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绿色品牌与农业发展

2020-06-30 09:33胡安俊
开发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土地农产品经营

胡安俊

(中国社会科学院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

提要:农业发展是解决乡村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当前中国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成本很高,污染问题严重,绿色品牌供给不足,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需要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农业标准化体系,实施过程管理,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绿色品牌,提升农产品价格。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价格,拉伸利润空间,提高农业发展动力,筑牢农业发展的根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8年的59.6%。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乡村问题却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乡村社会老龄化、乡村空间空废化、乡村水土污损化、乡村经济贫困化[1]。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其中,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乡村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关键。

40多年来,中国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农业产值从1978年的1 117.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1 452.6亿元。其中,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0 477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65 789万吨,人均粮食从319千克增长到471千克,粮食产量实现了相对充足。但是,在户均农地规模较小、生产资料价格与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等因素综合推动下,中国农业的生产成本很高。同时,在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和水源严重污染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农作物污染物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含量较高,高等级、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不足,产品价格上不去。农产品收益空间大幅收窄,土地撂荒等现象时有发生,农业经营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破解当前农业的发展困境?面对农业经济效益不断走低的现实,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必须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发展绿色品牌农业,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提升优质农产品价格。降低成本、提高价格、拉伸利润空间是破解农业发展困境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两个方面。

二、严峻的经营形势与出路

(一)农业经营形势十分严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近10年来,中国农业的经营利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多种农作物净利润出现负值,农业经济效益十分低下。根据笔者的调查,不计农民自身劳动成本的情况下,每亩土地粮食作物的收益在200~500元不等。如果扣除各类生产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流转地租金、自营地折租),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每亩平均的净利润大幅下滑,分别从2011年的371.3元、117.9元、263.1元、122.0元下降到2018 年的65.9元、-159.4元、-163.3元、-192.0元,农业经营形势十分严峻(见图1)。

中国农业经济效益很低、经营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农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成本很高。农业经济效益取决于土地产出率和劳均耕地面积,我国的土地产出率已经接近高收入国家,农业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取决于农户经营规模[2-3]。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 422万人,其中,规模农业生产经营人员1 289万人,只占到所有经营人员的4.1%。共有农业经营户20 743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户,只占到所有经营户的1.9%。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与农地碎片化导致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很高、劳动生产率低下,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4]。同时,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用工成本大幅提高,成为农业生产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5]。2018年稻谷、小麦、玉米、大豆4种作物的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38.7%、34.6%、41.5%、30.7%,是农业成本提高的关键原因(见图2)。

图1 2002—2018年主要农作物每亩净利润演变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图2 2004—2018年主要农作物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第二,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和水源等的污染,使得中国农产品污染物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含量较高,具有绿色品牌的农产品供给不足,价格较低。(1)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1990年农药使用量为73.3万吨,2013年达到峰值180.8万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2018年仍达到150.0万吨;1990年化肥施用量为2 590.3万吨,2018年达到5 653.4万吨。农药和化肥利用率分别为38.8%和37.8%,农药残留较多。(2)土地板结毒化,中低等级土地较多。优等地、高等地面积分别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和26.6%,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分别占52.7%和17.8%。(3)水污染严重。农业用水占到全社会用水量的六成以上,水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农作物质量。2018年全国地表水1 935个水质断面中,IV类和V类水占22.3%,劣V类水占6.7%;全国10 16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IV类、V类监测点分别占到70.7%和15.5%。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造成了农产品质量不过关,以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绿色产品需求,农产品价格自然也上不去。

(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思路与出路

近年来农民工日工资在100~500元不等,农业经济收益远远低于务工收入。农业经营的巨大机会成本使得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量乡村空心化、老龄化,乡村土地面临着较大的撂荒风险[6],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迫在眉睫。

