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家长的“情绪”探究

2020-06-24 03:02杨文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8期
关键词:负面情绪家庭教育情绪

杨文丽

【摘要】线上学习被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向普及。家长面对子女在家学习的时间增加,让本来就状态百出的亲子学习辅导变得更加令人堪忧。家长由于自身原因,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育功能认识不足,在辅导子女学习时,负面情绪高涨,不仅影响自身健康、家庭和睦,对子女学习能力提升也无利。因此,家长控制自身的负面情绪,有效地辅导子女学习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辅导;负面情绪;家庭教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生只能居家学习,加速了线上学习的普及。但是子女居家学习,让本来就状态百出的亲子学习辅导变得更加令人堪忧。网传家长辅导子女的很多段子刷爆朋友圈,如,《致未来亲家书信》:“我的女儿有房、有车,不要彩礼,礼金全给子女,只求现在把女儿接走,把作业给辅导”;又如,“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不写作业就父(母)慈子孝”。近日,网传“上海一位妈妈辅导儿子写作业被气到跳河,命悬一时被消防员营救起来,她还不停地念叨:‘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从“玩笑段子”到“跳河自尽”,可以看出中国家长正面临极大的情绪失控问题。因此,全面了解家长在辅导学习时的情绪状态,控制家长的负面情绪,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分析其负面情绪的原因,从而探索控制负面情绪的策略,营造良好的亲子辅导环境,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地、全面地成长。

一、线上教育时期家长情绪现状

众所周知,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有四种基本的表现: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情绪也分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本文关注的是负面情绪之一的“愤怒”。愤怒是一种失去理智的情绪,包括敌对的思想、不良的生理反应和行为。愤怒情绪极容易在生活中传染给他人,并形成“踢猫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愤怒情绪产生后,受到伤害的最终是弱小的儿童。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智,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只有理智的父母才能夠培养理智的子女。线上教育时期,子女在家里学习,家长的情绪状况怎样呢?笔者对二三线城市的1860名家中有小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问卷,从“家长的文化层次、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家长对学习辅导的时间投入、家长的情绪、导致情绪的原因、负面情绪的后果”等六大方面进行调查问卷。

1.家长辅导时长

从调查问卷中,“家长投入的辅导时间”这组数据来看,1小时到2小时的有48.12%,两小时以上的占到了27.58%,只有极少数的家长无时间辅导。

(子女居家学习,您每天辅导投入的时间多长?)

2.家长情绪状况

一组关于“家长的愤怒情绪数据”显示,当前线上教育时期,家长辅导学习时“偶尔会发脾气”占到了72.42%;“每天都会发脾气”的占到了21.29%,两项加起来,家长在辅导子女学习时,出现愤怒情绪的比例超过了90%。只有不到7%的家长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发火。这样的亲子辅导学习状态值得全社会关注。

(您辅导子女会发脾气吗?)

3.愤怒情绪后果

关于家长辅导子女发脾气是否会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23.06%的家长认为会导致夫妻之间的争吵;36.34%的家长认为与子女的关系会受到影响,子女不理解家长。61.34%的家长自认为愤怒过后不会影响到一家人的关系,家庭关系依然融洽,这个数据占了大部分,是值得欣慰的,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经常出现的愤怒情绪在家庭成员关系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时候不是显像的,而是隐藏的。这些数据也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

(您辅导子女学习时发脾气,有影响到家庭成员关系吗?)      [多选题]

以上两组数据清晰地表明了家长在辅导子女学习时的情绪现状,不容乐观。问题情绪带来“影响子女成长、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等多层次问题,这些不言而喻,不用赘述。尤其在线上教育时代,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加长,更需要从深层次去追究家长问题情绪的原因,探索控制家长问题情绪的策略。

二、家长负面情绪的原因

1.家长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高低、思想品德的好坏及言传身教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群体,其文化、学问、品行、才能等积累得更加厚实丰满,普遍有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立的思考、更自由的精神,更容易将理论知识、社会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分析、处理身边发生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自我的情绪控制能力更强,不仅看到子女目前取得的成绩,也能清醒地认识到子女目前的成绩并不代表将来的成就,反之,现在还没于取得成绩的子女并不代表将来一事无成。针对二三线城市中的这1800名调查对象数据显示,62.69%的家长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超过80%的家长在专科以下学历。家长面对子女学习出现的各种状况,如,不认真听课、作业马虎或者根本学不会等状况时,家长需要的是极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既要有针对性地对子女加以引导,又要控制自我的焦虑、紧张等情绪。现实中,大多数家长在进行学习辅导时,缺乏有效的方法,教学技能往往来自于自己求学生涯的实践经验,作业辅导水平不高,伴演教师角色时,不得其法,尤其是很多家长陪在旁边辅导的方式不恰当,虎视眈眈,生怕子女不认真、做错了,反复提醒,效果更适得其反,子女难以有效内化和再现知识。教育教学要根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如果不能有极好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子女,不能控制自己的紧张与焦虑,难免会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愤怒。在子女们宅在家里进行线上学习期间,家长面对子女学习的各种不良状态的机会更多,又碍于无法可寻,因此,产生愤怒情绪的机会和次数就更多。

(您是否上过大学?)

