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一线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0-06-28 08:35鲜于云艳
医学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公共卫生抗疫

孙 琼 耿 晶 李 筱 鲜于云艳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60;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武汉,4300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在全球流行,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截止到4月23日24时[1],武汉累计确诊病例50333例,累计死亡病例3869例,占比全国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比例分别为60.8%、83.5%,其确诊人数和患者危重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医护人员在各种灾害或危机关头常常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成为救援队伍的主力[2],但有文献显示,在灾害救援中和结束后,救援护士会经历情绪管理和技能的挑战,面临组织管理、伦理及法律等问题[3-4]。此次武汉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重灾区,各个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紧缺,因此普遍从临床科室抽调护士至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后简称抗疫一线,指急诊科、发热门诊、感染科、隔离病房等)。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度挖掘武汉某大型医院抗疫一线护士的工作体验,了解其在抗击疫情中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总结其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以期为管理者的工作改进和培训提供方向,也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获得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研究者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该大型医院各科室抽调至抗疫一线的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③支援时间≥2周;④自愿参与到本研究。研究样本量以“饱和”原则决定,即护士的访谈内容不再有新的信息出现为止。访谈护士共10人,以A-J来表示,一般资料见表 1。

表1 抗疫一线护士的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应用访谈法收集资料。访谈遵循知情、自愿、保密原则,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及方法,承诺用编号代替姓名,以取得护士的信任和同意。访谈在单独房间或通过微信视频进行,保证环境安静,过程不受干扰。访谈前拟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内容主要有:①疫情刚爆发时是什么感受,去一线支援时有什么想法;②支援前有哪些准备工作和培训;③在支援工作中有哪些困难,您是如何克服的;④在支援工作中有哪些事件让您影响深刻,您从中有何收获;⑤您对这次疫情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等。访谈前经护士同意后进行录音,同时如实记录。访谈中尽可能鼓励护士表达出内心体验与想法,研究人员同时记录其非语言行为(语气、行为)。

1.2.2 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分析根据现象学研究中的Colaizzi[5]七步法来进行:仔细听取录音及访谈记录,吸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编码反复出现的观点,汇集编码后的观点,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类似观点,返回被访谈者处求证。分析、推敲每份资料,提炼共性内容,形成主题。

2 结果

本研究共访谈10名护士,访谈时间28-53分钟,平均(40.6±5.8)分钟。对所有访谈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分类、归纳,共提炼出3大类主题:因疫情导致的负性情绪(对未知的恐惧和害怕;担忧自己被感染;担心家人的生活;工作中的心理压力)、抗疫中面临的困境(防护用品引起身体的不舒适和增加工作难度;工作职责和流程不完善;缺乏院感防控和各专科护理知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不完善)。

2.1 主题一:因疫情导致的负性情绪

2.1.1 对未知的恐惧和害怕。护士在进入支援部门前,大多只能通过新闻或网络了解疫情,缺乏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普遍内心感到恐惧。 C:“挺害怕,后来想想,我是个男生,我不先上,谁上呢?因为还不了解,所以心理挺恐惧的。”A:“刚开始心里挺恐惧的,不知道这个病毒的传播途径, 也担心防护措施没有用。我去的病区住的大多是被感染的医护人员,看到很多医护被感染,还真的挺害怕。”

2.1.2 担忧自己被感染。持续的物资紧缺,不断增加的感染病人和高强度的工作,几乎让每一个支援的护士都担忧自己被感染。B:“我每天要采集大量的鼻咽拭子,当病人不舒服时会打喷嚏或者咳嗽,这个时候风险很大,感觉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感染。”E:“我最大的压力是怕自己被感染,因为不能一直穿着防护服,时间长了难免要吃点东西、上个厕所,脱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就容易被感染。”F:“经常有疑心,咳嗽两声,我就害怕被感染了。常查看这个新冠肺炎会有哪些症状,看看自己有没有。胸口如果刺痛一下,我又想,哎呀我会不会感染了?不过我昨天拍了CT是正常的(笑)。”

