪明过人的孩子在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模式下,最后也都会变成“泯然众人矣”的方仲永。另外,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孩子考不上大学就无法在社会立足,这就导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无视孩子的感受与爱好,不能与孩子进行耐心沟通,不尊重孩子真实意愿,对孩子成长中的各个阶段都暴力插手,这种家庭教育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教师指导家长进行有效家庭教育的策略
我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灿烂文化感染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旧可以指导现代教育,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拥有健全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家长还要对孩子进行深入挖掘,让孩子以原本自我为中心的小公主小皇帝,转变成懂得与人交往,能够为人着想的更高层次。教师引导家长将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不但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还能启发孩子心灵,陶冶孩子情操。
(一)教师要引导家长利用生活细节渗透感恩意识
教师在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要求家长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感受家长的辛劳,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一颗孝顺感恩的心,并让孩子在家庭劳动中建立自立自强的性格,拥有旷代远见智慧。感恩教育是教育的灵魂,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孩子明白要想拥有收获,就要先学会付出,明确父母在病老之时作为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还要让孩子学会发自内心地关爱别人,只有这样孩子走向社会岗位之后,才能更好地回报于社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感恩也是拥有大智慧的处世哲学,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让孩子懂得生命只有一次,应加倍珍惜,使孩子心里拥有对生命的敬畏感。在与家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家长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等,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同化教育。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并利用这次机会同孩子开展感恩教育,从而让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健康成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为他人着想,使其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1]。可见,教师只有引导家长利用生活细节渗透感恩,才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教师要引导家长利用节日风俗渗透孝道思想
中国有许多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悠久历史当中的一部分。除夕、元宵节、清明节以及中秋佳节等等,这些传统节日都围绕着一个浓浓的“情”字。除夕之夜前夕,无论你身在千里之外,还是异国他乡,都要携带家眷匆匆赶往回家的路上,每年这种返乡高峰都会让外国人叹为观止。在这些重大传统节日里,家庭成员可以举行一些家庭交流活动,家中长辈可以为孩子讲讲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以及家中有趣的陈年往事。这也是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渗透孝道的最好时机。
在当前教育中,如果说感恩是教育的灵魂,孝道就是教育的根。中国作为迄今为止依然屹立于世界仅存的“古老国度”,之所以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孝道,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精神传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转变成星火代代相传。在一切伦理道德中,孝道是所有教育的根本。为此,家长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渗透孝道,孩子通过观察家长对老人的态度,在润物细无声中懂得孝道的含义,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家庭和睦需要一家人相互友爱,令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对孝道增添新的感悟,使其成为孩子一生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精神得以传承,从而推动社会繁荣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2]。因此,教师应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孝道,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教师要引导家长利用古籍经典渗透友善美德
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来说,可以让孩子从小诵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无论是朗朗上口的古诗,还是富有深刻含义的寓言故事,都是中华五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家长在教授孩子古代文学经典时,可以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然后给予孩子正确解读,促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古人的聪明才智。其中许多古代文学中都蕴含着一种与人为善的美德,这种美德也是当前家庭教育的立足之本。因为友善属于一种高尚的社会品德,是社会成员相互交流溝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长要想孩子在日后学习生活中能够融入社会群体之中,就必须让孩子怀有一颗友善的心,不能只注重个人利益,养成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另外,家长还要教会孩子学会遵守公共道德,当孩子与其他人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化解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当孩子在与其他人进行合作时,要学会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并且积极主动地承担属于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从而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用友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友善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家长只有让孩子学会友善待人接物,才能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提高综合素养,使其在未来社会中拥有真正璀璨的人生。
(四)教师要引导家长通过文化艺术渗透爱国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古籍经典之瑰宝,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孩子欣赏民族歌舞,学习国画、毛笔字以及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体验传统民间手工工艺。促使孩子在学习欣赏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起源,领略传统艺术蕴含的美感,从而提升家庭所有成员的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家长还要经常领孩子参观历史博物馆,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孩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在了解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怀。让孩子在先辈身上感受民族风骨气节,明白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尤其是家长领着孩子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进行游览观光时,家长应时刻提醒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我们整个国家,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肩负国家重任的使命感,并用实际行动捍卫祖国的荣誉以及民族尊严,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除此之外,家长还要让孩子充分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战火洗礼,用无数英雄先辈的生命换来的,令孩子怀着一个感恩的心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以此培养孩子拥有远大理想,持有高尚的志趣,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继承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可见,教师只有做到引导工作,才能够使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
根据以上内容综合所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家庭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对中国古籍经典的背诵学习中,而要求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使其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学会感恩。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感悟孝道,在古籍经典中懂得友善,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让孩子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秘书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新时代家庭教育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8-9-30.
[2]孙振杰.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7):36.
作者简介:王黎(1980.6— ),男,汉族,甘肃会宁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