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0-06-27 14:12王小芳
考试周刊 2020年40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因此,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目标,改变以往以传授基础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方式,逐渐将重心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方面倾斜。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解力、判断力、创造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整体素养发展的基础,以“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高级发展目标。而想要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离不开阅读,尤其是高质量的阅读。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梳理、整合,逐步形成个体言语经验的过程。推行整本书阅读,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其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能促进学生分析、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帮助他们开拓思维,达到提高理解力、判断力、创造力等关键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下,身处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越来越功利化。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篇幅短小的文章,喜欢利用手机、平板等网络工具进行块状的、不连续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虽然能快速地接收到信息,但是过于零散,不成系统。在快速的、块状的阅读中,学生缺乏自我思考的过程,无法深入地理解作品,这样的阅读对于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学生也很难积累、建构个人的言语经验。对于高中生来说,采用这样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不仅无法从容地应对高考,更无法提升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最终将影响其综合能力的发展。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我们应该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导向,大力推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够获得提升。接下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高中阶段推行整本书阅读的具体教学策路。

一、 了解作品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在正式进入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对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那个时代普遍的思潮有基本的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对所要阅读书籍的时代背景、作者等稍微的向学生介绍一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书籍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先挑选一些作者等传记等让学生先做一个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前,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麦田里的反叛者》了解一下作者在二战战场上的经历,以及作者在爱情上所遇到的挫折,在了解完这些之后再去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如果学生没有提前了解这些,恐怕很难读懂《麦田里的守望者》,甚至有的学生会把这本书当作是一本青春叛逆小说来读。无法读懂书中的诸多隐喻,对主题的把握估计也是不到位的,也就无法保证阅读的质量。

二、 梳理整合内容,实现语言构建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对书本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常见的图表有鱼骨图、思维导图等。这些图表都是用来梳理一本书脉络的有效方法,让书本的剧情进展、人物关系等都能直观的体现在图表中,方便学生去理清整本书的内容。运用图表梳理整合文学类作品时,重点应该放在人物、情节、主题上;运用图表梳理整合论述类作品时,重点应该放在作品的论题、论述结构上。例如,在阅读《苔丝》这本书时,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重点梳理整本书的主要情节,概括分析主要人物苔丝、安琪儿·克莱尔的形象特点,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并与同学就书中某些精彩部分进行探讨,形成阅读心得。这样的阅读有利于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提升。阅读《乡土中国》这本书时,学生先围绕“乡土社会”的特点,找出重要概念,圈划重要句子,分析整本书的论述结构,再用简练的语言,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每一章节的论述思路,从而弄清楚作者的观点。这样的阅读不仅能提升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更能促进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的发展。

三、 实行比较阅读,拓宽学生视角

整本书阅读可先聚焦某一本书,再以这本书为出发点,寻找与它相关的其他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具体操作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

首先,教師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例如:有些人读不懂《呐喊》,不妨读一读鲁迅的诗歌、随笔,或者其他小说集,全面了解鲁迅先生作品的风格,有助于读懂这部短篇小说集。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也就是让学生同时阅读多本主题内容相近的作品,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分析。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沈从文《边城》的同时,还可以去看看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这两本都是描写青春恋情方面的书籍,学生在阅读这两本书时可以去体会书中共有的风格描写,同时也可以去体会两者的差别。通过对作品之间的比较赏析,用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作品,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比较阅读。例如,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经过导演黑泽明改编成电影《罗生门》后,结局大反转,在闯过人性黑暗的考验之后,最终还是回到人性善。学生可对原著和电影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哪种处理方式更好。跨媒介比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更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

四、 做好读书札记,实现品位提升

一般来说,整本书的阅读量比较大,阅读的时间跨度也会比较大,难免会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不同风格的笔记,例如摘录叙述风格、列表风格、数字(字母)轮廓风格、思维导图风格。摘录叙述适合于摘抄优美词句、品味评价精彩内容以及书写阅读心得等,列表适合于比较阅读、分析阅读,数字(字母)轮廓适合于梳理概括作品内容纲要。思维导图是高质量高要求的制作笔记方法,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概括提炼能力、发散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须慢慢引导,反复实践,方能较好的掌握。运用不同的笔记法进行长期的实践、积累,不但能有效建立个人的言语经验,还能提升其文化鉴赏、评价的能力。通过阅读促进思考,通过思考促进写作,再以写作促进阅读,如此,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五、 创新检验方式,拓展学生思维

整本书读完后,检验阅读结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用得比較多的方法,如读后感、presentation等,容易停留在百度百科或者知乎的层次,学生复制粘贴得太多,独立思考得太少。为了真正检测学生读了多少,读得多深,教师应努力创新检测阅读的方式。像创意写作、情景表演等,这些检验阅读成果的方式学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抄袭,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创意的检测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其对作品主旨的理解。例如,当学生读完《活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小说里面的“我”来创作故事。小说里,“我”是听主人公福贵讲故事,那么学生可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听老一辈讲述家族史,在此基础上完成故事的编写。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己就会发现作业背后的意义,比如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家庭的重要性等。这样的作业不是简单的整理小说情节或思考作品主题,而是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家国记忆,了解到长辈们不断克服困难的艰辛历程,从而增强他对家庭的认同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时,教师不应该过于强调记诵,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是更加重要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创意写作方式,从阅读的作品中寻找话题,在话题的写作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后,让学生去思考“月亮”和“六便士”分别所代表的意义,一个精神一个物质,让学生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学生会有什么见解,让他们从这个话题出发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就是对学生思辨能力的锻炼。

六、 结语

现如今碎片化阅读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才是真正可以汲取到养分的主食。学校应该主动挑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任。良好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学生也可在阅读中继承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要实现良好的阅读,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规划,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文本也可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并努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相信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定能得到较好的提升,从而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服务。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我们还处正一个摸索的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小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史记》整本书阅读为例[J].语文月刊,2018,461(10):53-56.

[2]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7(1):11-14.

[3]米秀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明日风尚,2018(10):199.

[4]王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4):34-37.

作者简介:王小芳,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城东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