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老课文“异样”比较研究

2020-06-27 14:08金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核心素养

金霞

[摘 要]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的教育大环境下,以《曹冲称象》这一经典老课文为例,比较研究统编教材和课标本教材中老课文的“异样”现象,通过具体分析“异样”的原因,教师可以找到一些“应变”方法。老课新教,教师应做到纵观全局,重构教学目标;设计板块,步步落实素养目标;让“学”于生,以言语实践为主推进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老课文;异样;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6-0061-03

2016 年9 月,统编一年级语文教材在浙江省全面铺开,2017年9月,统编二年级上册教材也投入使用。细细翻阅三册教材,发现了不少“老面孔”。

这些老课文,有的文本内容保持不变,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坐井观天》等,有的文本内容有少量修改,如《曹冲称象》《雪孩子》等。但课后练习、识字写字、课文插图、教学目标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老课文的“异样”现象。

本文以《曹冲称象》作为探究的对象,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统编教材与课标本教材中的老课文“异样”现象,试图通过比较研究,提取出老课文“异样”的切实可行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保留的老课文,有何“异样”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从文本内容来讲,统编教材与课标本教材大致一样,但也略有变化;从教材中的定位和课文具体安排方面看,变化很大。具体“异样”比较如下:

二、保留的老课文,为何“异样”

仔细观察课标本与统编教材中《曹冲称象》的不同之处,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改动目的和意义何在?改动的依据是什么?

(一)对比阅读教材,发现语言文字的细微变化

在仔细通读了两个版本的阅读教材后,发现教材文本有些许变化。

一是课题由《称象》改为《曹冲称象》。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借助课题,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又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做铺垫。

二是插图的变化。课标本是曹冲在岸上,面向曹操说明称象的办法。统编教材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岸,在船舷上画线的场景。统编教材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是删除了“宰象称重”的办法。我仔细翻阅了人教版课标本、长春版、语文S版、沪教版、北师大版等教材,发现都有大臣提出的“宰象称重”的办法,而《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却没有上述情节,只是一句“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可见,这是编者自己加上去的。那统编教材为什么把它去除了呢?我觉得一是因为单元主题由“动脑筋想办法”转为了“儿童生活”,二是为了尊重历史事实,曹操手下的这些官员真会如此愚蠢吗?说明教材力图贴近当代学生的“语文生活”。

四是文本语言的细微改变。

第一处:文本第一段第一句。课标本:“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统编教材:“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这个变化,让我们看到编者力图让文本的语言更简洁、干净。

第二处:文本最后一段第一句。课标本:“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统编教材:“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这个变化,更符合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特点,让我们看到编者注重真实性。

以上变化,虽然很细微,却别有用意。说明编者的文化取向发生了变化,文本在为学生读懂语句,读懂课文意思,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服务,以方便教师根据教材的变化,确定精准的教学内容。

(二)对比课后练习,明白编排意图及学习目标

统编教材《曹冲称象》安排了三个课后练习。课标本《称象》安排了两个课后练习,两个小泡泡。

练习一:朗读课文。统编教材重视朗读训练与阅读理解的结合,朗读不仅仅是朗读,而是带着任务和问题去读文,去提取信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再进行简单的推论与判断,并说出感受和想法。这就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增强了教学的指向性。

统编教材课后练习二“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与课标本泡泡2“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都是在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区别在于,课标本对讲故事的方法并没有给出提示,看不到教学的梯度;统编教材有很大的改进,有方法,有梯度。一是只需講曹冲称象的过程,减轻了难度。二是通过排序,让学生厘清了“赶象、做记号、装石头、称重量”等几个动词连用的准确性,使学生能在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的基础上,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统编教材练习三“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这凸显了以句子为重点的学习内容。而课标本练习二“用‘一边……一边……读读说说”其实也是统编教材第三单元的单元目标,其第一课《曹冲称象》是渗透,后续第六课、“语文园地三”还将逐步落实。可见,统编教材更重视迁移运用,重视梯度。

从两个版本的课后习题对比可发现,统编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对比定位变化,分析学生发展的需求不同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由原来的一年级下册调整到二年级上册,这是编者故意为之。现在的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就接受了大量的绘本阅读,阅读量和理解力相较于之前的学生在不断提高。《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等传统“经典课文”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他们有着比乌鸦、曹冲更好的办法,“动脑筋想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反观讲故事的要求,更能顺应学生的长远发展。新课程提倡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过程都要发生转变,使得文本学习不仅仅要关注人文性,还要关注传统文化及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四)对比识字写字,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课标本《称象》出自一年级下册,要求会认“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13个生字。统编教材《曹冲称象》出自二年级上册,要求会认“曹、称、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14个生字。两者比较,发现统编教材识字数量温和上升,且优先编排高频常用字及构字能力强的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为阅读做好铺垫。

课标本要求会写“再、象、像、做、点、照”6个生字,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各两个,写字梯度不够明显。而统编教材因为是二年级上册,所以写字量有所增加,达到10个,但细看这10个字“ 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发现以左右结构为主的共有7个,体现了循序渐进,训练有序,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从一年级的重笔画,到二年级的重结构的特点,做到了以人为本。

三、保留的老课文,如何“异样”

面对新教材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应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做出一些符合教学要求的调整。

(一)纵观全局,重构教学目标

在对比新旧教材的阅读内容、课后练习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教学要求,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考虑,在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时应将“语文素养” 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 以及写作、口语训练)有目的、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渗透落实。如《曹冲称象》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定为: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生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关键词句复述曹冲称象的办法。

(3)初步感受两种称象办法的优劣,能表述自己的观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二)板块设计,步步落实素养目标

传统课堂教学会设计很多目标,为了出亮点而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游戏,感觉什么都想抓,可抓住的又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或方法。板块式教学设计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学目标明确集中,每一个板块都瞄准一个目标设计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都非常清楚,能使复杂的语文教学变得相对简单。

《曹冲称象》就可以采用“板块式”学习活动,力图在每一个板块中渗透语文素养。

第一板块:读文识字,自学互学,强调“读”的实践。

第二板块:引读练读,理清称象的办法,突出整体的把握。

第三板块:多种形式复述称象的过程,意在方法的掌握。

第四板块:对比称象方法的优劣,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板块:整体观照,学写汉字,着眼基础的夯实。

以上每一板块都有清晰的区分,但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了本节课的语言训练目标,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让“学”于生,以言语实践为主推进教学

新教材的“有活干”“接地气”,使十多年來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了下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体现在让“学”于生上,体现在40分钟的课堂上,体现在学生的言语实践的时间比例上,体现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投入、热烈表达上,还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上。

《曹冲称象》一文的重难点就是: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搭设台阶,开展多层练习,将“画关键句—小组合作排序—找顺序词(练习有序表达)—抓动词(练习具体表达)—借助顺序词、动词说清称象过程—带有趣味性的自信表达(戴头饰、配音等)”分解到每一个层次,使学生的练习更有目标,并做到人人参与,让有趣而扎实的复述活动取代以前枯燥乏味的称象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经历言语实践,获得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

老课文“异样”源于教育观的改变。教学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需要我们教师转变视角,更新知识观、教学观和育人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