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不同泡次茶汤中儿茶素、氨基酸组分的溶释

2020-06-28 08:05刘乾刚
福建茶叶 2020年6期
关键词:儿茶素白茶茶汤

陈 曦,刘乾刚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白茶品质风味特征明显,其化学成分基础尤其是决定感官体验的茶汤内含物备受关注。水浸出物、氨基酸等被认为是白茶重要的品质风味成分[1],通过研究白茶氨基酸、儿茶素组分及其在不同泡次茶汤中的溶释,将有助于进一步探明茶汤化学成分与其品质风味的关系,同时为白茶冲泡、品饮提供借鉴。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茶样

以2019年春福鼎大白茶采制白牡丹一级、三级和政和大白茶采制白牡丹一级、三级为供试样,共计4个。

1.2 化学成分测定

儿茶素组分测定按《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具体为(1)供试液制备:称取0.2g(精确到0.0001g)均匀磨碎试样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在70℃中预热过滤的70%甲醇水溶液5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湿润,立即移入70℃水浴中,浸提10min(隔5min搅拌一次),浸提后冷却至室温,转入离心机在35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将上清液移至10ml容量瓶,残渣再用5ml的70%甲醇水溶液提取一次,重复以上操作,合并提取液定容至10ml,摇匀,用0.45μm膜过滤后即得母液,用移液管移取母液2ml至10ml容量瓶中,用稳定液(分别将25mlEDTA-2Na溶液,25ml抗坏血酸溶液,50ml乙腈加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定容至刻度,摇匀,过0.45μm膜待测。(2)色谱分析条件:液相色谱柱:C18(粒径5μm,250mmx4.6mm);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35℃;紫外检测器:λ=278nm;进样量:10μL;梯度条件:100%A相保持10min→15min内由100%A相变为68%A相、32%B相→68%A相、32%B相保持10min→100%A相。流动相A:分别将90ml乙腈,20ml乙酸,2mlEDTA-2Na溶液加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溶液需过0.45μm膜。流动相B:分别将800ml乙腈,20ml乙酸,2mlEDTA-2Na溶液加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溶液需过0.45μm膜[2]。

氨基酸组分测定按《GB/T 30987-2014植物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样品依据GB/T 8303要求制样,过40目筛。准确称取磨碎式样2.0g(精确到0.0001g)样品,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0ml煮沸的水冲泡,95℃水浴加热,每5min摇匀一次,提取10min后去除,利用布氏漏斗和滤纸趁热抽滤,绿叶冷却至室温后,用纯水定容至250ml,摇匀后取适量样品溶液,经0.45μm滤纸过滤,吸取20μL待测液注入L-8900型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3]。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茶不同泡次茶汤中儿茶素组分含量

表1 福鼎大白茶各儿茶素组分总量及不同泡次溶出量

表2 福鼎大白茶不同泡次各儿茶素组分的溶出率

表3 政和大白茶各儿茶素组分总量及不同泡次溶出量

表4 政和大白茶不同泡次各儿茶素组分的溶出率

以上结果表明,

(1)4个白茶样品含量较高的儿茶素组分有EGCG、ECG,占儿茶素总量分别约为66.36%、18.78%,含量较低的为CG,占儿茶素总量约为1.49%。不同茶树品种之间,整体上福鼎大白茶白牡丹GCG、CG含量较高,EC、ECG含量较低;不同等级之间,一级白茶EGC、EC、EGCG含量较三级高,C、GCG、ECG较低。

(2)各儿茶素组分溶释方面,EGCG、ECG三次冲泡溶出量最多,且溶出量均值第一泡>第二泡>第三泡,其中EGCG溶出率均值分别为第一泡16.84%、第二泡15.13%、第三泡11.33%,总溶出率均值为43.31%;ECG溶出率均值分别为第一泡14.83%、第二泡14.45%、第三泡11.28,总溶出率均值为40.56%。GC、C、CG在4个干茶样中被检出,而均未在茶汤中检出。此外,EGC仅在两茶树品种一级白茶的第一泡茶汤中检出,EGC仅在两茶树品种三级白茶的第一、二泡茶汤中检出,EC在两茶树品种各等级白茶第一泡茶汤中均被检出。

(3)比较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等级白茶3次冲泡茶汤,各儿茶素溶出率均值为第一泡22.36%、第二泡16.66%、第三泡11.31%,总溶出率40.60%。两茶树品种一级、三级白茶之间比较,福鼎大白茶一级白茶高于三级白茶,政和大白茶三级白茶高于一级白茶,差值为15.03%~26.11%,其中一级白茶第一泡茶汤明显高于三级白茶,差值为13.21%~37.01%;第二泡明显低于三级白茶,差值为18.23%~41.13%;到第三泡茶汤2个等级白茶各儿茶素组分的溶出率均值趋于一致,差值为1.81%~3.75%。两茶树品种相同等级白茶之间比较,福鼎大白茶一级白茶3泡次溶出率均值及总溶出率均高于政和大白茶一级白茶,差值分别为2.34%、3.57%、3.66%、9.57%;三级白茶之间比较,福鼎大白茶除第三泡高于政和大白茶外(差值为9.22%),其余各泡次平均浸出率及总浸出率较低,差值分别为21.46%、19.33%、31.57%。

