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小调的音乐形态与地理分布

2020-06-30 07:28:40王文铭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音调音阶小调

●王文铭

南阳小调的音乐形态与地理分布

●王文铭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南阳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此使得南阳民歌既有荆楚地区的色彩,也有中原地区的特点。鉴于此,文章以南阳小调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南阳民间歌曲集成》中205首小调的结音、音阶和音调等形态要素进行研究,并对其地理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与统计,试图探索南阳小调的区域性音乐特点。

南阳;民歌;小调;结音;音阶;音调;地理分布;中国传统音乐

序 言

南阳的民歌资源丰富多彩,南阳小调是南阳民歌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在苗晶、乔建中的《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①中将南阳归为江汉民歌近似色彩区;在蔡际洲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②中将南阳划分到中原音乐文化区。因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使得南阳民歌既有荆楚地区的色彩,也有中原地区的特点。那么我们对南阳小调的研究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南阳小调的音乐形态是什么样的?位于三省交汇处,南阳小调有何区域性音乐特点?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南阳小调的研究大致如下:

其一,对其音乐本体进行研究的。如邵小萌、[1](P119-120)冯振琦、[2](P106-109)葛春先,钞艺娟、[3](P61-63)周伟、[4](P179-183)张小萌、[5]戚晓思[6]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是对南阳民歌的音阶、调式以及演唱特点进行研究。

第二,对其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进行研究的。如李幼馨、[7](P92-98)张黎丽[8](P123-124)等。这些论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歌体裁等方面对南阳民歌进行探究。

第三,还有对其传承[9](P50-51)以及发展现状[10]、[11](P126-129)进行研究的等等。

综上所述,以往有关南阳民歌的研究虽涉及的角度很多,但专门针对南阳小调的研究不多,对南阳小调进行音乐形态以及地理分布研究的更少之又少。就其内容来看,以上研究都没有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所得出的结论缺乏数据支撑。由此可以看出南阳小调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因此,通过以上的总结和思考,笔者选取音乐形态中的结音、音阶和音调三个方面对南阳小调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其地理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试图探索南阳小调的区域性音乐特点。

本文研究的全部的曲谱资料来源于1981年南阳地区文化局与南阳地区群艺馆编印的《南阳民间歌曲集成》油印本。音乐形态的研究多种多样,对南阳小调分析也可以从很多形态要素展开,此次研究笔者以选择性分析的角度选取了音乐形态要素中的结音、音阶和音调,对每首南阳小调进行分析,然后对分析结果按照南阳现辖的2区、1市、10县③的行政区划进行分类统计。

笔者认为,通过对南阳小调音乐形态的结音、音阶和音调的分析统计,大致可以把握南阳地区的音乐风格与特点,同时也希望能为日后有关于中原地区以及荆楚地区的民歌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参考。

一、南阳小调的结音

作为音乐形态分析的局部要素,通过对结音的分析,是对一个地区音乐风格判断的参考依据之一。

(一)结音分析的意义

结音,按照传统的说法也称为“煞声”,是乐曲结束时所使用的音。杨荫浏认为,一曲中间,比较重要的音,常是每一个乐句末尾的一个结音。一个曲调中,调式就是因这一最主要的结音而定。在大多数的曲调中间,全曲最终的一音,大概是全结。[12](P42)张振涛对毕曲煞声与调式逻辑的关系提出过质疑,他认为,结音即调式主音的,属正煞的范畴;非主音的终止,属寄煞的范畴。二者都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互相不可替代的、具有不同特色的终止方式。[13](P16)蔡际洲认为,结音虽不一定就是调式主音,但为调式主音者是大多数。若从整体上作数理统计,仍可大体反映出某种音乐的调式运用状况。[14](P174)刘正维认为,终止式是调式属性的极为重要的体现者,调式与终止式是密不可分的。而调式的类别、型号特征等也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性特征,形成民间音乐特征的地域性分布。[15](P26)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结音影响着调式,调式又反映着一个地域的音乐风格,笔者选择对结音的分析统计,在于大致把握南阳小调的调式运用状况。另外,笔者此次仅对每首小调的乐曲结束音进行分析,暂不涉及乐句落音的分析。

