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怎么个“大”法?

2020-06-24 09:38董亮
今日文摘 2020年20期
关键词:超新星天体边界

董亮

人们说,宇宙很大。但要真正了解宇宙有多大,我们可能无能为力。一方面,我们日常的语言和概念很难形容宇宙的广阔;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的宇宙范围有限;再一方面,我们可能甚至遭到无法克服的束缚,从而使我们永远没有观察宇宙真相的工具。

天文数字

大部分人连对地球的大小都没有概念,更别说银河系和星际空间了。我们常常使用光年—光一年能走过的距离—作为度量单位,因为用光速形容,似乎比一个几万亿公里之类的数值更加直观。当光成为参照物时,我们就可以说光从地球到达月亮需要1.3秒,来描述地月距离。

然而,我们日常所感知的光是一种瞬间到来、瞬间消失的物质。这种无法捕捉到距离概念的物质,又怎样帮助我们真正感受距离呢?用光来描述距离,就好像用原子的数量来描述高楼大厦的高度。

再有创意一点,我们可以将生活经验代入。月亮离地球有3200万台校车连起来那么长!如果你以60英里时速开校车去月球,要走166天!看上去很形象,但这能有多大帮助呢?不好说。

数字大到一定程度、远离我们生活的范畴,我们就对它失去概念了。有时,为了让大数字看上去不要那么夸张,我们会“作弊”一下。例如把描述天文距离的计量单位弄得数值很大,从公里到光年,到秒差距,到千秒差距、兆秒差距、千兆秒差距……这样写起来比较舒服。

在太阳系之内,我们去到某一个点(例如太阳系边缘)要花多长时间、走多远路,多少都可以用人们能理解的方式描述一番。但理解整个宇宙不能用这种方法。

理解宇宙距离的困难,不仅仅在于数字大得没边,而且和宇宙的性质有关。从“大爆炸”开始,宇宙就在扩张,而且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当仰望天上星河的时候,你不但要明白那些星星的年龄已经十分古老,你还要知道它们早就不再留在你所看到的位置了。

就拿超新星爆发来说吧。10亿光年外的超新星爆发,意味着爆发发生在10亿年前,因为光走了10亿年才被我们看到。但是随着宇宙扩张,现在它却离我们不止10亿光年了。

所以讨论宇宙距离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犯迷糊:讨论天体离我们有多远,究竟是讨论它们过去离我们有多远、还是现在离我们有多远呢?比较A天体离我们有多远和B天体离我们有多远,A天体、B天体和地球三者之间的距离关系又怎样理解呢?

无限有界

虽然宇宙距离概念令人头晕脑涨,但科学家依然努力尝试了解宇宙的大小和边界。无数的星系被观察,无数的星系图被绘制。人们试图从中寻找线索,了解宇宙的边缘或者中心在哪里。

然而,一无所获。

人们似乎只能相信,宇宙是无限的。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它的形式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在的银河就像沙漠中的一粒沙,一旦把镜头拉远,沙漠中的所有东西,多多少少都是同一个样子。

宇宙可能是无限的,但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是有边界的。无论望远镜有多强大、无论观察多长的时间,人类的观察,无法突破一个叫作“可观测宇宙”的范围的束缚。可观测宇宙是一个想象中的球状物,人类处于球的中心。球的大小由光速和宇宙的年龄来界定:当一束光用宇宙诞生的所有时间来到我们眼前时,这束光走过的距离,就是可观测宇宙的球半径。

宇宙诞生的第一束光,用了138亿年才让人类看到。人们看到这束光时,就看到宇宙的过去,看到宇宙最初的样子。这束光被称为“宇宙地平线”。而宇宙地平线以外的东西实在太远,即使从宇宙诞生起就开始出发,现在依然不能走到人类面前。

人们相信,宇宙地平线以外肯定还有星系。正如当人站在陆地上望向海洋,海洋看似一望无际;但人坐上船后,地平线会发生变化,最终在某一个位置,人会看到另一片陆地。假如乘着星际飞船飞到宇宙另一个角落,人类也会看到新的宇宙地平线。可惜受物理定律和科技发展的限制,人类目前无法去另一个能对宇宙展开全新观察的地方,但依然可以通过观察宇宙地平线本身,来猜想地平线以外的世界。

可观测宇宙的边缘是一幅令人震撼的图景。越遥远的光越古老,最早的宇宙像烘炉一样,热气和火焰稠密地混合在一起。随着宇宙扩张,烘炉状态在38万年后开始缓和,宇宙的温度逐渐冷却,光以及其他粒子开始可以自由运动。

燃烧的宇宙构成了可观测宇宙的边界。但正如前面超新星例子所说明那样,宇宙地平线离我们远远不只138亿光年。通过收集各类数据,人们可以测算宇宙扩张的速度,从而得知可观测宇宙的边界目前离地球约有450亿光年之遥。

无论探索宇宙之大有多困难,人类从不停止努力。古人又何尝想到,我们现在已经有能力看到宇宙原始的样子呢?或许随着时间流逝,人类将继续前进,揭开宇宙故事的完整真相。

(夏可可荐自《看世界》)

猜你喜欢
超新星天体边界
超新星大爆炸之康坎
超新星大爆炸之·罗淑欣
超新星大爆炸之罗淑欣
拓展阅读的边界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一分钟认识深空天体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我的第一颗超新星
新天体类型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