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屏边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20-06-24 12:50蔡佳慧赖庆奎张静
绿色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发展模式

蔡佳慧 赖庆奎 张静

摘要:指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广大农民创造财富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面临重大机遇。根据屏边县的实地调研概况,对屏边县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主要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对屏边县集体经济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屏边县;发展模式;农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20)2-0228-04

1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其中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则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仍然是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合作经济的主体,更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一物质基础[1]。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主要生产资料归农村社区成员共同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果实的经济组织形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对增加农民收人、让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2];而且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3]。

2 屏边县概况

屏边苗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南部。位于北纬22。49~23。23、东经103。21~103°58'之间[4],南北长63 km,东西宽55 km,全县区域面积1906 km2。东面邻文山州的文山、马关县,南部与河口县接壤,北部与蒙自县毗邻,西南与个旧市相连。老滇越铁路、新昆河铁路、昆河公路穿境而过。全县辖4镇3乡,76个村委会,4个社区,826个村(居)民小组。屏边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县,县内共有汉、苗、彝、壮、瑶等17个民族,总人口16. 09万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42%[5],是全国单列的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

3 屏边县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主要模式

屏边县属于边境地区农业小县,基本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养殖鸡、猪等家禽为主要粮食来源和经济收入来源。2013年以后,随着国家政策和屏边县委组织的多方努力,形成了以高原特色农业种植、特色养殖和服务业等屏边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济”。2018年上半年,全县80个村(社区)共发展股份合作项目106个,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现象。截至2018年,全县已建成百亩以上连片产业示范园81个,引进企业和种植大户80余户,累计发展屏边荔枝4400 hm2,猕猴桃4200 hrri2,枇杷5100余hm2。据统计,2018年销售荔枝鲜果2500 t,实现产值5350万元。目前,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表1),由表1也可看出,全县76个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集体经济,其中净收益在3万元以下的占比76. 3%,净收益在3万元以上的占比23. 7%。

3.1 发展模式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集体资产获得集体性收入,从而带动村民集体致富。由于屏边县的地理区位、历史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慢,因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就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目前屏边县通过集体资产获得收入的主要方式有3种:一是集体经营,如集体拥有的餐饮住宿、农贸市场、盈利性设施等。通过聘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经营,获得集体资金收入,再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商议,决定使用方式。二是出租经营,如集体拥有的土地、商铺、商店等,通过出租获得收入。三是将集体拥有的经营性资产一次性出售给企业等经营主体,如将集体拥有的农贸市场一次性卖给企业。基于以上获得集体收入的方式,壮大发展集体经济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3.1.1 园区十企业十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功能,依托技术、资金、市場、管理等优势,形成以园区为中心的驱动模式。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驻,再由主体企业对园区进行市场化管理运营,统一管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等,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园区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民就业,满足农民的务工需求.给他们带来额外务工收入。屏边县目前已建成百亩以上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81个,共引进企业80多家。在此种模式下的农户们,除了获得土地流转收入以外,加上进园区务工收入,人均年收入可达到13000元左右,比务农收入高出许多。

3.1.2 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村集体以固定资产入股,农户以买人股份的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营利之后再按股份占有比例进行分红。村集体不仅获得了集体收入,农户也有红利收入。屏边县合作社的发展以股份合作社为主,共成立合作社110个。截至2018年上半年,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共发展股份合作项目106个。

3.1.3 企业十合作社+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企业、公司把村集体经济建在产业链上,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在生产种植、市场对接、产品营销等方面开展全程服务。公司承担发展产业的风险,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政府也通过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给予政策资金扶持。企业十合作社不断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农业特色产业的龙头。现如今,屏边各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已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农业特色产业。通过企业龙头带动,形成规模发展,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不断增加农户收入。

3.1.4 合作社+基地十农户

这种模式是村集体十合作社十农户模式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以土地经营权人股,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做好“以地生财”文章,搞活土地经营,促使土地增值、集体增收。依托基地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流转农户土地交由合作社经营管理。合作社通过建市场、创品牌、打销路,在带动本地区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在周边乡镇开展收购和销售,促进农产品跨区域大流通,以获得相应的农产品收入。在成立合作的基础上,屏边县还发展了12个电商平台,以拓展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提高各大基地的产品销售。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流转、分红和务工,年均收入能达到10000元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们的经济状况。

3.2 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上述4种发展模式是屏边县在长期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形成的,各发展模式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比较分析以上4种模式,不难发现各个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根据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走适宜当地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不同之处在于:①园区十企业十农户模式,因为园区规划一般要占用大量土地面积,因而此种模式适用于地势平坦、发展较好、土地流转较多的地区,且当地群众凝聚力较高。②村集体+合作社十农户模式,合作社只要按照合作意愿,5~7人便可成立,因此这种模式适合那些发展不太乐观,地理位置欠佳的偏远村落,需要几个村联合起来发展。③企业十合作社十农户模式,村集体要吸引企业来投资发展,这种模式多适用于发展意愿强烈,当地区域优势或特色明显的地方。④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这种模式发展建立在基地的基础上,多适用于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农户人均耕地多的地方。

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和适用的局限性,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利用这些发展模式,不仅拓宽了屏边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渠道,也促进了屏边经济的发展,更为其他地方的发展提供“屏边经验”。

3.3 典型案例分析

屏边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众多,其中“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下面通过典型案例加以说明。