(二)结音分析的结果

笔者对205首小调的结音进行逐一统计,得出其数量和比例如下:

表1. 205首南阳小调结音统计表

结音soldorelami♯fa总计 数量12259121011205 比例(%)59.528.85.94.90.50.5100

注:计算中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从表1中可看出,南阳小调的结音有sol、do、re、la、mi、#fa六种,结音为sol的数量最多,有122首,占59.5%,其次是结音do,有59首,占28.8%,结音为re和la的分别有12首和10首,占5.9%和4.9%,结音为mi和#fa的各1首,共占1%。南阳小调的结音以sol为主,do次之,可以大致判定出南阳小调的调式居首位的是徵调式,居第二位的是宫调式,或还有非徵非宫,似徵似宫的调式。

笔者又将205首南阳小调的结音按照现辖行政区划进行统计,得出其数量和比例(见表2)。

表2. 南阳小调结音分布表

结音地区 doremisolla♯fa总计 南阳市4 9 13 邓州市 5 5 方城县7 22 11 南召县 1 1 内乡县 12 12 社旗县1 11 3 唐河县23 4 9 桐柏县7 1241 33 西峡县3 31 7 淅川县93 221 35 镇平县132 19 135 新野县134 204 41 总计59121122101205 比例(%)28.85.90.559.54.90.5100

表2是南阳各地区小调结音的使用情况,据表2可知,结音sol在南阳地区分布最广泛,各个地区都有以sol为结音的小调音乐,其中桐柏县数量最多,有24首;淅川县、新野县和中部的镇平县数量次之;其次是结音do,分布于9个地区,主要集中于南阳中部、东部地区,其中镇平县、新野县数量最多;结音la分布于6个地区,在新野县数量居多,除此之外,其余分布在南阳的西部和东部地区;结音re主要分布于南阳南部地区,其中新野县数量占多数,其次淅川县和唐河县各3首;结音mi仅出现在桐柏县且仅为1首;结音#fa仅1首,出现在南阳中部的镇平县。

二、南阳小调的音阶

作为音乐形态分析的整体要素,对南阳小调音阶的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南阳小调的音阶运用情况及音乐特点。

(一)音阶分析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乐理中,音阶是由“宫、商、角、徵、羽”等不同的音阶名称构成的,我国民族调式也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形成的,五声音阶按五度相生律又衍生出六声、七声音阶,音阶也是判断一个地域音乐风格的标志之一。乔建中认为,音阶形式,特定音列及音调结构是构成某种风格的基本因素之一。[16](P40)刘正维认为,依附一定的音阶,突出这些音阶中一定的四度三音列是体现传统音乐民族性、地方性特征的关键。[17](P95)

笔者认为,南阳位于豫、陕、鄂三省交界处,对音阶的分析,可从整体上把握南阳小调的音阶运用情况及与邻省在音乐风格上的区别。另外,笔者此次对音阶的分析,不论异宫与否,均按实际记谱进行划分。

(二)音阶分析的结果

笔者首先对205首南阳小调逐一列出其音阶,然后再按照现辖行政区域进行归纳,数量和比例(见表3)。

表3. 205首南阳小调音阶基本状况统计表

音阶四声五声六声七声总计 数量2938327205 比例(%)1.045.440.513.2100

注:计算中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据表3可知,南阳小调运用的音阶型态共有4种,即四声、五声、六声、七声,其中五声音阶数量最多,占45.4%;其次是六声音阶,占40.5%;七声音阶占13.2%;四声音阶最少,仅2首,占1%。

表4. 205首南阳小调音阶类型统计表

音阶类型数量比例(%) 四声561210.5 567210.5 五声1234521.0 123568642.0 1256710.5 4561221.0 7124510.5 123#4510.5 六声123456157.3 1235674220.5 1#12356710.5 12#2356710.5 123#45694.4 123#45♭7710.5 1234#45683.9 12356♭710.5 124#456721.0 712#45610.5 7123#4521.0 七音1234567125.9 123#456752.4 1234#4567104.9 总计22205100

