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利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遍布于各个方面与阶段,已成为数学教师们较为注重的问题。数学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效率的提升。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提出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应对策略。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意义
(一)数学素养概念
数学核心素养指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掌握关键信息,让学生在利用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厘清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数学学科形式较为复杂,是一种无法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的课程。数学学科虽形式较为多样,但其蕴含的思想实质却很简单,只有运用较为成熟的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学科知识。
例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内容时,仅靠理解定义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移与旋转模型,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因此,加强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定义、公式及概念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
(一)小学数学涉及知识面较广
数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不仅种类众多,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受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小学数学课程已降低了一定难度,但对天性好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仍很大。
(二)课程内容较为抽象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均很强的课程,部分知识内容难以通过生动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部分学生在学习此类内容时,由于学习难度较大,出现排斥心理,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与方法,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与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通过丰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展开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测量》内容时,为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讲解为辅,通过引导学生估测身边物品的长度、厚度或宽度,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身边物品入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际测量,加深了对测量单位的认识。
(二)增加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我们的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数学知识更好地融入生活实践中,让学生透过生活实践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应充分备课,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抓取教数学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在了解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精细设计课堂问题,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将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有机集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最大公约数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以报数的方式,分别说出18与30的约数,在学生说出正确结果后,让学生分别说出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这种报数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爱玩天性,既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新颖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借助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或网络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圆柱、圆锥和球这一内容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借助了多媒体教学,将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圆锥和球形物品展示给学生,如电线杆、树桩、易拉罐、沙漏、陀螺、篮球、足球等。这种贴近生活的实物展示,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受各自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及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与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据学生各自特点与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笔者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针对优等生、中等生及差等生。如小红有24个苹果,与小明拥有的苹果数相比,小芳的苹果数等于小明的。设计的问题如下:小明有多少苹果?小红与小明共有多少苹果?小芳有多少苹果?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要求,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又提升了数学教学有效性。
总之,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合理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