白河镇腊哈村委会的众合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成立,2015年被誉为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成为屏边县成功的典型经验。合作社主要由白河镇12个村委会及其农户以参股的方式组成,由腊哈村委会一家经营管理,各村和参股农户则按照融资比例进行分红。2018年,合作社实现300多万元的毛收入,近100万元的净收入,合作社成员则按比例得到了80万元的分红。众合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主要是进行热带水果的交易,由合作社向农户流转土地,将农户们的土地集中起来建成各种热带水果种植基地,对基地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并根据各类水果的生长环境和特性进行长短期相结合的种植方式(表2),由表2可见,全年都有各种水果产出、销售。为确保合作社和参股的村委会、农户获得稳定的收入,合作社同时还成立了腊哈村电子商务中心,进行线上销售,除了销售表2中的季节性水果外,还销售这些水果的加工产品以及当地特色产品,例如芒果干、香蕉片、屏边壮家五色米、屏边糯米香茶、大围山云雾茶等多种产品。众合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成功之处在于,除了依托热果交易市场以外,还拓展了集停车一餐饮一住宿一娱乐一观光为一体的服务业。目前,合作社建有三星级宾馆、4000 m2大型货车停车场、大型冷库、水上乐园等,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加工、贮藏、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合作社,并依托当地资源,利用合作社的集体组织形式,形成了一条龙式的产业链。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腊哈村的集体收入,还带动白河镇的经济发展,形成具有屏边县地域特色片区式的发展动力。

4 屏边县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4.1 集体经济发展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大

屏边县受历史、地理区位因素的影响,地形极其复杂,高山横亘连绵,因而各村的地理条件不一,发展集体经济的差异性较大。凡临近城区和集镇的村,受益于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信息优势、经营理念等主客观条件,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例如白河镇、玉屏镇等。而地理位置偏僻的村,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有限,经济基础较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如新华乡,刺竹林等,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加大。

4.2 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不规范

一直以来,屏边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职责不清、组织管理职能亟待提高的问题。现阶段,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矛盾較突出,发展集体经济或者管理集体组织的是各级村小组,而村小组却没有实际的法律地位和相应的权利;村委会具有合法地位,代表村集体行使所有权,却没有合理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发展集体经济亟待解决的症结所在。这也导致屏边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也没有统一有序的组织机构。

4.3 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基层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而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资金缺乏等条件较差的村,村干部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几乎没有积极性,大多都是在扶贫任务的压力下勉强发展。由于村委会和村小组的特殊属性,村干部们的薪酬待遇不高,据了解,屏边县村干部薪资水平仅1400元/月(按平均水平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村干部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而且部分村干部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受限,思路不活跃,认识不足,缺乏长远发展意识,对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部分村干部怕麻烦担责,现阶段发展集体经济仍要面对很多突出问题,村干部们怕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损害了集体的利益,因而受到村民们的指责和议论。

4.4 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

现阶段,发展集体经济还需要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到目前为止,各级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具体性文件,与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也尚未建立。支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农村信贷方面,现如今,各级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贷款审批权限上收,经济薄弱的村集体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因而创办集体经济项目的门槛就被抬高,这也是造成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虽然屏边县正大力实施县级部门挂钩包保推进,但是各部门涉农资金范围广、种类多,实施的精准化、项目资金管理的规范化要求非常高,资金投向也非常明确,想要将这些资金转化为“股份”就有了政策障碍。同时,由于一些小部门不管资金项目,自身运转的经费都难以保障,在挂钩包保中资金扶持的能力有限。

5 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

5.1 完善集体经济相关制度,加强“三资”管理

集体经济的发展因相关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而受到阻碍,因而要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首先,要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理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产权关系,特别是理清村级组织的财权和事权,明确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人。其次,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查实、查细,盘活集体资产存量,管好用活村集体资产,同时也要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和使用规范。

5.2 发挥好乡村能人的带头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在于人,不管是村级干部、乡村能人(包括返乡创业的青年),实行有效的引导基层干部和乡村能人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成为必然要求。政府可通过提高基层干部薪资水平来提高干部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或者是放宽村干部和乡村能人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给返乡创业的人提供发展机会,让他们成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领头雁”,带领农民们转变固有思想观念,让农民们进一步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5.3 强化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利用好农村资源

发展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屏边县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临近城区、集镇的周边村要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交通便利、信息通畅、基础设施较好、毗邻景区等有利条件,由发展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发展转型。例如,大力发展餐饮、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和观光农业;偏远村则要立足当地资源特色,搞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

5.4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地方政府要不断拓展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向上级政府和部门争取发展资金和项目,安排一定数额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那些年收益还在3万元以下的村集体,由表1可以看出年收益在3万元以下的村占全县的76%。除了资金和项目支持以外,还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政府要创新性优化相关支持政策,优化政策的支持方式,提高政策的支持效率,根据地方特色成立集体经济发展相关的专项支持政策。例如,在土地政策上,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在金融政策上,积极协调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降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融资门槛,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小额贷款贴息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

6 结语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在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燕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对策一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鹤上镇为例[J].农业工程,2019,9(3):133-135.

[2]林芳兰,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J].新东方,2019(1):45-48.

[3]程惠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时代,2010(18):6-16.

[4]趙启宁,宋海荣.屏边县林业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94-97.

[5]屏边县人民政府网.屏边概况[EB/OL]. http://www.pb.hh.gov.cn.2019-3-9.

作者简介:蔡佳慧(199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发展。

通讯作者:赖庆奎(1964-),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社区参与自然资源可持续经营等领域的研究。

猜你喜欢
农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发展模式
关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究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探讨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