据表4可知,四声音阶有2种类型;五声音阶有6种类型,以12356居多;六声音阶有11种类型,以123567居多;七声音阶有3种类型,以加变宫和清角的1234567居多。

另外,在五声音阶中,45612音阶有2首,笔者按照在旋律片段中有fa没有mi出现,判断为上四度转调,所以45612转调后可记为12356,但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音阶类型,笔者还是将45612音阶类型单独列出;在六声音阶中有2首小调的音阶为124#4567,笔者还是按照在旋律片段中有fa没有mi出现,判断为上四度转调,所以124#4567转调后可记为123#456,但笔者也将其在表格中单独列。

表5. 南阳小调音阶分布表

音阶地区四声五声六声七声总计 南阳市144413 邓州市 3115 方城县 82111 南召县 1 1 内乡县136212 社旗县 2 13 唐河县 72 9 桐柏县 1716 33 西峡县 52 7 淅川县 1316635 镇平县 1118635 新野县 1916641 总计2938327205 比例(%)1.045.440.513.2100

表5是南阳各地区小调音阶的使用情况,据表5可知,五声音阶分布最广,覆盖南阳各个地区,且每个地区都有12356的五声音阶类型;六声音阶的分布次之,除南召县和社旗县外,其余10个地区都有六声音阶,以加变宫的123567居多;七声音阶的分布较六声音阶次之,分布于8个地区,以加清角和变宫的1234567居多。四声音阶分布在内乡县和南阳市2个地区。

三、南阳小调的音调

音调,一般是指带有某些特点的几个连续进行的不同音高的音。[18](P710)在我国民族音乐学界,由三个音构成的音调大多被认为是某种音乐风格类型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音乐形态的整体要素,对音调分析,在于了解南阳小调的旋律特点。

(一)音调分析的意义

有关“音调”分析,以往多运用“直觉式分析”,如杨匡民对湖北民歌音调的研究④;刘正维对传统音乐的特征研究⑤。这种分析方式的特点表现为往往凭借自己长期的田野考察、实践经验的积累,对音乐形态所作出的分析、判断,研究结果建立在“感性直觉”的基础上,没有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相关说明,带有一定主观性。[19]笔者采用逻辑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对研究过程和方法作详细说明。

参考蔡际洲、向文有关音调分析的方法,[20](P100-109)笔者的研究步骤为:1.确定三音列的类型。笔者对每一首小调按旋律进行的顺序,以其相邻的三个音为一组进行划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记为1,八分音符记为0.5,以此类推。音调按照三个音相差最小的音程度数进行排列。2.在划分过程中,尽量在强拍位置划分,尽量避免跨小节。对装饰音,因时值短且仅起到装饰作用,故不在计算范围内。3.将音调类型分析后,笔者以音程结构进一步对音调的类型进行分类,试图探索南阳小调的音调结构特点。笔者按照音程结构将音调结构分为A、B、C、D、E、F、G、H、I、J、K、L、M共13种。4.笔者此次对音调的分析,不论异宫与否,均按实际记谱进行划分。

(二)音调分析的结果

笔者对205首南阳小调的音调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逐一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205首南阳小调音调旋律类型统计表

