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高
摘 要:伟大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言:“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是衡量人行为的制高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这是教书育人之根本。本文笔者在乡村小学从教二十多年来,从一名乡村学校管理者的角度解析德育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及其影响。
关键词:乡村小学;德育;教学管理
优化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在“立德树人,以德载人”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从德育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教学管理中德育缺失,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学校德育质量,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乡村学校,由于乡村学校学生大多来自于留守家庭,单亲家庭,多数学生家离校都比较远,而且多数学生都在校寄宿,这是目前乡村学校最显著的特点。因而结合学校这一实际情况,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德育与教学管理双重角度出发,齐抓共管,共建和谐校园环境,共促学生全面发展。
一、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丰富德育内容
德育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旋律”,也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体现。加强德育教育必须要依靠德育课程。结合乡村学校实际情况而言,我们应该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构建特色树人校本课程体系。针对此情况,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是构建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我们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触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开展《古诗文诵读课程》、《传统节日课程》等,例如开设《古诗文诵读课程》,使学生的诵读能力、诵读技巧突飞猛进,又达到育人的目的,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像我校在开展全校三至五年级的《古诗文》、《三字经》比赛诵读中,学生主动性高,积极参与,反响很大,效果良好。又如《传统节日课程》,我们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节日的由来、习俗、典故、活动以及演变,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制作精美的卡片和手抄报等,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德育内容,提高育质量。
二是开设学校各种社团队课程。例如组织“歌唱团”、“美术团”、“书法团”、“作文社团”、“篮球团队”,通过社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行动、合作、探究等能力。例如我校开展的每年学生美术绘画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中,不同年级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并且都获得了学校设置的相应名次,获得成就感。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社团队活动中通过自已亲身实践获得知识技能,还在活动中达到共同育人的成效,真正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改革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乡村学校德育目的和内涵更加复杂和多元化,德育的环境和条件也更加艰难。因此,乡村学校德育的方法宜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传统的德育方法忽视学生内部的动机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缺乏整体性思维,由此,乡村学校德育方法的革新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反思:第一,强化道德实践,将道德行为从学校拓展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一致性;第二,尊重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创办各类学习组织和兴趣组织,例如:班级共同体、兴趣社团队、学生自治组织等,促进学生道德兴趣的多方面发展;第三,注重道德的文化基础和精神根基,在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乡土伦理和传统精神,筑起乡村学校德育的文化基石。
三、发挥制度育德功能,实现学校民主化管理
制度何以育德?杜时忠及其博士学生刘超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理论上,制度因其影响的深刻性、广泛性和评判的明确性,相较于道德具有优先作用;在实践中,道德的制度通过民主、平等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促进制度中道德认知的内化和道德行为的产生。
首先,实施民主化管理,要引导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让教师自觉地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能积极主动地从教材隐含的德育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德育元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学校德育一体化管理队伍评价”等评价制度,对德育一体化的开展情况、队伍建设、制度完善、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学期和学年评价。着眼于工作队伍一体化,重点抓好年级工作小组、班主任和育人导师这三支队伍。
其次,实施民主化管理,让学生参与制定、学生监督实施,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合理性论证,即可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同时,在道德的制度建设中培养道德的个体。
四、落实生活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觉
一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村农作物种植的优势,让学生親身体验,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掌握农业和科学技术现今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体验。譬如组织学生充分深入本社区有机蔬菜大棚的德育教育基地,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劳动工具和技术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同时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果实得来的不易,接受感恩父母、感恩劳动者的教育。
二是充分挖掘当地人文、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特色,亲身感受朝夕生活的社区中的文化因素,学生亲身发现、感悟文化的魅力,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及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形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农村儿童少年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现代化建设,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确立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结束语
“春雨润物,明德育才;泽流及远,千里思源。”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学校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地方,而“德”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真正有德之人方能成为有才之人。故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必“以德为先”,加强和完善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落实德育教育以及学校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以德载人”,以德育助力学校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康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麻雀学校”的生存及发展[J].中学教学参考,2018(30).
[2]侯学峰.将德育渗透于学校管理之中[J].基础教育参考.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