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颖怡 张东 利梓琪 顾家玮
摘 要: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纲领性文件。我国从2008年奥运后进入“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的现象在较发达的城市非常普遍,通过研究分析“全民健身”的大范围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佛山市的“武术健身”模式,寄望能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全民健身;武术;发展模式;佛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群众体育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各级政府、社会群众愈发重视“全民健身”运动,健身行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指的是全体人民增强身体素质,倡导全民每天至少参加一次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及以上的健身方法,并建议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测。
一、“全民健身”的现状
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国颁布实施,《纲要》实施后,出现了积极的影响,也呈现了新的问题。
(一)实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的积极影响
1.健康意识大幅提升,人均健身面积提升。全国全民健身的范围主要在户外公共区域、健身中心、体育场馆和居家健身四方面。以佛山为例,2018年全民健身活动及比赛共231项,参加人数超350万人次。体育运动场地面积有166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运动面积保持在2.18平方米。
2.体育消费总规模提升,拉动内需增长。全国体育及相关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运动健身行业形成以服務、设施建设和器材装备制造为主的局面。佛山市内,武术健身消费的支出比例较高,包括武术健身服装、器械、会费、比赛费等。
3.互联网健身兴起,科技带动健身行业升级。出现一批像KEEP的互联网+健身的企业,为中国运动健身人群提供健身教学、跑步骑行、运动社交、饮食指导、电商购物等一站式运动解决方案。
(二)实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出现的实际困难
1.多数健身为标准化,缺乏特色和持久吸引力。大多为统一课程服务,且运动场景集中在健身房、体育中心,难以对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产生持久的作用。
2.健身行业结构水平参差不齐,运行效果不佳。互联网+运动健身企业多数以B端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在C端用户方面仍需开拓更多的消费点与消费场景。传统健身房提供的服务通常为健身房的场地使用权及私教课程,但获客后缺乏配套的用户服务体系,对用户体验的重视程度较为不足。
3.运动健身的消费理念虽有成长,但消费习惯仍需引导。中国运动健身人群坚持运动的原因主要是保持健康,缓解压力,改善外型、减肥瘦身。但体育消费仅停留在衣服、鞋子等外在快消品上,对于像记录运动数据智能手表、跑鞋、心率带等高科技运动衍生品的消费力度不足。
二、佛山“武术健身”的发展模式
(一)佛山武术文化源远流长
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祥地,尤以咏春、洪拳、蔡李佛拳等多种拳种扬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发展中心在2004 年向佛山授予了“武术之城”称号,这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目前佛山市习武人数超过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叶问、李小龙、黄飞鸿等题材丰富,影视作品众多,其中,李小龙在全球共拥有2亿以上的影迷,是“世界最多影迷的武术家”的世界记录的保持者。佛山以武术主题的文旅景区,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功夫迷慕名而来,影响广泛。
(二)佛山“武术健身”发展模式
有言道:“天下功夫出少林,南派武林盛佛山。”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武术健身这一概念很早就在佛山扎根,武术传授延伸到校园、公园、互联网等,得以校园武术操、武术晨练、互联网+大众武术健身等形式呈现。
1.校园武术操。2016年9月,佛山市教育局召开《佛山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校园武术特色发展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指出佛山将推进佛山传统武术进校园,并发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相关武术课程、创建学校特色武术队,到2018年佛山将创建不少于20所具有佛山本地武术特色的学校。
2.武术晨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在不断推进,老年人的生活备受大众的关注。作为佛山本地老一辈的人,对传统武术的喜爱不言而喻,将武术健身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当前佛山本地所熟知中山公园、祖庙、三水北江体育休闲公园等,在公园里可常见太极拳、咏春的晨练人士。
3.互联网+大众武术健身。互联网打破了场地的局限,武术的传播有了新的飞越,客观上推动了“全民建设”的发展和交流。例如,佛山武术协会官网上,涵盖了佛山本土的武者、武术以及赛事安排等,将武术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更多的人可以知悉佛山功夫,不甚了解的部分也可以在这找到相应的指点迷津,给予实现武术健身更加便捷的方式。
4.打造武术文化旅游产业圈。打造“武术一条街” 推动武馆转型升级。16年,佛山市发布了《武术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发布的《“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更提出要重点打造“世界功夫之城”,设立佛山功夫角、佛山功夫嘉年华、国际蔡李佛拳赛等品牌赛事,继续擦亮“佛山功夫”这张名片。
三、佛山“武术健身”的发展困境
(一)武术体系管理不规范
佛山作为南派武术的重镇,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洪拳、咏春、蔡李佛等各派拳种,然而,与禅武合一的少林功夫、和谐中庸的太极武术相比,佛山武术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文化定位,所以导致群众对佛山武术品牌的价值体系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没有一套成熟的武术体系,在发展武术健身过程中具有随意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发展。
(二)群众兴趣不足,传统健身形式传承难
在当代“快餐文化,追求潮流”的影响下,人们难以静下心学习传统的文化;而在竞技体育的冲击下,更显传统文化缺乏创新,固本守旧。武术有两种传承的方法都较为传统,一是家族传承,在如今少生、晚生的生育观念下,以及青年人皆为生活而奔忙,传承人和传教的时间越来越少;二是师徒传承,择师应择优,过去武术文化盛行,谁优谁劣,人们口口相传,这种宣传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
(三)项目发展资源不足
竞技体育盛行,体育很大程度都是以为国争光为目的的,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我国也在积极鼓励各级政府大力发展适合普通群众的体育项目,但依旧有许多工作只是为了完成指标,而没有深入去发掘适合普通群众的体育形式,重点依旧放在竞技体育上。国家体育总局曾指出当前国家健身项目发展的资源有限,全民健身的发展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的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传统武术实战性更强,不适合当下群众的需求,需要科学的改进,我国在体育健身方面的科学专家,基本都投身于竞技体育行业,人才引进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文耀.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2012(16):93-94.
[2]王胜鹏.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困境及其开发策略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01):54-57.
[3]王福林,黄聚云.文化软实力提升背景下地方特色健身项目的发展——以上海地方特色健身项目为例[J].体育科研,2012,33(01):32-36.
[4]韦信宽.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1,28(0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