序号音调类型时长比例(%) 15 6 11314.7518.85 21 2 31099.62515.76 35 1 21014.2514.54 42 3 5696.6259.99 56 1 2670.1259.61 63 5 6384.255.51 72 5 6288.754.14 81 3 5225.53.23 95 6 7204.1252.93 104 5 6127.51.83 116 1 3120.251.72 127 1 2106.8751.53 131 2 493.251.34 141 4 576.751.10 15#4 5 6701.00 162 #4 5540.77 176 2 353.50.77 181 #4 5500.72 195 7 141.3750.59 205 7 2390.56 212 4 535.50.51 226 7 233.250.48 236 7 1300.43 242 3 429.750.43 25#1 4 526.750.38 267 2 313.750.20 273 4 511.750.17 284 6 18.50.12 291 2 #46.50.09 302 4 66.250.09 313 6 760.09 327 1 460.09 333 5 75.50.08 34#4 6 73.50.05 35♭7 1 23.50.05 36#4 6 130.04 373 #4 530.04 385♭7 130.04 396 1#230.04 406 #1 22.50.04 412 3 #41.50.02 421 3 41.50.02 437 1 31.250.02 总计 6975.75100

注:计算中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表6是205首南阳小调中出现的所有音调类型及其共计时长情况,据表6可知,205首南阳小调共有43种音调类型,按照时长来算,时长最多的音调类型有561、123、512,其中561音调类型最多,占18.85%;其次是123音调类型,占15.76%;512音调类型占14.54%。

表7. 205首南阳小调音调音程结构类型统计表

外部音程类型内部音程音调类型时长比例(%) 三度A大二+大二1 2 31099.6251436.2520.59 5 6 7204.125 4 5 6127.5 ♭7 1 23.5 2 3 #41.5 B小二+大二/大二+小二7 1 2106.875251.3753.60 #4 5 670 3 4 511.75 2 3 429.75 6 7 130 3 #4 53 四度C大二+小三/小三+大二5 6 11314.75324846.56 2 3 5696.625 1 2 493.25 6 7 233.25 6 1 2670.125 3 5 6384.25 2 4 535.5 7 2 313.75 #4 6 73.5 5 ♭7 13 D大三+小二/ 小二+大三7 1 31.25100.6251.44 2 #4 554 5 7 141.375 6 #1 22.5 1 3 41.5 E大二+大三1 2 #46.56.50.09 F小三+增二6 1 #2330.04 五度 五度 G 大三+小三1 3 5225.52733.91 5 7 239 4 6 18.5 H小三+大三6 1 3120.251321.89 2 4 66.25 3 5 75.5 I纯四+大二5 1 21014.25 1439.25 20.63 2 5 6288.75 1 4 576.75 6 2 353.5 3 6 76 J小三+小三#4 6 1330.04 K小二+纯四7 1 4660.09 L增四+小二1 #4 550500.72 M减四+大二#1 4 526.7526.750.38 总计13 436975.756975.75100

注:计算中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表7是笔者将43种音调旋律类型按照排列关系对其内部音程和外部音程的结构进行划分再整理的统计表,共划分出13种音程结构类型,以C类型,即外部音程为纯四度,内部音程为大二度+小三度(或小三度+大二度)为主。

通过对音调地理分布的总结,南阳小调中运用最多的3种音调类型,即561、123、512。笔者参考“中国乐系音调系统地理分布一览表”⑤,按照该表7中音调的地理分布,可以看出南阳小调既有汉族南方地区的窄声韵基本音调特征(即561),又有汉族北方地区的宽声韵基本音调特征(即512),这也论证了南阳作为南北过渡的中原地带,音调特征上也兼具南北方特色。

结 语

通过对南阳小调的初步研究,我们可以对南阳小调的音乐形态及地理分布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南阳小调的结音有do、re、mi、sol、la、#fa六种,数量上以sol居多,占59.5%,其次是do,占28.8%。在地理分布上,以sol为结音的小调,分布在南阳现辖的每个地区,除方城县,在其余11个地区的结音比例都是最高的,证实了前人研究南阳民歌徴调式居多的看法;除结音sol外,结音do的分布也很广泛;从整体上看,除了中部的镇平县,在大体上呈现出中部较单一,东西部较为丰富的分布特点。

第二,南阳小调的音阶有四声、五声、六声、七声4种,整体数量上以五声、六声居多,其中五声以12356音阶类型居多,六声以加变宫的123567音阶类型居多。在地理分布上,大致呈现出东西部音阶类型少,中部音阶类型多的特点。

