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辩证关系问题

2020-06-29 15:37仇春华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性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科學性二重属性。一方面,应该以意识形态性统领科学性,突出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以加强科学性来达到增强意识形态性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意识形态性;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要形式是实践教学,在教学环节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是必然要求,意识形态性应该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同时,实践教学无论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方法、一种模式还是一种课型,科学性都不可或缺。因此,突出意识形态性,同时兼具科学性,才能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

1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色彩,意识形态总是从属于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只能是这一社会中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德育与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定政治立场,使教学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既往的历史经验所在。

2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科学性

宏观上,思想政治教育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理论上的兼容性,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中,以其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保持着自身的科学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体系中,无论是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内容,还是法律规范方面的教育内容,也就自然具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备的科学性。

微观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程教学内容上,这一课程体现为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的有机结合,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并回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方面的各种理论及实践问题,体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说,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科学性。

3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辩证关系

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共存的两个基本属性。我们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在人的社会实践不断进步的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应该是辩证统一、有机结合的关系。

3.1 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突出意识形态性

对于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内涵来说,实践教学内容必须与政治课的理论内容密切相关。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看,虽然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或专业课实践教学在方式方法上有某些共同特征,但在目标定位上有本质的不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而言,通过各种形式、反复不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和法治思想,并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心理品质和政治素质,才是其终极目标,它带有显著的意识形态性价值取向。

3.2 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兼具科学性

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不同于一般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特殊内涵和目标指向,但无论是作为一种实践课型还是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模式,要想达到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无疑应该兼有科学性。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实施理论教学一样,要有运行保障、课程设计、组织管理和育人长效机制的科学性、系统性设计,缺乏科学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无法正常开展的,更不可能获得满意效果。

4 实践教学中要坚持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

通过上述分析,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必须坚持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二重属性的辩证统一与有机结合。应做到:

(1)以意识形态性统领科学性,确保意识形态性处于主导及支配地位。要坚持把其意识形态性作为本质属性、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正确认识,坚持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上成政治课的思想不动摇,绝不能上成一般的专业实践课。突出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意识形态性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独特价值依据。无论哪种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都必须坚持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

(2)依托和加强科学性,确保意识形态性的教育效果。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需要进一步明确,理论基础的研究亟需加强,尤其是面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新变化,如何科学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如何提高实践方法的科学性、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的科学性是保证实践教学意识形态性效果面临的严峻挑战。统筹解决目前实践教学各个层面科学性欠缺的问题,就必须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只有把实践教学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建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系统工程,构建一个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相互关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增强其科学性。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要在明确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和目标指向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把握实践课的内容体系、独特的实践方法和评价激励机制,制定确保师资和经费充足、时间安排合理的具体规章制度,这些是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强科学性、并依托科学性保证实践教学意识形态性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黄振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7).

[2] 阎占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

[3] 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07).

[4] 庄文,邱永明.人才成长规律论[J].人才开发,2008(02).

[5] 李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3).

[6] 孟庆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创设[J].教育与职业,2010(12).

[7] 秦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

[8] 周茜蓉.在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之间——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二重属性关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上半月·综合),2005(04).

[9] 李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4).

作者简介:仇春华(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科学性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论提高农村经济统计准确性及科学性
语言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数列概念教学探究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立足听说读写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