2.1.3 担心家人的生活。 抗疫一线护士为了避免家人被感染,几乎都将家人送至其他居住点或者独自居住在医院安排的酒店,既要忍受与亲人的分离之痛,又担心家人生活得不到保障。J:“二胎1岁3个月了,我还在喂奶,但现在这个情况我不得不断了,担心孩子夜里哭闹、找我,心理也挂念孩子。”D:“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我老公作为国企的党员要下沉到社区做志愿者,家里两个孩子只能都交给老人照顾,我们夫妻俩都不在家,挺害怕他们照顾不过来,他们也不会网上买菜团东西,所以空闲时间我还得赶紧团生活物资,家里2个老人2个小孩,吃的用的都不能断啊!”

2.1.4 工作中心理压力。 不断增多的患者、无力扭转的病情变化和繁重的护理工作,给护士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她们普遍感到焦虑、悲伤、沮丧、无力。H:“门诊人太多了,每个人要等几个小时,有些人着急就哭起来了,有的不耐烦就骂骂咧咧,特别吵,嘈杂……这样的环境下我也感觉很焦虑。” I:“这里病人都非常重,有一次一个爹爹真的进展太快了,没救过来,隔壁床的患者侧着身子哭,当时我们也都很悲伤。”G:“对这个病毒没有特效药,没有好的办法能救他们,很多病人来的时候情况还好,但后来慢慢看着他们(哽咽)……就这样了,很沮丧,很无力,你知道吗?”

2.2 抗疫中面临的困境

2.2.1 防护用品引起身体的不舒适。高规格的防护保障了安全,却对体力和精神消耗很大,口罩、护目镜长时间佩戴容易对皮肤造成损害,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初期防护用品不足,护士为了节约耗损减少进食和上厕所,忍受生理上的不适感。C:“衣服很闷,不透气,加上口罩和护目镜,束缚的感觉很不舒服。以前打个针,铺个床轻而易举,现在稍微忙点,全身上下都是汗,贴着衣服很难受。”F:“衣服很闷,穿脱很不方便,口罩戴耳朵上,耳朵疼,挂在头上,头会勒着疼,时间长了鼻梁这里也会压着疼,很多人脸上都出现了皮肤损伤。”I:“防护服穿了4个小时后,会很难受。脖子很疼,伸不直,脸上和头上感觉勒的很紧,特别闷,整个人头昏脑胀的,又容易出汗。中途渴的不行,又想上厕所,但只能尽量憋着,用品都很紧缺,脱了就浪费了……(叹气)”

2.2.2 防护用品增加工作难度。 护士穿上防护用品后,不论是行走还是穿刺,都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A:“带着手套打针太难了!太难了!我们本来戴的是两双手套嘛,但打针的时候碰到血管特别差的病人,没有办法,还是得脱一双手套,不然我的手摸血管完全没有感觉(摇头)。” E:“护目镜起雾多的话,有时面前站个人,都很难看清到底是谁,所以虽然知道病房属于污染区,但有时还是没办法,我们一定要将护目镜拿下来透一下风,或者用棉签擦干,再戴着接着用。”B:“现在我们穿防护服,活动幅度不敢太大,因为仰头的话,口罩就容易从衣服里面扯出来,脖子处的皮肤就容易暴露,所以走路啊,挂药啊都有影响,会让整个工作进度变慢,有时心里就挺着急的。”

2.2.3 工作职责和流程不完善。 在疫情不断蔓延的紧急形势下,感染人数逐渐增多,医院紧急设置出隔离病区,并从不同科室调配支援护士,但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还未完善,给护士的工作带来困难。D:“我觉得工作上的流程和职责不是很明确,比如谁主要负责这块,谁负责那块,不够细化,所以大家工作有些混乱和无序,效率比较低。”I:“隔离病区的工作模式和平时不一样,流程完全不同,刚开始我们对那里的环境不熟悉,头几天挺混乱的,看着支援的人变多了,但是分工做的不够好,效率不高。”