第三,南阳小调的音调旋律类型有43种,按205首小调共计时长比例,运用最多的是561、123、512;音调结构类型以外部音程为纯四度,内部音程为大二度+小三度(小三度+大二度)的C类型为主,既有南方音调特征又有北方音调特征。

注释:

①“江汉民歌近似色彩区,本区包括湖北大部及豫南、豫西南及湘北的一部分地区。”详见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

②书中提出“中原音乐文化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皖北、苏北等地。”详见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第174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年版。

③南阳市现辖:2区、1市10县,分别为:宛城区、卧龙区、邓州市、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方城县、西峡县、社旗县。另外,199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南阳县被撤销,与原县级南阳市以人民路为界重组为宛城、卧龙二区,在《南阳民间歌曲集成》中,有10首地区为南阳县的小调,本文将其归与南阳市归在一起。

④按主要音调的不同,将湖北境内的民歌划分为五个色彩区。详见杨匡民《湖北民歌的地方音调简介——湖北民歌音调的地方特色问题探索》,《音乐研究》1980年第3期。

⑤在音程与特性旋律上,南方级进为主,北方四度、五度或七度的跳进为主。详见刘正维《音乐的遗传基因——关于传统音乐的“五态、四径、三线”》,《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⑥作者根据王耀华的“中国乐系音调系统图”整理而成:汉族南方地区的基本音调特征为“窄声韵”;汉族北方地区的基本音调特征为“宽声韵”;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音调特征为“小声韵”和“大声韵”;“中声韵”音调则普遍分布于全国。详见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第388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年版。

[1]邵小萌.南阳小调调式分析[J].南都学坛,1992(2).

[2]冯振琦.南阳民歌调式结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3]葛春先,钞艺娟.南阳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3).

[4]周伟.“远”与“近”的共存——内乡民间“小调”及其使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05(5).

[5]张小萌.论河南南阳民歌小调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把握——以《哄娃娃》、《绣荷包》为例[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6]戚晓思.南阳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演唱风格[D].星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7]李幼馨.南阳地理文化环境对南阳民歌的影响[J].南都学坛,1991(2).

[8]张黎丽.南阳民歌五声调式的产生与发展[J].南都学坛,2000(2).

[9]杨林.南阳淅川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民族音乐,2011(1).

[10]尚晓丹.河南南阳地区民歌现状研究——以西峡县丹江号子、西坪民歌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1]邵小萌.豫西南民歌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音乐,2006(3).

[12]杨荫浏,曹安和合编.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资料期刊)[Z].上海:万叶书店,1952.

[13]张振涛.中国传统音乐非常规煞声型态试析[J].黄钟,1990(4).

[14]蔡际洲.“辽金北鄙”遗音与南北曲音乐之渊源——兼论‘蕃曲’在戏曲声腔史中的地位[J].黄钟,1993(Z1).

[15]刘正维.我国民间音乐的调式型号与板块分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2).

[16]乔建中,苗晶.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2).

[17]刘正维.四度三音列——传统音乐的“染色体”[J].中国音乐,2009(1).

[18]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19]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分析[Z].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专题讲座,2018年7月.

[20]蔡际洲,向文.长江流域“巴蜀-荆楚”音乐文化区划问题[J].中国音乐学,2017(1).

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导师蔡际洲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谨表谢意。

J607

A

1003-1499-(2020)01-0023-06

王文铭(1994~),女,武汉音乐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2019-01-23

责任编辑 春 晓

猜你喜欢
音调音阶小调
春的呼唤
新航空(2024年3期)2024-06-03 22:25:26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乐器(2021年10期)2021-10-29 02:13:17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乐器(2021年8期)2021-09-10 07:22:44
四 季 相 思
青年歌声(2019年6期)2019-06-26 09:17:18
思 夫
青年歌声(2019年1期)2019-01-24 07:53:08
五河小调
北方音乐(2017年21期)2018-01-25 02:22:25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翻译的书与翻开的局——纪念《论各民族的音阶》翻译三十年
小调[六首]
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