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要从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着手。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发展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价格。一降一升,拉伸农业利润空间,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第一,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大幅降低农业成本。(1)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户购置和使用大规模机械化设备。通过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用资本替代劳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2)中国经济跨过“刘易斯拐点”之后,发展劳动集约型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有利于减少用工数量,降低用工成本。(3)农业具有非标准化、季节性、空间性等自身的特殊性,农业生产中劳动者容易偷懒,监督相对困难。适度的经营规模,尤其是通过家庭农场经营,雇佣亲戚朋友劳动,或者建立健全的利益共同体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劳动监督和激励等问题[7]①。

第二,发展绿色品牌,可以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品牌的农产品需求快速上升。由于国内绿色品牌的农产品供给不足,中国对国外食品的进口飞速增长。2001年,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进口额为49.8亿美元,2018年提高到648亿美元,增长了13倍。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国人民对农产品绿色品牌的美好需求与国内农产品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借助质量标准优势、品牌优势、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等特点,农产品绿色品牌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较小,具有相对较强的市场垄断优势和较高的市场渗透能力[8]。绿色品牌农产品可以针对不同的市场采取差异化的撇脂定价策略,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业经济效益[9]。

三、适度规模与农业发展

(一)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度问题

尽管规模质疑论者认为土地规模经营之后,会带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与劳动过程的监督问题。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重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农户通过家庭经营、建立健全的利益共同体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劳动监督等问题。从国际趋势看,农地经营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地的经营规模在缓慢扩大;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农场平均土地经营规模扩大近两倍;加拿大、德国、法国的农场平均规模也在不断加大[10]。从国内发展看,乡村空心化、土地撂荒和耕地“零租金”流转的出现,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11];财政资金大规模“反哺”农村、农业保险大规模实施等激励大量民间资本流入农业[12];“三权分置”等土地制度的调整稳定了农民预期,促进土地流转与规模化运营[13-14]。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经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土地经营规模是否适度与评判标准和评价目标有关,不同的评判标准产生不同的土地经营适度规模[15]。概括起来,产出效率最大化、收入最大化、劳均土地最大化等是适度经营规模的主要评判标准。基于土地产出最大化标准,2006—2010年黑龙江最优规模为劳均4.7公顷[16];基于综合效率最大化,2007年陕西苹果主产区的最优规模为户均0.3~0.5公顷[17];基于农户收入最大化标准,2011—2012年河北、山东、河南的最优规模为户均8.3公顷[18];2002年10个粮食主产区的最优规模是户均4.7公顷[19];基于居民收入均等化标准,北方的最优标准为户均8.0公顷,而南方的最优标准为户均4.0公顷[20];基于劳均负担耕地能力,2006年河北的最优规模为户均1.47公顷[21];基于综合指标评价标准,2001年北方家庭农场的最优规模为户均133.3~200公顷(全盘机械化)、20.0~33.3公顷(主要作业实现机械化)、10.0公顷(以畜力作业为主),而南方家庭农户的最优规模为户均16.7~20.0公顷(全盘机械化)、3.3公顷(机械插秧人工收获)、1.6~2.0公顷(人工插秧和收获)[22];基于家庭劳动禀赋和土地禀赋最大化标准,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在控制了土地等级和地区变量后,以包含复种面积的土地经营总面积计算,家庭综合农场的最优土地经营规模区间为8.7~9.0公顷,种粮大户的最优粮食播种面积区间为15.6~15.7公顷,分别相当于目前户均土地经营总面积的5~6倍和9~10倍[23]。

农业适度经营规模受到耕地资源禀赋、地形、区位、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劳动力转移程度、技术水平、土地制度、农户可支配收入等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总体而言,经济越发达、生产技术越进步、资源越丰富、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土地要素越密集,适度经营的规模就越大[24]。不同的适度经营规模评判目标与差异化的约束条件决定不同区域、不同时点、不同作物、不同经营主体的适度经营规模不同,适度经营规模是一个动态的区间。

