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乐演唱是具备创造性特征的艺术实践活动,是对作曲精神与情怀进行再现,也是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创造性分析与挖掘,并赋予作品意境和神韵。基于声乐演唱的特征,在声乐教学当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在二度创作当中展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体现学生的创造潜能。本文将着重就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分析。
关键词:声乐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成为关键,必须对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加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在确保学生声乐演唱质量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潜能,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好基础。过去的声乐教学侧重于声乐理论的灌输,不能够调动学生声乐学习的创造力与热情。因此,必须在声乐演唱中渗透创造性思维培养,以此来彰显声乐演唱的创造性特征,保障声乐教学质量。
一、加强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奠定创造性思维培养基础
在具体的声乐教学环节,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并了解多种音乐作品。不同的作品在调式、旋律、结构等诸多方面差异显著。为了调动学生声乐学习的内在情感和演唱情绪,首先要带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把握作品的音乐特征与内涵,并让学生在把握特点的过程中找寻创作者的意图,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声乐演唱方法与内容。例如,在对《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音乐作品进行学习时,为了对作品单三部曲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特征进行体现,并以此为基础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就要带领学生剖析作品的第一乐段,用抒情明亮的音色演唱该乐段,并在演唱时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思考主人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在对第二乐段进行学习和演唱时,仍旧要先做好音乐作品的分析,并将第一和第二乐段进行对比,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并且唱出差异。在第三乐段的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虽然这个阶段是对第一阶段的原样再现,但在实际演唱时,要把主人公寻找心爱姑娘的坚定信念表现出来,在区分情感内涵和深度的过程中强化创造性思维。
二、引入多元教学方式,保证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
声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契合学生的特征,会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效果。以往的声乐教学,就是因为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上非常单一,没有与时俱进地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才大大降低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大力倡导培育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势下,教师需要从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着手,推动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全面提高。例如,在讲解《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为了让学生把握这首作品所显现出来的内蒙古草原风情以及对于内蒙古草原和家乡热爱的情感,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法,用生动直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把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民族语言特色等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内蒙古草原视频资料的过程中,沉浸到音乐作品营造的情境中。有了这样的情境体验,学生会更加深入地进行创造性思考,从而实现声情结合、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境界。
三、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助推创造性与个性思维养成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声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主要和学生个体差异大以及学生存在传统思维局限有关。声乐教学的活力主要来自学生在声乐学习当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而要保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针对同样的音乐作品会得到不同的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因材施教能够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局限,提高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例如《我爱你中国》这部音乐作品,其内容和旋律所展现出的是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深切眷恋。为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把控力,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指导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结合作品内涵与音乐旋律,把自己当作是海外赤子的一员,并融入个人情感,发挥想象力,用声乐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先指导其对影片《海外赤子》进行观看与欣赏,品味影片主人公的情感,把握其中的爱国情,之后再将相应的情感理解融入音乐作品的演唱中。
声乐演唱活动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想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就要关注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声乐教学的设计与安排当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與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激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真正品味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消除以往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阻碍。
参考文献:
[1]颜雄心.声乐教学中内心感悟与机能调整的关系[J].四川戏剧,2019(07).
[2]孙丹.论歌唱思维在声乐教学及演唱中的应用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7(15).
(作者简介:雷青翰,男,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