2.2.4 培训不足,缺乏院感防控和各专科护理知识。抗疫一线护士许多来自普通科室,缺乏感染病房工作经验和其他专科护理知识,短时间内要求掌握传染病相关工作技能,且针对不同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一项较大的挑战。G:“我们这里护士很多来自非感染科,因此院感防控不是那么扎实,我每天除了部署各项工作外,经常要督促她们做好防护,随时随地的做好手卫生。”E:“我以前在耳鼻喉科,很少遇见抢救的,前天来了个脑出血的,来的时候已经昏迷了,一直呕吐,接着就心脏骤停,像这类病人我还缺乏更专业的经验。”J:“急诊科真的是各种各样的病人都有,有孕妇,出血的,骨折的,急性胰腺炎的,都是很急迫要住院的,每次接诊病人都要立刻给以针对性的护理,真的很需要各个专科的知识。”

2.3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不完善。J:“有些步骤不仅慢了,而且应急措施也不完善,比如阻断交通确实很重要,但是我们医护人员也要上班啊,说断就断,后续的措施又没有及时跟上。”G:“国家和地方,例如武汉其实很快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的领导小组,也举行会议表示要开展应急工作,但可能缺乏实战经验,文件很多,实施起来的方案欠考虑,不完善,导致后面都是疲于应付,效果不够理想。”

3 讨论

护士作为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突发灾害救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截至2月9日24时,全国共有19800名左右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其中护士约14000人,占比超70%。2月11日晚《新闻1+1》栏目中,主持人白岩松强调抗疫一线的战场上,护士面对着巨大的挑战,要特别关注护士这个群体。本研究通过调查10名抗疫一线护士的真实心理状况,对护士在抗疫中的心理、生理上的压力,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关注和思考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3.1 重点关注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积极的心理危机干预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中,一些救援护士常会出现负性心理问题。本研究中,在支援前,护士因对新发传染病缺乏了解出现恐惧心理;在支援中因工作环境的嘈杂、患者病情的反复及护理工作的繁重,护士容易出现焦虑、悲伤、沮丧等心理压力。徐明川和杨海红等学者的研究亦显示,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护理人员大部分存在焦虑、恐惧、工作负荷过大等负性体验[7-8]。这些应激反应会破坏心理活动的协调性,从而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影响个体救治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针对抗疫一线护士及时给予心理干预非常重要。在疫情爆发后,上述访谈对象所在医院也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护士的活动:如厘清抗疫一线人员现况,要求怀孕职工休息;精神卫生中心团队开发心理健康评估平台,评估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组建心理咨询师团队,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护理部牵头研发“强肺心理支持系统”,为全院护理人员提供24小时在线心理疏导;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当天,院领导亲临隔离区,传递关怀与温暖,鼓舞护士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斗志。程艮[9]等学者曾指出,救援护士出现心理状况时,“稳定情绪技术”、“放松训练”和“减压+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是便捷有效的干预方法。管理人员可具体实施的措施有:①仔细倾听与理解护士;提供可靠的信息以增强安全感;适当释放情绪,鼓励护士表达情感如哭泣和致哀;答疑解惑,对于护士提出的问题给予关注和确认,减轻疑虑。②依托专业心理治疗人员或引导护士“自我心理调适”,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和自主训练等方式达到心理上的松弛,使身体保持内环境平衡和稳定。③时刻关注护士,定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必要时撤出一线,给予适当的休息。

