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明
摘 要:“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教育是传统教育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体制和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互联网;生物教学;有效整合
一、积极疏导,正确指导学生健康进行互联网学习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态度”等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将互联网及其资源作为学习资料进行补充,充分整合,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特点,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积极健康利用互联网;教育青年学生在学习的黄金时期,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帮助分析和鉴别网上一些不健康内容,认真学习有利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警醒他们互联网上一些非法网站常常带有病毒或恶意代码,不要尝试打开非法网站而被搞乱电脑操作系统,给自己使用上带来麻烦。
二、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熟练掌握技巧,服务于教学和学习
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会学生上网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学生自我尝试不断提高搜索技巧,充分利用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像sohu、yahoo、google等。既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又及时对生物专业知识进行拓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要搜索“基因与遗传病”的知识,就可以利用搜索引擎google,在网上点击http://www. google. com//.再键入关键词“基因”,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网站,其中在中科院国际基因研究中心(ht-tp//ncgr. ac. co//periodical)上可以了解到大量关于我国研究领域的新动态信息。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关键是让学生明白关键词的重要性,掌握了关键词的搜索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搜索时一定要学会找出与自己需要的课题或知识点最贴近的词语,词语越专业,词语的外延越小,搜索到的内容,可能越接近需要。为方便以后查找,要建立条目明确、条理清晰的文件夹体系。其次,上网方式上还应尽可能集中上网。集中上网可以让学生不懂就问,自己动手,亲身体验,有一种充实感和成就感,兴趣也就越发浓厚;集中上网可以让学生相互监督,规范操作,以免沉迷于上网。
三、充分运用互联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熟悉教材,注重课本后相连接的网址,用足用活互联网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取消了诸如“鸟类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等介绍性内容,在结构与功能介绍方面也仅如“星星点灯”给以引路,代之而编排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分析、上网查询之类的练习。如今若要获得旧教材介绍的相关知识,学生必须主动查阅相关资源,搜集整理和分析归纳,这就是根本上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样的编排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在知识目标得到落实的同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得以培养。关于中华鲟的信息,就应当让学生亲自去查询,了解中华鲟的地位和现状,增强保护意识。教师也当然要有布置有检查,要将每人的查询结果在全班交流并予以评价,建议学生将每次查询内容支撑“查询卡片”作为书签保存在相关书页中。
(二)既拓展挖掘教材,又遵从教学大纲,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需要老师的开发和指导,要符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正确上网,及时记录网络查找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将相关知识内容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内容精心设疑,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动起来,去做他们有兴趣的事,寓教学内容于活动中,从而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如,鼓励学生上网,收集生物相关信息,制作“青春期心理健康卡”、“环境保护知识卡”、“生物与仿生资料卡”等等。在讲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通过互联网展示我国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有森林、草原、沙漠、海洋、河流、农田和城市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久而久之,在上网制作过程中还会逐步熟練电脑方面的使用知识,又及时将生物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互联网+”教育带来教学方面的变革,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一,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第二,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第三,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网络,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第四,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柳絮.“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探析[J].教育观察,2019,8(15):58+62.
[2]彭雪莉,王任翔.基于“互联网+”的高中生物混合式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