2.家长的认知水平有限

由于此次调查对象大部分家长没有参加过高等教育,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同时,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当问及“学习文化”和“学习做人”哪个更重要时,超过90%的家长认为两者都重要,这是无可厚非的。

( 您觉得子女学习文化和学习做人哪个更重要?)

但是,家长在辅导子女学习时,所花的时间分配在“辅导文化学习”上更多,可以判断家长在辅导子女时,关注更多的是子女对知识的掌握与否,更倾向于对子女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引导子女学懂知识。而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品行素养、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子女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切。学校教师承担着教育教学的责任,育人在先,传授解惑在后。父母是子女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养育的义务,不仅要养还要育,育的是子女的习惯、品德、言行,在此基础上,育有余力,才是对于子女的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引导。在社会这个群里中,学校教师掌握着更多的育人教书的方法,是传授解惑的主力军,家长对子女的文化学习辅导是学校教学的补充。因此,家长应该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子女的品行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樹立自身良好的品行,言传身教,纠正子女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子女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宁静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辅导子女的学习,不是只关注当天的文化课程学习,而是应该从引导子女大量阅读,不管天文、地理、历史、自然、文学都是子女可以阅读的范畴;引导子女参与各种兴趣活动,诸如各项体育运动、各种手工游戏、跳舞听音乐;引导子女广泛思考等着手。从对这1800名家长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超过50%的家长拘泥于当天的文化学习效果辅导,而不能从大处着眼,关注子女一生的成长,因此,大部分家长在辅导学习时会发脾气就在所难免了。

(您辅导子女学习,投入的时间在哪方面更多?)

1.家长对子女的认识不足

家长站在成人的角度,认为小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浅显易懂,应该是一学就会;同时对子女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缺乏研究,不了解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尚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反复的引导强化。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看到的仅仅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效果不良好,没有认识到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需要家长乃至学校教师的耐心教育,也难以在愤怒时看到子女的其他优点。因此 ,在看到子女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学习效果不佳时,耐心不足的家长就极易愤怒。

(您辅导子女时发脾气的原因)      [多选题]

2.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

在对这1800名家长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近9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往往夹杂过多的功利成分,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但是子女不是家长的机械复制,他们具有自由、灵动的人类属性,无法按照家长的期望生长。在生命成长体验中,子女渐渐地找到自我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并在自我期许中成长。家长在辅导子女学习时,看到子女的态度不端,效果不佳,对子女的本体意识和权力视而不见,对自己赋予子女的期望充满怀疑和焦虑。同时,家长总希望子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通过子女的成绩荣耀门第,赋予过高的期望,不能正确认识儿童的成长规律。因此负面情绪油然而生,发脾气就在所难免了。

三、家长控制愤怒情绪的建议

1.学会管理情绪

家长在辅导子女学习时产生的愤怒情绪,夹杂着对子女学习态度的不满、对自己欠缺教育方法的紧张、对子女未来的焦虑等等诸多复杂因素。建议家长多阅读有关情绪管理方面的书籍,倾听情绪管理的讲座,正确认识“情绪”的基本状态,“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试着控制自己的愤怒等负面情绪。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减轻子女的心理负担。

2.遵循成长规律

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事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步骤,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子女的成长也有规律和步骤,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子女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同时,看到子女的长处和缺点,扬长而不避短,做得好的就要表扬,增强其自信心;做得不好的,要指出并加以教育。

3.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

子女学习态度不端正,家长因而发脾气,只是家长情绪的发泄,并不能解决问题。子女学习不认真只是表象,家长不仅要根据这个表象去加以教育,更要找到其背后的原因,子女为什么学习不端正,是学习环境不安静还是贪玩之心过剩?是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还是畏难情绪作祟?只有找到问题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引导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明确教育功能

萨利·鲍尔等人针对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开展的意向调查显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相信教育的成功与否是决定子女前途的关键 。家长将教育与子女未来的工作生活对等起来,将教育功利化,这势必造成教育的功能窄化。教育应该是多元的,第一功能是育人。子女的学习不仅仅围绕文化课程的学习,在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家长要对教育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家长的关注点不应该只是子女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行品德、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广义的学习。这样的广泛学习辅导才是积极有效的,也更消减家长的负面情绪,并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从而消除负面情绪。

5.活到老,学到老

家长拥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并不是子女健康、全面成长的决定因素。家长自己爱学习,经常学习,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内涵,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同时无形之中也给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需要了解更加有效的辅导方法。家长辅导子女学习,不是不可以陪在旁边,在陪伴子女学习时候,家长也拿着一本书,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以身垂范,不对子女的学习过多地指点干预,效果会好很多。

家长是子女成长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同心者。关注子女的学习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关注子女学习的时候,如果对他们和蔼可亲,你就会发现,他们是会自然地善待他人的,一颗真诚的爱心和良好的品性就在子女心中萌芽。

参考文献:

[1]罗素.罗素论教育[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9.

[2]萨利·鲍尔.教育与中产阶级[M].胡泽刚,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负面情绪家庭教育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