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娟娟
摘 要: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看图写话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看图方法,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继而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展开分析與讨论,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内容及自己的想象将其表达出来的一种写作训练。看图写话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多样化写作,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进而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基础。鉴于此,本文根据我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展进行探讨。
一、增加多样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图片类型,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图片内容,通过观察其中的细节对其进行具体描写,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比如,在《找春天》这一课的教学中,叫死可通过多媒体先为学生展示一组春天的图片,其中显示的内容是春天的景物,让学生一边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一边对比课文,对图片内容进行描写,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如有学生观察到图片中有树木、风筝、小鸟、白云等,有学生看到图片中的柳树、小溪、玩跷跷板的小朋友等,学生主动组织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内容。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图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掌握识图方法,提高写话能力
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进行单纯地看图写话练习,而应注重指导学生识图方法,教给学生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如长短顺序、大小顺序或者空间顺序等,然后再对图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进行具体的描述,以此突出图片的重点内容,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比如,在讲《大象的耳朵》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在向学生展示了图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来对图片进行描述,如让学生用文字来描写大象的耳朵,或者用文字来描述动物的外貌、神态及表情等,然后与文章内容进行比对,看看作者哪些地方写的比较好,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正,以此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在看图写话教学中,指导学生识图方法对促进学生主动写话,提高学生写话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创建合作课堂,优化教学质量
合作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性较差,所以在看图写话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建合作课堂,调动学生参与看图写话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合作描述图片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丰富学生的文字表达形式,进而提高看图写话的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寓言两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椅子哦组为单位展开学习;然后出示这个成语的图片,让学生学生合作进行讨论来进行描绘,主要对象有牧羊人还有羊,学生需要描写出羊是逃出的,牢是坏的,这里的场景要描写清楚,描述牧羊人进行补牢的动作;除此之外,由于图片类型有时是单幅,有时是多幅,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描述时既要保证清楚但也不应过于冗长,要符合图片主旨。待学生描述了图片之后,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与总结,让学生知道这个成语的道理“做事情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改正,知错就改以此减少损失。”由此可见,创建合作的课堂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为看图写话教学的开展增添了更多趣味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文字表达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看图写话教学中,应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练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乐于写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看图教学的目标,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詹李英.巧引导,趣写作,构建低年级看图写话新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85-86.
[2]戚栋.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的反思与探索[J].文学教育(下),2020(01):186.
[3]杨慧.浅谈低年级小学生语文看图写话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9(3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