2.2 白茶不同泡次内茶汤中氨基酸组分含量

表5 福鼎大白茶各氨基酸组分总量及不同泡次溶出量

表6 福鼎大白茶不同泡次各氨基酸组分的溶出率

表7 政和大白茶各氨基酸组分总量及不同泡次溶出量

表8 政和大白茶不同泡次各氨基酸组分的溶出率

由表5-表8可得:

(1)4个白茶样品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组分有The、Asn、Gln、Ser,占氨基酸总量分别约为44.33%、10.07%、7.95%、4.25%,含量较低的有Gly、HIS,占氨基酸总量分别约为0.35%、0.77%;两茶树品种相同等级白茶之间比较,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较大的有Gln、Ile、g-ABAγ,差异较小的有Thr、Gly、Tyr、Phe、His;两茶树品种一级、三级白茶之间比较,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较大的有Asn,差异较小的有Ala、Tyr。

(2)氨基酸组分溶释方面,氨基酸的总溶出量、总溶出率其平均值第一泡:11.23 mg/g、35.75%,第二泡:7.89 mg/g、19.99%、第三泡:4.45 mg/g、10.37%、总溶出量、总溶出率:35.27 mg/g、66.10%。其中,三次冲泡总溶出量、总溶出率较高的氨基酸组分有Ser,平均分别为1.13 mg/g、75.51%,三次冲泡总溶出量、总溶出率较低的氨基酸组分有His、Arg,平均分别为0.09 mg/g、36.63%,0.15 mg/g、34.89%;

(3)比较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等级白茶3次冲泡茶汤,两茶树品种相同等级白茶之间比较,总溶出量差异较高的有g-ABAγ、Pro,总溶出量差异较低的有Thr、Gly、Tyr、Phe,总溶出率差异较高的有Glu、His、Arg、Pro,总溶出率差异较低的有Gly;两茶树品种一级、三级白茶之间比较,总溶出量差异较高的有Asn、Glu、Arg,总溶出量差异较低的有Ser、Ala、Val,总溶出率差异较高的有His,总溶出率差异较低的有Thr、Ile;不同泡次之间,溶出量、溶出率差异较大的氨基酸组分有Glu,溶出量、溶出率第一泡与第二泡差异较小,第二泡与第三泡差异较大的有Gln、The、Phe。

(4)以上结果表明,白茶氨基酸含量高,4个样品的氨基酸含量在0.04 mg/g~3.88 mg/g,尤其是Ser,不仅含量高,且易溶于茶汤,有利于白茶特征风味的形成。同时,因茶树品种或等级导致氨基酸总量及组分比例的差异,最终会带来感官品质的不同。

3 结论

3.1 白茶中主要儿茶素、氨基酸组分

供试白茶儿茶素、氨基酸分别占干物总量的10.8%~13.7%、2.76%~4.35%。儿茶素组分中EGCG、ECG含量较高,分别占儿茶素总量的65.33%~67.54%、17.09%~21.08%,氨基酸组分中The、Asn、Gln、Ser含量较高,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 40.15%~47.09%、6.55%~11.73%、5.75%~9.98%、3.90%~4.81%。这些内含物及组分是形成白茶品质、风味特征重要的物质基础。

3.2 白茶不同泡次儿茶素、氨基酸组分的溶释

比较三次冲泡各儿茶素组分平均溶出率,第一泡最高,为22%以上,第二、三泡较第一泡低,分别减少约6%和11%。氨基酸组分平均溶出率方面,第一泡最高,达35%以上,第二、三泡较第一泡减少幅度大,分别为16%和25%。

3.3 白茶不同泡次茶汤中主要儿茶素、氨基酸组分

比较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等级白茶3次冲泡茶汤,EGCG、ECG三次冲泡溶出量最高,溶出量均值第一泡>第二泡>第三泡,GC、C、CG在4个干茶样中被检出,而均未在茶汤中检出。氨基酸组分方面,三次冲泡总溶出量、总溶出率较高的氨基酸组分有Ser,其均值分别为1.13 mg/g、75.51%;而较低的氨基酸组分有His、Arg,其均值分别为0.09 mg/g、36.63%,0.15 mg/g、34.89%。

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内含物及组分在3次冲泡中溶释于茶汤的多少、难易都存在差异,尤其是个别儿茶素、氨基酸组分差异明显。茶叶中的内含物是基础,其溶释是关键,有关白茶内含物及组分在不同泡次、不同冲泡条件下的溶释及其与茶汤品质风味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儿茶素白茶茶汤
绘本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喝多少绿茶才有健康效应
绘本
每天至少喝3杯绿茶才有健康效应
HPLC法评价储存温度对茶叶中3种儿茶素含量的影响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追求美追求品味的茶汤店
从一杯茶汤启程(组诗)
一字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