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藜芬
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中的教师为课程实施主体, 以本班幼儿及家长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开发、实施与评价的一种课程。这一定义体现着“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倾向。鉴于种种原因,教师们在班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是笔者对此的一些思考与分析。
一、班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对班本课程的认识片面、模糊, 对班本课程的价值定位、内涵认识不清, 缺乏班本课程的开发兴趣和信心。
(二)教师高度依赖教材, 所开发的班本课程脱离本班幼儿的现实生活和兴趣, 或是完全依赖某学校或某教育机构编写的幼儿园教材进行教学。
(三)班本课程的开发流程不规范, 随意性大。班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对本班幼儿学习需要的准确捕捉和分析,而很多教师则是在忽略幼儿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想当然”地决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四)面对不同幼儿的奇思妙想、各种各样的兴趣点, 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未能将幼儿的兴趣、需要准确地转化为合理的课程目标。
(五)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筛选与整合力不从心。
二、班本课程开发的问题追因
(一)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架空了班本课程开发的认知基础
作为一种课程类型,班本课程在教师头脑中对班本课程的理论建构是班本课程开发的认知前提。教师对班本课程的内涵厘定、价值定位的认知模糊以及“盲跟风”“随大流”的现象,正是源于头脑中未形成清晰稳定的课程观。教师必须具备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与发展需要的清晰认知及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专业理解,才能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准确地转化为课程目标。此外,班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创生的过程,而课程创生则需要教师具备课程创生的素质。扎实、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是课程创生素质的一部分,是进行课程创生的坚实基础。因此,失去了专业知识的奠基, 班本课程的开发举步维艰。
(二)教师主体意识的缺失, 削弱了班本课程开发的活力
教师是课程价值的实现者。课程需要经过教师才能完成从静态的文本向实施中的动态课程的转变。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包括教师对自我主体角色的确认和对幼儿主体性的重视两方面。首先, 幼儿园教育目的的达成离不开教师在课程开发与生成、课程规划、课程实施与评价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主体角色的隐蔽会导致教师过度依赖课程文本及配套资料。究其原因:一是幼儿园未将课程决策的权利交还教师,缺少对教师开发班本课程的时空、资源等条件的必要支持;二是教师对自我主体角色的迷失,未激发出自我在班本课程开发中的能动性。其次,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是班本课程开发的起点,教师如果對幼儿的经验水平、兴趣点和现实需要未给予充分的关注,只是一味地按照固定的文本材料实施课程,就忽视了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
(三)教师课程资源利用不当,阻碍了班本课程目标的完成
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目的得以达成的必要条件。首先,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它不是现实的课程要素和条件,必须经过课程实施主体自觉能动地加以赋值、开发和利用, 才能转化成现实的课程成分和相关条件,发挥课程作用和教育价值。其次,课程资源具有不确定性,课程资源是客观社会资源经主体意识筛选后的、具有主观与客观特点的资源,每个人筛选课程资源的标准均不同。课程资源的潜在性和不确定性意味着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当教师面对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时,势必要考虑课程资源各要素的选择和相互联系。如何围绕课程目标建构合理的课程资源结构以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果,是影响教师进行班本课程开发的瓶颈之一。
三、班本课程开发的路径方法
(一)厘清班本课程存在的价值
“以班级为基础的课程建设”一直是实现幼儿园课程教育价值所不懈探寻的主题。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在班级落实的课程形态,是将园本课程与本班幼儿、教师、家长进行整合,增强课程内容与本班幼儿的现实生活、班级实际、幼儿需求的适切性, 呈现综合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因而班本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完全依附于园本课程, 是教师施展教学智慧的自由空间。当然, 当教师认为可将园本课程在本班进行延伸或拓展时, 班本课程可作为园本课程的补充。教师头脑中应清晰班本课程开发的逻辑。
(二)深化教师班本课程主体意识
幼儿园管理者要主动构建灵活的课程管理制度, 促进教师课程主体意识的确立与发挥;要尊重教师的课程决策权, 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课程创生;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专业眼光和清醒的课程文化自觉意识。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教师要以幼儿的实际经验水平和范围为基础,围绕儿童的兴趣点和现实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大胆进行课程创生,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教师自身要主动寻求课程权力对课程行为的支持, 合理化自身的课程行为。
(三)强化课程资源整合意识
课程资源整合意识的树立要明确“整合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整合”两大问题。“整合”意味着围绕课程目标将经过筛选的相关课程资源要素组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为什么整合”则在于课程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和资源利用的全面性与有效性的提升, 课程资源的整合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内容,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提升课程敏感性,积极将专业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将潜在的客观存在转变为课程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智慧。同时,要自觉培养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在生活中思考教育,将教育融入生活。要从鲜活的实践活动中真正了解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从失败的课程整合实践中总结教训,从成功的课程整合实践中树立课程整合的自我效能感,一次次生动的教育实践是切实提高自我课程整合意识的源泉。
关注教师课程意识,厘清教师与课程的天然联系,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存在价值研究,为探寻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开发途径提供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