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趣味化识字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

2020-06-28 08:45朱美燕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4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

摘 要:識字教学是语文的基础。教师要转变识字教学观念,构建出行之有效的开放、轻松、趣味盎然的识字教学策略与路径,提升识字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快速识字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识字教学;汉字知识体系;识字效率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肩负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小学生学习掌握汉字是一生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基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承载着低段教学的半壁江山。只有正确掌握了汉字,阅读和习作教学才有了前提与基础。所以,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研究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直以来,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无论是集中识字还是随文识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便是汉字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构建汉字知识体系的缘由

1.历史原因

汉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阶段,汉字的字形与字体不断规范化与稳定化。自从楷书诞生以来,其字形字体也就稳定了下来,基本笔画也逐渐确定了下来——“横、竖、撇、捺、点、折”,这些基本笔画使得汉字的字形得以规范化,每个字的笔顺及笔画数也固定了下来。楷书是汉字的标准字,随着印刷术的不断发展,渐渐出现了宋体、黑体等有变化的字形。汉字已经由象形图画转变为笔画,复杂的图形变为具象简单的笔画。每一个汉字由简单的笔画组合而成,有固定的笔顺与书写规则。汉字在数量上有将近十万个,表意文字的主体为形声字,有大约一万个,常用汉字为三千多个。这么多的汉字可以组合成无数个词语或词组,以及无穷个句子,各式各样的句子连缀起了文段。汉字是中华文化璀璨的瑰宝,彰显着中华文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书写着汉字演变的文明。建立汉字知识体系是势在必行的迫切之举,能够使得小学生从小对汉字及汉字文化进行优质的学习以及很好的传承。

2.课标要求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基础中的基础,是低年级的孩子学习语文的开端,也是孩子们智慧启蒙的载体。学习了汉字,掌握认记了大量的汉字后,学生才可以进行有效的阅读与写作。字词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由字词的学习打开语文知识学习的大门,继而接受更多的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低年级要重视识字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认识汉字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低年级要掌握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这么多的汉字数目,需要我们耐心施教,施以方法,将识字教学定位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能力的强与弱,以及识字量的大与小,将决定孩子以后阅读能力的高与低。

3.教学现状的要求

当下,汉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学中缺乏系统的认识与科学的规划。教师对于汉字教学的基础地位还没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由于认识不够,导致对汉字教学应该教什么以及怎么教没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没能达到一个科学的认识高度,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记过程中。对汉字的辨析以及汉字背后的文化挖掘得还不够,没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每一个汉字。如果能形成科学而系统的对于汉字整体文化的体系建设,从不同方面去认知汉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使得学生愿意并且乐于走进汉字的世界,定能提升汉字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快速、更好地掌握汉字。

二、汉字知识体系的基本梳理

汉字知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汉字的字形知识、字法知识、音形义知识等,这些知识是汉字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个知识:字形知识

汉字是承载中华文化的方块字,每一个汉字都由基本的笔画与部件所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有“横、竖、点、撇、捺、折”,以及延伸出来的“横折钩、横折钩撇、竖弯钩、撇折”等,一个个笔画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字。汉字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合体字又由各种基本结构所组成,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结构等。每一个合体字都有它所属的结构,我们依据不同的结构,按照笔顺的基本规则书写每一个汉字,间架结构决定了汉字的形体,汉字在笔画的穿插避让中,在部件的有机组合中,生动而形象地成为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第二个知识:字法知识

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们在进行汉字教学时,会依据不同的字法对汉字进行归纳与讲解。识字教学最主要的方法无外乎集中识记法和随文识字法,并沿用至今。集中识字是将多个生字进行集中的指导与认记,随文识字法是将生字置身于不同的语言环境,随文进行识记。不同的识字方法,在效果上也会有所差异。传统的“六书”说是将生字的字法知识具象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这样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归类识记,以及对于字义的理解,学生也能从中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以及文明的传承史,深刻地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通过对汉字字法的认识,并将它运用到实际的识字教学中,是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与年龄特点的,对于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大有裨益。

第三个知识:音形义知识

在汉字庞大的体系中,音形义存在着历史的演变和必然的联系。同音字、多音字、多义字等构建了音形义体系。多个汉字具有相同的读音,对于同音字要能很好地辨别每个汉字不同的意义。一个汉字具有多个读音、两个读音、三个读音,甚至四个读音,比比皆是,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义。多义字是指一个汉字具有多重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相同的字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汉字音形义相互连接、相互交融,共同构成汉字有趣的文化。梳理这一知识对汉字教学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汉字知识体系的实际搭建

汉字知识体系的形成与构建对识字教学将起到系统的引领作用,有利于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

1.根据汉字字形知识将汉字进行合理的归类,在进行集中识字时做到字形同类的同时指导点拨

比如,将左右结构的几个字从众多的生字里归纳到一起,进行分析讲解。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哪些,我们在集中识记时如何破解识记的难题。对于独体字,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笔顺。对于书写易错的生字要格外重视,指导学生按照书写规则写对每一笔,保证书写的顺序及美观。汉字的字形知识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汉字文化的形体美,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字形,书写汉字达到美观的程度,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2.根据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与含义,正确运用每一个汉字

小学生容易将生字的字音读错误,尤其是多音字不好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这个字究竟读哪个音,只有明确了它所属的含义,方能判定它应该读哪个音,不至于读错。同音字要能辨别,不同的字形,相同的读音,要培养学生自主识记的能力,同时教会他们进行归纳整理,做一比较,以便更好地区分。多义字要正确辨别每个含义,组成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彰显不一样的意义。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汉字在音形义上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整理,进而更好地识记每一个汉字,掌握了方法,进行了比对,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才能更精准地运用语言,不断巩固与训练,达成强化记忆的结果。

3.挖掘汉字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之浓郁

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着专属于它的文化内涵,有些汉字还有着有趣的小故事。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引导,激起学生寻找汉字文化的兴趣。看似枯燥的汉字,其实并不是完全无趣的,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与挖掘的心,揭开汉字背后的文化,就会发现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里有那么多关于汉字的有趣故事。透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直接或间接地发现古人的智慧、情趣,以及他们的希冀。汉字不仅有工具性的一面,还有传承文化的功能性,汉字文化魅力应该渗透在我们每一节识字教学的课堂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透过汉字了解我国的文化。

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实践还在路上。以往传统教学中,识字的趣味性不够,对汉字文化的关注甚少,也无法通过识字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用语言与画面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故事中、游戏中进行有趣的识字教学。学生因年龄特点喜爱这样的教学方式,乐于接受。有了乐学的意愿,再辅以多样的识字方法。识字方法的多样性也是趣味化识字的一方面,如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编字谜、看图识字等都是学生最乐意运用的识字方法。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复现,这也是识记生字的好方法。一遍遍在词语中、在句子中、在语段中、在文章中反复跳现,是一次次加深记忆的过程,水到渠成地就认识了这些生字。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将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与声音应用到识字教学中,必将稳步提升当今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汉字背后的文化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学习要素,教师要善于发现汉字的文化,引领学生走进汉字的世界,让生动厚重的汉字文化走进学生的视野,使其去主动了解每一个汉字的故事,閱读有关汉字的趣味故事,挖掘背后的文化,厚植汉字文化基因。在识字教学中,逐步去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创新思维,更新理念,让传统识字教学向趣味识字教学转变,提升识字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实践的路上,还有很多待提升之处,逐步完善,逐步改进,将识字教学推向更深更广的研究中,形成一套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注:本文系2018年度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项目“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8NXJY1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美燕,女,银川市实验小学阅海一校区教师,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比较”策略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