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志红 李美倩 郭美莎 张亚楠 杨智钧 黄亮亮
[摘 要]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探讨,并以此提出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关 键 词]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5-0036-02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将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的课程,是了解学习国外先进环保理念及技术经验,开展国际化环保合作的重要语言基础,该课程对现代环境工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该课程可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科技资料用英语出版,国际学术会议工作语言也以英语为主[1]。因此培养既有丰富的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专业英语水准的大学毕业生是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但是,目前专业英语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不重视该专业英语的学习,不认真听老师的授课内容,并认为此课程和普通的基础英语没有什么不同,抱着不认真、不重视、不学习的“三不”心态对待专业英语的学习,导致该课程教学效果很不乐观。因此,各高校应根据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和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兴趣的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与效果。
一、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足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刚入校时高考英语成绩普遍不高,尽管学校设置有大学英语这门通识必修课,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没有达到英语四级水平。加之,环境工程本身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涉及水、大气、固废、噪声、土壤等环境防治技术的内容[2-3],内容广,导致专业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地位的不重视,认识也不深入,大部分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表现出兴趣严重不足、纯应付考试的状态。
(二)课时较短且开设时间不太合理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时长仅为32个学时。而专业英语知识性强、词汇量大,教师要在规定的有限学时里,不仅要教授学生环境工程相关的课程专业词汇,还要达到听、说、读、写和译的综合要求,这对授课老师来说难度很大。除此之外,学校开设该专业英语的课程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我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在大三第一学期,早于部分专业课程或与部分专业课程基本上同步开设,这样很容易造成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程脱节[3]。因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上本身英语基础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专业英语尤其是专业词汇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与全面。
(三)专业英语课程重视度不高
虽然,我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专业英语是必修课,并对专业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在思想上对专业英语学习不够重视[2]。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英语除了增加一些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外,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没有把专业英语的学习作为进一步培训和提高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来对待[4-5]。此外,从学校及社会层面来说,目前大学英语仍普遍以四级、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
平的主要指标,因此学校和学生绝大多数都把学习精力投入在基础英语上,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则很少花时间。客观上说,这非常不利于他们专业素质的拓展与发展,导致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很不理想,基本上看不懂专业领域的英文材料,远未达到相关企业的用人要求。
(四)教学模式单一
我校专业英语教学中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基本采用比较传统的授课方式,即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采用翻译和阅读的单一方式[2]。通常是老师列出英文教材内容,然后逐词逐句给学生翻译,而课堂上部分学生表现出毫无兴趣、昏昏欲睡的状态[6]。或是老师标出教材中重要的段落内容,让学生课后做,然后下次课堂上就每句英文抽点一个学生阅读,另一个学生翻译讲解英文意思。然而,从反馈结果来看,课后大部分学生几乎是用翻译软件直译地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公共基础英语的教学方式并无明显差别,学生积极性不高。另外,在授课形式上专业英语教学多采用多媒体对课本重点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较少涉及环境工程实例讲解,如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结构单元、流程和工程设备的图片或模型等。因此,学生听课乏味无趣,理解和记忆专业术语十分困难,逐渐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传统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多以老师讲授课本和翻译句子为主,整个课堂教学较为枯燥[6],学生缺乏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采用交际教学、翻转教学、案例教学、课堂练习、学生分组汇报等丰富的授课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其次,授课教师课堂上去设置一定的分组讨论环节。如给定一个专业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展开交流与讨论。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与展示的机会,同时老师可以督促学生多用英语口语交流专业知识,活跃课堂氛围。课堂上,授课老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设计有趣的图片、动画等形式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或者适时播放一些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国外环保方面的视频短片、电影等,观后分组展开英语讨論。
總之,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可避免单一讲授的教学形式造成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厌倦感,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不仅达到教学目的,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二)成绩评定机制改革
成绩评定与考核既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我校该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两者分别占比为30%和7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发言得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得分及上课出勤得分等。期末考试主要以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试题也通常以词汇、语句的翻译为主。因此,期末考试成绩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不能体现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情况,更没有体现学生真正将其作为工具使用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扩大平时成绩的占比,由30%改为40%。另外,期末考试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应适当增加一些精心选择的课外内容。期末考试中,除了传统的专业词汇、语句翻译等外,可以通过撰写英文摘要的方式代替命题短文的考核方式[2],更能体现出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
(三)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传统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不同,专业英语授课老师不仅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而且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8]。而在实际中,同时具备这两点的教师少之又少。大多数高校中,该课程的授课都由中青年教师担任。因此,学校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特别是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博、英语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教师来担当专业英语教学。如定期派出青年教师到国外学习,加强与国外著名高校的交流,不断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有必要增设1~2次课聘请本专业外籍教师一起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学,交流学习经验。这样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专业英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更好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使其将来毕业后在面对同行的竞争时能够脱颖而出。
三、总结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极具实用性的课程,授课教师应当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力争构建较为完善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为培养满足社会与国家对高水平专业英语高素质人才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季惠惠,李峻青.材料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06(4):116.
[2]张根林,徐小琳,刘子龙.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体会与改革[J].广州化工,2017,45(20):176-177.
[3]李便琴,秦芳玲,谢娟.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广州化工,2019,47(16):181-183.
[4]韩生,康佳玲,薛原,等.跟进时代,携手致力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8(6):194-195.
[5]刘延鹏,罗姮.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4(28):187.
[6]王敏艳,张进.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19-120.
[7]廖文超,徐苏,陈晓青.翻转课堂在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广东化工,2018,45(6):275-276.
[8]杨阳,张彬,冯栩,等.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浅析[J].广州化工,2016,44(16):227-228.
编辑 陈鲜艳