(二)适度规模经营的运转路径

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运转需要在土地流转、种田能手、资本进入、文化融合4个方面加强引导、综合使力,从而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起到支撑作用。

1.促进土地流转

土地有序流转是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关键。按照流转主体,土地流转代理关系可以分为3种类型:以农户为流转主体的私人流转模式,以集体经济组织为流转主体的政府主导模式,以市场土地中介为流转主体的市场导向模式。从经济绩效看,市场导向的代理模式通过竞争原则可以自发调节土地产权从低效率拥有者向高效率拥有者流动,具有较好的效率[25]。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明确农民土地产权,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基础,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引导农民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发展土地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形成农民收益与土地收益的动态联动机制,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2.培育种田能手

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批懂技术、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种田能手,通过他们实现农业机械化、良种化、科技化、水利化、电气化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面对农业经营主体老龄化问题和农业规模化发展趋势,需要及早培育和壮大新型种田能手队伍。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低息贷款、政府特别补贴、优惠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城镇职工医疗养老保险同等待遇等,逐步实现农民经营耕地的农业收入水平达到或高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外出务工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等,形成稳定和扩大农业生产队伍的经济基础。现阶段要将留在农村耕种二三十亩土地的中青年夫妇(新中农)发展成为新型种田能手的主力军[26]。同时,鼓励外出务工者和农林类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壮大种田能手队伍。

3.规范资本进入

资本投入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条件。在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和工商企业三类经营主体的差异性,通过不设置最小土地流转规模限制,发挥各种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增加资本进入的渠道[27]。通过对宅基地/房屋、承包地经营权进行市场价格估算,以这些产权为贷款质押,增加农户贷款的渠道;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认识到工商企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会带来小农挤出效应、公共利益损害和产业安全挑战等问题,容易导致农民与企业和村庄的关系疏远,使工商企业成为吸纳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的渠道。为此,必须规范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严厉制止以圈地囤地名义搞资本运作的工商企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28]。鼓励工商企业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流通以及农业科技领域[26]。此外,近年来资本下乡导致土地非农化使用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此要严格规范用地性质,严禁用地性质改变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29]。

4.加强文化融合

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还需要外来资本加强与本地文化的融合。外来资本在经营农业过程中容易经历“被阻拦收割”“被人欺负”“被大规模偷抢”等不测,致使农业经营效益受到严重损害。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的“外来性”。外来资本进入农业适度规模运营,需要用乡土逻辑与村落社会发生互动,需要在乡土社会发展出“自己人”或者类似关系,融入本地文化,减小资本的“外来性”,从而成功扎根乡土,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经营收入[7]。同时,地方政府也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政策法规等,引导和约束本地农民的行为,促进外来资本与本地农民权益的双赢。

四、绿色品牌与农业发展

本文的绿色品牌农产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是经过认证、具有绿色标志的品牌产品。

(一)农产品特性与绿色品牌的发展逻辑

农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的特性:一是低替代弹性,二是产品质量无法靠肉眼识别。第一,农产品属于低替代弹性的产品,即价格降低1%,销售收入提高小于1%。因此,对于低替代弹性产品,降低价格,增加销售数量,带来的不是收入增长,而是收入降低。这就是中国古人讲“丰产不丰收”的原因。对于低替代弹性的产品,提高收入的唯一出路在于提高价格,提高价格尽管会降低销量,但是会提高收入。而设置高价格的基础是产品的高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展高质量的农产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信息不完整条件下,农产品的质量无法靠肉眼识别。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购买产品主要基于产品的内在线索(例如产品质量)和外在线索(例如品牌)。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整的条件下,普通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凭借常识和经验去识别和评价,而绿色农产品就需要进行认证并提供信息标识,即消费者依靠品牌推断产品品质[30]。农产品的绿色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质量信号。发展农产品绿色品牌,有利于制定与产品质量相协调的产品价格,有助于规避柠檬市场和逐底竞争效应,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农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农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筑牢农业发展的根基。