3.2 加快建立和落实激励机制,协助解除一线护士的后顾之忧

在访谈中,一线护士表示在抗疫初期,仍面临诸多困难:如阻断公共交通后上班困难;害怕感染家人;担心家中老弱的生活照顾等。而这些实际困难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其工作状态。一线人员牺牲了教育和照顾子女的时间、自己学习充电的机会,冒着远高于普通人的感染风险,因此需要暖心的政策来弥补他们的损失。心理学上著名的“毕马龙效应”证明,一个人被赋予怎样的期待,给予多大的激励与关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工作成效。2月22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针对抗疫一线人员应当采取差异化、多层次奖励措施,将荣誉性奖励措施和物质性奖励措施相结合[10]。我们需加快建立和落实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审晋升、津贴发放、子女入学、家庭照顾等方面予以更多关心和帮助,及时解决一线人员及家属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11]。建议政府联合医院将一线护士的名单告知所在社区和子女的学校。医院后勤部门联合所在社区对一线家属给予及时的关怀和问候,并协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学校针对抗疫一线子女给予心理关怀和学习上的辅导,缓解护理人员的后顾之忧。多方联动举措激励护士,不仅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尊严,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使其保持强大战斗力和旺盛精力持续投入战斗,还可以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凝聚起全社会更强大的抗疫力量、尽快打赢这场战争。

3.3 管理人员统筹管理,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舒适性

研究结果显示,支援部门的工作流程、职责划分及防护服的使用都对护士的工作带来影响。灾难救援若没有统一组织管理,易出现人员闲置、混乱的局面,进而影响救援工作的顺畅性[12]。防护用品的穿、脱较为繁琐,其使用不仅增加了工作的时间和难度,也增加了工作时的不适感[13]。因此,管理人员应及时根据支援部门的工作和病人特点,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明确任务分工和各班工作职责,做好统筹管理,使护理人员可以各司其职,工作有序进行。针对防护用品的使用,许多护士担心防护不足容易感染,认为穿得越多越安全,实际上科学防护的重点是适合而不是过多。临床中穿戴用品越多,舒适性越差,行为的准确性也越差,因此,应注意提升护理人员正确选择与使用防护用品的意识,做到合理防护,避免防护不足或防护过度[14]。同时管理人员可优化排班模式,合理配置直接开展护理救治工作的人力资源,减少使用防护用品的时间。各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集思广益,不断探索,摸索出诸多技巧以减轻使用防护用品所带来的困难,如胡建美等[15]发现在使用护目镜时,用防雾剂涂抹镜片、留置针贴膜封闭口罩上缘、洗洁精擦拭镜片等措施可减轻起雾现象,使用水胶体敷料、创口贴等可减轻口罩、护目镜等对脸部的压力,对于这些经济方便的技巧,管理人员应积极尝试推广,减轻护士工作中的困难和不适感。

3.4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和专科技能培训

中央于1月25日成立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内31个省区市均先后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根据2006年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然而《预案》指导有余,细节却不足,规划僵硬,更没有充分考虑到交通网络辐射、节庆期间易感性高发、公共资源平衡、地方政府应急指挥能力等诸多需要应对的复杂因素,导致疫情初期在应对上力不从心。因此,习近平总书记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应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具备一定应对能力才能应对突发传染性事件,然而我国医护人员普遍缺乏针对性培训和相应能力[16]。本研究和叶旭阳[17]等人的研究表明抗疫护士知识储备不足、专科技能有待提升。我国各大医院的急救培训,多局限于理论教学和基本急救操作,缺乏系统的专科培训及情景演练[18],更少有心理素质和体能的培训和考核。在医院执行层面,应积极吸取经验教训,着重培养储备应急人才队伍,对人才的培养需加强突发传染病和各专科的应急预案培训,且要落实到实操演练。尤其应增设应急人才的“心理素质”培训,提高其“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以保证她们在各类救援中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9],为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染病威胁人类健康,给国家造成严重危害。护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次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线护士进行调查,反应出护士出现心理、生理上的压力,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专科知识的缺乏以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和思考,提示在全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重点关注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和生活上的帮助。管理层应做好统筹管理,提高护士工作时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医院层面应培养储备应急人才队伍,落实人才队伍的心理素质、专科技能和应急预案培训,确保培训的有效性、特别是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层面则应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工作流程,确保应对工作的精细化和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公共卫生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浅析生产作业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及其市场发展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抓好四项任务加强采油厂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