(二)绿色品牌建设的路径

创建农产品绿色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增强绿色观念和品牌意识;需要制定标准化体系,加强过程管理,需要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文化内涵;需要强化终端监测,提高质量认证,需要改善谈判能力,拓宽直销渠道;需要打造区域品牌,规范市场秩序。

1.增强绿色观念,树立品牌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将迈上1万美元台阶。广大农户和业主在农业生产和加工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国人对绿色农产品的巨大诉求,大力增强绿色发展的观念,坚持绿色生产方式,生产绿色产品。同时,要增强品牌意识。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积极进行商标申报和注册登记,强化品牌管理,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自身商标的双重保护。

2.制定标准化体系,加强过程管理

农业标准化为农产品的绿色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是打造绿色品牌的基础和前提[31]。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32]。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土壤、种子、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包装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定和实施标准,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安全监测与质量管理,从而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绿色发展。

3.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文化内涵

延伸农产品的链条需要依托和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通过分析市场需求,研发和引进技术设备,培养研发队伍,深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大对农产品的文化投入,使得农产品不仅反映“食”的需要,也寄托特有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33]。这是提高农产品绿色品牌附加值的关键一环。

4.强化终端监测,提高质量认证

终端监测、质量认证是建设农产品绿色品牌的最后监督与保障。政府的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履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质量监测,加强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食品体系认证,保障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的质量安全[34]。同时,通过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回溯追踪信息建设,增加信息反馈渠道,强化媒体和群众的监督。

5.改善谈判能力,拓宽直销渠道

小农户与大中间商之间权利极端不平等的交易严重压缩了农户的经济利益。建设农产品绿色品牌,必须保障农民的利益。成立农民自己的合作社,政府组建批发市场,提供储藏设备、市场信息、交易法规等服务,提高农户的谈判能力,建立销售方和购买方相对均衡、对等的关系[28]。同时,通过合作社,建立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纵向一体化”模式,消除众多为中间商控制的物流和销售的流通环节,拓宽直销渠道:(1)与学校、大企业、机关、部队、宾馆饭店等建立供销关系和稳定的销售渠道;(2)根据产品情况,在大中城市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3)与大型流通企业建立品牌联盟;(4)借助物联网、信息平台、微信等新媒体,扩大农产品品牌的辐射能力,拓展市场空间[34]。

6.打造区域品牌,规范市场秩序

邻近区域之间往往具有相似的自然条件与相似的农产品,加强区域联合,减小恶性竞争,是打造区域农产品绿色品牌的重要条件。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规划产品产量,借助招商推介、会展经济、新媒体等渠道共同开展宣传活动,打造区域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共享区域品牌的利益。同时,调整优化分类分级的惩罚办法,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形成产品质量与信用挂钩机制。严厉打击垄断市场、炒作价格等行为,培育优良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农产品绿色品牌的发展保驾护航。

五、结论

面对乡村的老龄化、空废化、污损化、贫困化等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农业发展是解决乡村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然而,当前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成本很高,污染问题严重,绿色品牌农产品供给不足,经营效益很低,经营形势十分严峻。

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要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资本替代劳动,降低农业经营成本。在此过程中,着力推动土地流转、培育种田能手,规范资本进入,促进文化融合,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农业标准化体系,实施过程管理,延伸产业链条,强化终端监测,培育发展农产品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价格。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价格,拉伸利润空间,提高农业发展动力,筑牢农业发展的根基。

需要说明的是,发展绿色品牌、提高绿色农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由于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考虑到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巨大需求、绿色农产品是大势所趋以及中国绿色农产品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等特点,这种影响是渐进的、较小的。

注 释:

①适度规模经营也能够提高农户在购买生产资料、销售产品过程中的谈判和议价能力,进而其提高收益。

猜你喜欢
土地农产品经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我爱这土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